激趣教学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往往被认为枯燥无味,有些数学教学课堂比较沉闷。有些老师是一节课讲到底,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接受,不是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多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愿、主动的探讨参与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激趣教学让数学課堂“活”起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因为正方形和三角形不能滚动。”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那样会一高一低的,不安全。”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是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带着“找结论”的目标学习,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学生对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也很深刻。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提到数学就头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条件,用数学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1.设计游戏教学,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实践证明: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猴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猴,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到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2.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实践证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他具体形象,便于认识,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篮球、奶粉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那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发挥多媒体教具的作用,重视直观教学从而使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在讲到轴对称的概念时利用电脑动漫演示飞机、五角星、奖杯重合的过程,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从而使学生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对称”的概念。这样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学习、便于学生接受,而且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既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撬动课堂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地生根,我认为应该从实际教学中“走进去、看得见、会操作、能迁移”。  一、让学生走进去  让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光身体要走进课堂,更重要的是思想、思维要走进课堂。如何让他们的思想迅速走进课堂,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激趣导
期刊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是过去的人和事,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因此具体化,变成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如果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一、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期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极度追求物质的时代,面临农村初中青少年的厌学现象,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千方百计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走进学校,使我们的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但笔者认为,对农村初中而言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英语教学。  与汉语不同,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理应被容易学习和掌握,但事实相反,一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学习和运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越学越费劲,并逐渐失去了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中学生的知识、个性和社会性都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己正尝试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
期刊
2017年四川高考使用的是全国III卷。地理试题整体上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及内容范围;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联系实际”的思路;为考生创建了“地理有用”的思维平台。但今年全省平均分较2016年有下降,特别是综合题分值偏低,考生反映强烈。本文拟结合我班学生做题情况,从分析综合试题36和37题得分为什么低入手,找出学生答题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案例一:(36)阅读图文材料,
期刊
一、沪语童谣之“家乡的味道”的由来  在开展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子主题《旅行去》的推进过程中,在一次早晨圈中,孩子们聊到了最爱吃的点心,其中大多是著名的上海特色点心。于是,我们选择了《阿拉上海人》这本沪语儿歌集,开展了“上海小吃”这首沪语童谣的集体教学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观察到孩子们对于学说沪话特别感兴趣,而沪语(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由此,我们就将“上海小吃”搬到了个别化学
期刊
语文新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讨论、自主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跨过全国大部分省市,但大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领悟新课改的精神,没有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及师生角色,在常规教学中依旧采用的是“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教学办
期刊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活语文课程目标中提出:“培智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和生活密不
期刊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与运算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这些,数学活动便成了空穴来风,无本之木。在沪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个数学模型,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到五年级的第二学期,每一年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数与运算”的版块中,那就是“数射线”。  “数射线”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我们知道,“数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