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和下属的距离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常常面试人。对于经理候选人,我有时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和下属保持什么距离?”绝大多数的回答是:
  “若即若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了员工犯错不好处罚,太远了没有凝聚力”;
  “工作时是同事,下了班是朋友”;
  “不能太近,否则经理没有尊严”;
  “工作场合不应该有朋友”。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回答和企业的目标背道而驰。优秀的企业像一个磁场,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若即若离怎么能有凝聚力?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真正优秀的经理人和员工是零距离。这些人天生希望看到员工成功。他们对员工有一种“大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和兄妹一样,是对人的关爱,而不是对下属的关爱。这些经理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群“死党”追随他们。有人说这是一种人格魅力。我就认识一位这样的经理,我们暂且叫她Jane。Jane从人力资源部干起,一直做到了一家美国五百强公司的亚太区业务总裁。Jane的管理风格真诚善良,像老大姐一样了解、关心每一个下属,甚至叫得出很多人配偶、孩子的名字,但这丝毫不妨碍Jane对下属的严格要求。Jane的上司最担心她跳槽,因为她一走,很多下属都会和Jane一起离职。Jane希望每个人都能成功,一旦发现有人不适合公司,就会劝他走,希望他换个环境成功。“炒人”对Jane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对立的事,很多员工走得心服口服,即便离开了,还是和Jane保持联系。
  最近朋友Mike告诉我他想换工作,他感兴趣的公司比目前所在公司的利润低得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市场上听到很多有关这家公司老板的故事,那是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下属跟随他。Mike不满意现在公司领导的理念——“这只是一份工作”,“我们都是打工的”。其实他内心并不在意下属,只是需要这些人帮他完成任务。
  一个优秀经理人应该对员工有一种“大爱”,这不是基于“我需要你干活,所以我关心你”的雇佣逻辑,而是对人的关爱,真心希望你能成功。我面试的高管里有些人真的对员工非常关心。员工的父亲得癌症,他的经理想尽一切办法在全球购买最新的药物;还有一个经理借钱给员工垫付婚房首付。但这样的经理少之又少。
  一般来说,员工希望加入一家企业,常常是因为企业的名声;而员工想要离开一家企业,往往是因为对顶头上司的不满。企业花大量的资源搞品牌效应,想方设法吸引人才。 但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经理,否则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员流失高的企业或团队大多都和经理有关。
  我提倡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是“红色的”(RED):Recruitment,招聘有能力、有天赋的员工;Engagement,要让员工敬业,视企业如家;Development,培养、发挥员工的长处。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敬业。再有天赋的员工如果不尽心尽力地工作,对企业而言也是白搭。而建立一支敬业的团队首先需要有“大爱”的经理,他们就好比优质的土壤环境,无私地栽培员工,使有天赋的员工像种子一样茁壮成长,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使出100%的力气。
  很多企业把员工满意度和员工敬业度混为一谈。其实员工满意不一定敬业,但员工敬业一定满意。我们有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对他们有些人的官僚作风非常生气。这些公务员当初都是挤破了脑袋考进去的,这些人满意吧?但这些人并不敬业。最近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武邑县公安局有关工作人员刁难办事群众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些企业一谈员工敬业或员工流失就说工资福利。工资福利固然重要,但光有这一点还不够。福利是每个人都有的,凡是人人都有的,很多时候就失去了“动人”的因素。比如公司中秋节发月饼票,张三领到了月饼票,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得到了直接主管的特殊关爱,因为这是每个员工都有的福利。所以关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一对一的。我建议大家把企业对员工的关爱放进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比如有些企业在员工敬业度调查问卷中设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直接主管关心我。”当员工感受到企业像家一样温暖,自然就不舍得离开,人心都是肉长的。
  富士康的硬件设施并不差,它最最缺少的是优秀的一线经理。 每天从事重复枯燥劳动的年轻人更需要真正的关爱。在这方面,苏州固锝就做得很好。苏州固锝是中国最大的二极管生产基地,在全球同类电子元器件市场占据8%~9%的份额。苏州固锝提倡把企业当作“家”来爱护和经营,把所有的员工当作“家人”(参见《商业评论》2012年12月号《苏州固锝:幸福企业的先行者》)。优秀经理对下属的关爱是对“人”的关爱,不仅仅是对“员工”的关爱。你要打造优秀的企业,先要有一批具有“大爱”的经理人。
其他文献
从1900年通用电气(GE)建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开始,研发便成了企业的绝密之事。安全协议被认为与科学笔记同等重要。工业间谍就如同政治间谍一样盛行。  苹果公司(Apple)是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在保密工作方面非常出名。即便是号称“不作恶”的谷歌公司(Google)也推出了自己超级保密的研究中心。  但是,在暗中较劲的间谍活动之外,开放式创新已渐成气候。转折点就是亨利·切斯布罗(Henry
期刊
多年前拜访一个身为知名外企中国区总裁的朋友,他谈及自己历经的酸甜苦辣以及今日的成就,我问:So what?他一下子激动起来:你可别问我这个问题,闹得我头痛。呵,朋友的玩笑也不完全是玩笑。So what?这个问题真的让人头痛,尤其对于许多功成名就,却还年轻力壮的领导者而言,更是如此。  某些企业将愿景用特大号字体写在墙上:在某某年以前将我们公司带到行业前三或者第一。岂知,这样的口号或许激励着老板自己
期刊
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来自国际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中国企业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依赖于低成本优势。《中国汽配:离世界一流有多远》一文所描述的中国汽车配件供应商的境遇,也正是其他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困境。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埃森哲公司在今年发表的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绩效”的报告中指出:在严峻的内外挑战下,中国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性
期刊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和大家讨论了西贝莜面村的“非常好吃”战略和业务模式,当时比较零散,现在整理出来,继续和大家探讨。  一、为什么是“非常好吃”战略?  还得先从战略讲起,因为战略讲求先胜而后战,那么,什么战略能让西贝未战先胜呢?我们的愿景是开遍全球每一个城市,成为顾客最爱。这是一个比我们自己更博大的承诺,如何实现?靠西贝原有战略和业务模式基本没戏,必须变革。  前段时间我参加眉州东坡王刚、梁棣带队的
期刊
迷惑的L(外企职场新人):  去年11月我来到现在的公司,到今天一年多了,刚来的时候是在客服岗位,试用期一过,就被老板提拔到市场部。  这家公司是个小型外企,主营世界500强企业的软技能培训。客服的工作就是准备培训所需的教材,并和客户沟通好培训前后的一些事宜。到市场部后,我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比之前大很多,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即使加上提成,工资也要比之前在客服部时低很多。目前老板回他自己的国家去
期刊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公开评论,他们的声音会被无限放大,可能一个差评就能毁掉一家企业,一个好评就能成就一个品牌。所以说,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建立稳定增长的消费者资产,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也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1消费者资产立方体  消费者是企业的资产,这句话我们总挂在嘴边,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但究竟如何
期刊
餐饮是一个神奇的行业。中国人创业,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开餐馆。多少闯荡海外的华人靠餐饮谋生,国内多少影视明星大腕下海首选开餐厅,似乎餐饮业的门槛最低。然而,餐馆也是最考验管理能力的行业之一。君不见,电商界公认个人能力超强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生平唯一折戟沉沙的憾事就是做餐饮失败。1996年,刘强东倾所有积蓄二十多万元开了一家餐厅,采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和现在的海底捞火锅如出一辙,却不到一年就全部赔光了,
期刊
战略究竟是固定不变的还是灵活可变的?简单地回答——是灵活可变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战略既固定又灵活,既加快公司决策和执行的速度,也提升决策和执行的质量。  成功的战略家清楚:战略必须是可以调整、动态变化、灵活机动的。这是因为每个战略都是对未来的赌博,而每天都会出现关于未来如何发展的新知识和信息。技术革新、政治运动、法规变化、竞争对手的颠覆、客户期望的变化、组织人员的流失,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让那些“
期刊
慕尼黑分析仪器展会上,“方圆”展台前几乎没什么人光顾。即便有一两个客户经过,拿着方圆的宣传册翻了翻,便微笑着摇摇头离开了。站在一旁的市场部总监艾晓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时候,营销总监苏辰轩带着两位德国客户走进公司的展位,将宣传册交到客户手中。宣传册上印着方圆品牌的logo:深黑色隶书体的方、圆二字,形成了叠加在一起的方形和圆形。一位蓄着大胡子的客户含蓄地笑着问苏辰轩:“苏,你们的logo设计很中
期刊
近年来,公司治理不力导致一些公司经营受挫。高管薪酬、董事任命、职责分派以及董事会决策,等等,均存在严重问题。诚然,董事会已做出了重大改变:高管薪酬似乎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更多独立董事获得提名,董事会提交给股东的建议更加清晰,董事会与投资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公开。  然而,无论这些举措多么受欢迎,它们都不足以稳定航船。公司最终需要的是在经营和职责理念上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  回到原点,重建信任  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