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策与风险的思辨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搏击在商品经济海洋里的企业家,对“风险”一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品尝这个苦果。夷平风险,成功地到达彼岸的有之;触礁沉海的亦不乏其例。那么,如何使企业既勇敢地接受风险挑战,又能在挑战中夷险成功呢?确需作番探讨。
其他文献
<正>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必要保证;正确引导资金投向,恰当规划投资规模,则是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政策措施必然涉及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部关系,即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制定一套明确、科学、行之有效的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已成当务之急。
为了研究轴承摩擦力矩对修正弹智能引信控制效率的影响,作了如下分析:首先,通过对修正弹的受力分析,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其次,对所选择的弹体进行气动仿真;最后,通过建立适
<正> 山东农药厂是一个以氯碱生产为基础,以氯气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化学农药和化工原料的中型企业。该厂主要生产流程如图一所示。因为氯气是生产各种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氯气量一定的情况
<正> 几十年来,信贷膨胀与信贷紧缩交替出现,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和折腾。计划经济讲自觉调节平衡,为什么反复出现人为地冲破平衡而导致信用膨胀呢?原因是传统经济体制模式有个弊病,叫做“投资饥饿症”。那么,谁去喂饱这个“投资饥饿”者?又从哪里找来资金喂饱这个“投资饥饿”者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银行这个奇妙的机关比巧妇还要巧,它擅长“为无米之炊”。因为它手里掌握了发票子这个“新式武器”,能够找到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的出路——通货膨胀。更奇妙的是,它还能自发地实现再平衡——货币
<正> 区域性产业结构的研究和调整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需求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全国为保持总量均衡和结构性均衡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应充分考虑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充
<正> 编辑同志:贵刊1986年第12期上刊载的《必须注意发挥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一文,内容很有普遍意义,我个人认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也是个技校毕业生,学的是电工专业。本来,我是很热爱自己的专业的,而且还买了不少书,准备大干一番。可是,工作了两年,问题就来了。我们1978年进校,与此同时进厂当学徒的,现在工龄比我们长两年,在进行工资套改时,工资又比我们多几
<正> 我厂是全国电工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已有52年建厂历史。近年来,我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以改革促管理,靠管理增效益,在改革、搞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方面迈出了新步子,全厂出现政治上安定团结,生产持续上升,效益逐年提高,企业后劲增强,职工生活改善的新面貌。“六五”期间,我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36%,利润年平均增长10.42%。1986年与1985年比,产值增长15.38%,利润增长
<正> 自1984年5月开始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试点以来,试点工作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试点工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以及如何推动企业领导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必要作些分析和探讨。(一)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城市进展较快,有些城市进展较慢。1.试点工作有进展,但发展是曲折的。
<正> 《经济管理》1986年第11期发表了戚月、王彭两同志的《厂长是企业的第一把手》一文,读后,觉得其中有些观点值得探讨、商榷。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对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要求党、政、工三加强,有异议。认为提出“三加强”,就把厂长需要特别加强的“加强”给抵销了,结果是大家都加强,谁也不能加强。在实践上,“三加强”冲淡了厂长的权威,致使应该属于厂长的权力,厂长不能拿到,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受阻。我认为作者的这些观点是不全面的。在企业领导体制改革中,要求党、政、工“三加强”,既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正> 经济体制改革,冲击了僵化的传统体制,把企业推上了市场舞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诞生企业家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经济起飞和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的崛起! 多少报刊,无数论坛,不断显现企业家的业绩,不时发出企业家的宏论,无不使人为之动容。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成功者”的喜讯轰鸣声中,却又不时夹杂着“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