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文字最耐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前,文友葛高远送给我一本他自己的新闻作品集《九皋鹤鸣》,一气读完,感慨颇多。很想与高远和像我这样所谓的新闻爱好者们谈一些看法。
  大凡出书者,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专业作家,以出书为生;二是领导,用来装点门面;三是有钱的白领,用以附庸风雅;四是出版商,纯粹以赚钱为目的。高远则不然,他不是作家,也不是领导,更不是白领,出书也不为赚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想把他从事新闻文学创作十三年来发表在中央、省市媒体上的作品汇集成册,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他的师长、同学、朋友和社会作一汇报。根据他多年独闯人生的坎坷经历,他自誉为一只孤独的鹤,独自一人鸣个不停。高远的家乡在伊川县九皋山下的鸣皋镇,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因而他将书名定为《九皋鹤鸣》。《九皋鹤鸣》虽是一部新闻作品集,但其作品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以至于我在掩卷之后被深深地震撼了。
  高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就为生活所迫一个人到北京打工。在北京这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远不甘寂寞,凭着在高中时爱好文学的那么一点点基础,向着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新闻写作之路勇敢地攀登。几年下来,他在《北京日报》、《农民日报》、《首都经济信息报》等几家媒体上发表了几百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这个在首都北京熠熠闪光的打工仔终于被家乡的伯乐发现。1993年高远从北京回到家乡,凭着手中的一支不倦的笔,从教学干起,一直干到县委新闻科长。从打工仔到新闻科科长,这在全省一百多个县的新闻科长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从高远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迄今已整整13年了。13年来,高远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并逐渐成为我省知名的新闻写作干事。如果不是他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如果不是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写作功底,要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怕是不行的。
  高远的文字很干净、很真挚。其文章有着秋水一样的纯净、秋叶一样的静美。在他30多万字的作品里,没有一句花前月下的描写,是一部纯粹“干净”的个人作品集。这本书很耐看、很耐读。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我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将他的书作为一本很好的工具书一点都不为过。他写的消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叙事详细不哕嗦,言简意赅寓意深。他写的通讯娓娓道来,人情味儿浓,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感。他写得很真,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文章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对投身伟大事业的弄潮儿予以赞美。
  我看了他书里收录的几篇通讯,印象颇深。一篇是1996年9月13日《洛阳日报·星期刊》发表的头版头条仙、灵伟和他的“北京妈妈”》,记载了北京西城区某医院17名护士帮助伊川县鸣皋镇邢庄村失学儿童张灵伟重返校园的故事;一篇是2003年4月29日《洛阳日报·生活周刊》头版头条发表的《鲁荣芳和她的30个“女儿”》,记载了伊川县吕店乡妇联主任鲁荣芳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奔波,筹资建起河南省第一个乡级自办春蕾班,使30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经过。两篇通讯读后,我确实为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感动了,正像有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想,文中主人公固然伟大,他们所做的事值得赞美,但是,如果离开了媒体的宣传,恐怕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唤起更多富有同情心的人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效应吧?
  高远的书出版后,伊川县文联为他开了研讨会。会上伊川县老干部局局长纪香婷手捧着高远的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她说,高远的经历太坎坷了,他的人生阅历太丰富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她对高远的曲折经历表示同情,同时也为自己在文学上没有大的作为感到惭愧。伊川县书法协会主席苗幸旗在看完高远的书后,感慨良多,挥毫泼墨写下“九皋鹤鸣声闻天,字字珠玑二百篇,辛勤笔耕十二载,根植人民群众间”的诗句送给高远同志留念。在外工作的伊川籍老乡更是对高远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全国十大名记者纪希晨先生在八十三岁高龄之际,仍提笔为高远的《九皋鹤鸣》作序,并在给高远同志的信中称赞他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开拓新闻文学写作新领域的自学成才者。
  无需更多的炫耀,社会的认可即是对作者作品最好的评价。十多年来,葛高远的生活、工作经历了不少的坎坎坷坷,前些年为跑调动,四处奔波,后来又为生活忙得焦头烂额,他爱人没有工作,孩子又小,一家人靠他一个人维持生活。在经济上他确实是一个贫穷者,但在精神上,他又是一个富有者。《九皋鹤鸣》的出版,给了他最好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满足。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现在的伊川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全是靠着他手中的笔,爬格子硬爬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新闻科长算个啥,又不在“级别”之列。高远自己也经常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新闻干事,媒体的一个通讯员,从没有认为自己是个什么科长。看到周围同龄的人提拔了、高升了、赚钱了,他总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他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干得好,自己起点太低,要想以后有大的发展,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我觉得,这不仅是他人格的魅力,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无情地抛向了痛苦的深渊,这些昔日文明的缔造者无奈地忍受着生活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忧郁。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艺术的中心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欧洲转向了仅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纽约取代巴黎成为前卫艺术的中心,这个曾经文化上的落后地带现在却成为欧洲知识分子逃避战乱、迫害,甚至死亡的庇护所,它仿佛诺亚方舟,承载着将要在灾难后重建新世界的生命力量。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到美国的
期刊
来到《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赵德润的办公室,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彩色图片格外引人注目:苍茫的黄河故道逶迤横卧在雄浑的绿色原野上,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龙劈波斩浪,腾空而上,巨龙的金鳞辉映着万丈阳光,显示出壮美雄奇的万千气象。当我们惊喜地问起这幅图片的来历,才知道这是赵德润1999年亲自拍摄的一幅航拍图片,名曰《龙行大地》。采访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要具有政治家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胆识”  那是在1999年,适
期刊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作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高体现,连续6届空缺,今年花开两朵。  这不仅是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的一件大事、盛事,也是公众关注的一大舆论焦点,无疑是2005年科技报道的一大热点和重点。通过对这两个获奖项目及其发明人卓有成效的报道,应该激发社会各界对自主创新精神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科技兴趣和科技意识;对于新闻界自身来说,面对如此重大的题材,从中产生一到两个新闻大奖,也是理所当然的。
期刊
2004年11月,文汇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专版———“近距离”专版。短短两个多月,此专版共推出了11位新闻人物。由于是整版报道,图文相配,每次又安排在最醒目的第四版彩印版,因此特别引人注意。所选人物又全是最近有热门新闻的“大腕”级新闻人物,因此,“近距离”版面问世后,很快就成为文汇报的一个品牌版面,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读者多予以好评。  在这11位人物中,我写了三位,他们是:丘成桐、金庸、杨乐。前两
期刊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向来是各级报纸的二个重头戏,占据着首要版面。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记者在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时往往放不开手脚,“不求有功,但求无
期刊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方的艺术结晶,它最集中最鲜明地呈现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性格、韵味和情趣美。广播戏曲随着戏曲艺术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目前正面临着当代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抉择。广播戏曲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固定样式与新内容之间出现哲理矛盾,必须从美的本质进行思辨方能认清主流与支流。广播戏曲的内容与形式,在继承
期刊
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强势品牌    品牌是市场经济孕育出来的产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只有产品,没有品牌。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产品品牌往往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后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资本价值和市场竞争经济的“原子核”。在这种情况下,对品牌的打造及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卫星频道“千人一面”同质化倾向严重,要想在众
期刊
千百年来,滚滚流淌的黄河孕育了数以千计的仁人志士。而今在九朝古都洛阳这片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又走出了一位精明强干的理财能人——中共伊川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康风立。  20多年来,康风立从普通员工做起,先后担任信贷科长、副主任、主任、农信联社副主任、监事长,现任伊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凭着真才实学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他还当选为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理事、伊川县政协委员、伊川县新闻学会副会长和伊川县
期刊
党报记者如何适应当前新形势抓独家新闻?如何扩大党报独家新闻的传播效果,不让独家新闻成为“独家享用”?……围绕这些热点问题,5月11日晚,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采访部在报业大厦三楼会议室举行首届新闻业务研讨会。围绕田宜龙的本次主题发言及各自在新闻工作中的体会,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以下共识:  一、正确认识当前党报所处形势,增强独家新闻意识。报业之间的竞争,最多的就是独家新闻的竞
期刊
“仿拟”是一种修辞方式,即仿照现成的、通行的词语、句章、韵律,改变其中的语言成分,造成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相近的新的语言形式。在新闻标题中运用仿拟手法可以为标题增色。如:  (1)成也媒体,败也媒体(《杭州日报》 2000年10月9日)  (2)教育难过金钱关(《农民日报》 1993年5月8日)  这两个例子都是“旧瓶装新酒”、留形换意的“翻作”,例(1)是从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演化而来,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