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助推现代农业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shi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助推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强力量,成为全市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农民致富的神奇法宝
  
  虽已入冬,孟州市东田丈村的蔬菜交易市场生意仍然十分火爆: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蔬菜检验、装箱,一辆辆来自周边省市的运货车排成了长队……
  这个地处陵区过渡带、人口不足1000、耕地仅2000余亩的“穷村”,从2006年开始,在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由最初的16个小型日光温室起步,已发展成为拥有186座大型日光温室、57座拱棚、总面积1500亩余亩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2009年总产值达到900万元,社员户均亩收入2.5万余元。
  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明奇告诉记者:“乡亲们想致富,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根本不行,必须抱成团儿来闯市场,专业合作社就是引领我们抱团儿闯市场的‘法宝’!”
  采访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让记者见识了“法宝”的神奇之处。
  霍大利是孟州市南临泉村农民,两年前,致富心切的他贷款购置了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总为揽不来活计而发愁,与他同样发愁的还有同村及邻村二十几个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户。2009年2月,村里成立了鸿泉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人社农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跨区作业。从那以后,霍大利他们就再也没为找活发过愁。
  西虢镇落驾头村养鸡专业户贾兵自从加入盛丰养鸡专业合作社后,实行订单养殖,从鸡苗和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到包装销售都享受统一管理和服务,仅饲料和防疫成本就比入社前降低了15%,年收达2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起了畅通、便捷的致富桥梁。
  
  “小农业”做成“大产业”
  
  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迎刃而解了农民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受到的约束,使一个个“小农业”迅速成长为一片片“大产业”。
  槐树乡杨洼村维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吸引外来资金800余万元,治理平整荒沟300亩,用于发展果蔬、食用菌种植;
  孟香专业合作社年薪3万元聘请山东高级农艺师常年驻村技术指导,化工镇高桥村以琳养兔专业合作社与省科技大学联手建立“产学研”基地,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2项;
  城伯镇吴寨村天宝果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流转6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30座,每座大棚年效益4万余元,土地产出率是过去种植普通粮食作物的10多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农村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目前,孟州市已初步形成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7.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8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180万头规模养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专业合作社同时扩大了农产品品牌效应、增强了规模优势,把农民的“小买卖”变成了“大交易”。在孟州市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面积推行标准化生产养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14个、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农民的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取得注册商标7个,“孟香”牌果蔬、“呱呱叫”绿色禽蛋叫响全国,进人了国内大型超市。
  在产品质量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孟州市形成了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年交易蔬菜23万吨,大型韭菜交易市场,年交易韭菜5万吨,大型花生交易市场,年加工、交易花生3.6万吨,原来“提篮小卖”的农民,现在成了市场的主人。
  
  迈上快速发展通道
  
  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孟州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市环保局自2005年就开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环境测评报告实行零收费。
  市工商局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同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办证时间较过去至少缩短10个工作日。
  市农机局每年帮助农机合作社对外联系收播业务,组织跨区作业。
  市农村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市农业局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在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品牌效应和带动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孟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在信贷、税收、土地及注册登记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对经认可的、管理和运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免收合作社的注册登记、年检费用,免征合作社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开发扶贫项目等项目的帮扶资金优先用于发展合作社,用水、用电、用地、农产品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对急需资金周转的合作社优先发放贷款。
  这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短短几年的时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孟州大地遍地开花,显示出蓬勃生机。
  面对这一全新局面,孟州又高屋建瓴勾画了“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孟州市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引导、示范带动”的新思路。
  以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先进市(县)为契机,孟州市依托粮食、苹果、蔬菜、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很快组建了产业特色鲜明的种植类合作社113家,养殖类合作社91家,农机服务类合作社32家。
  生产基地亩均收益达4500元以上的高端岗苹果专业合作社,以优质良种繁育为重点、为孟州粮食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成长为专业合作社中的新星。
  农产品认证是占领市场的“通行证”,为此,孟州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市合作社中,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产地认定14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注册商标7个,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项、新产品研发1项。建成国家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家、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0家,建成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小杂果生产基地8000亩。
  如今,孟州“呱呱叫”牌鸡蛋、“强明亮”牌猪肉、“黄河明珠”牌苹果、“老区”牌粉条、“韭瑞”牌韭菜、“孟香”牌黄瓜、苦瓜享誉省内外,畅销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山西、郑州、洛阳等地,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品牌产业如同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拓宽创新的力量之源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
  为了专业合作社能快速而平稳地行进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孟州市创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创新了土地经营机制,创新了投融资机制——新颖别致的创新思维拓宽了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孟州市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人手,严把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关。高标准建成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同时,又分别在黄河蔬菜、孟香果蔬、高端岗苹果等六个农产品交易量较大的合作社建成了标准化生产检测室,配置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仪和相应工作设备,并各选送一名农产品质量检测员到焦作参加培训,检测室在合作社统一协调下于农产品上市前对所有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合格的,进行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销售,确保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原始的土地经营机制是专业合作社阔步前行的瓶颈,为了消除这一瓶颈,孟州市各级政府大力宣传东田丈、吴寨、水运等村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典型,鼓励合作社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一家一户零星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并按照生产需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化。
  目前,孟州市河雍办事处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已实现土地有偿流转1000余亩,建成“四位一体”半地下式全自动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186座、大拱棚57座,主要从事黄瓜、苦瓜和丝瓜反季节种植。在孟香果蔬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周边28个行政村、250余户农民积极行动起来,先后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造半地下式温室大棚、塑料大拱棚270余座。综合开发使农田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每亩平均利润由过去不到1000元增长到4000元以上,最高可达万余元。
  时下,孟州市乡村一片欣欣向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助推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强力量,成为全市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编辑/万晓艳
其他文献
河南省卢氏县试种茶树成功,为“南茶北移”提供了成功范例,结束了伏牛山区不产茶的历史,同时也为山区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产业致富途径。   卢氏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丰沛,气候温和,无污染,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无霜期长,气候和环境适宜高山云雾茶的种植和生长。从2009年起,卢氏县瓦窑沟乡龙泉坪村试种了50亩茶树,成活率高,长势旺盛。2011年
期刊
近年来,河南省中牟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大力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理项目4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2009年至今,实施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项目3个,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9个,这12个项目建设总规模为2587.04公顷,财政预算共投入资金1.07亿元,项目实施以后增加耕地面积1444.87公顷。项目区内共新打机井687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20
期刊
案情:崔先生购买了某小区12号楼1单元402号商品房。小区完工并经过竣工验收后,崔先生顺利拿到了房屋钥匙,并积极进行装修以便结婚入住。当崔先生装修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不速之客登门,来者叫郑某。郑某怒不可遏,呵斥崔先生:“你怎么把我的房屋给装修了?”崔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得一头雾水。经过一番争执,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崔先生的购房合同上写的是“12号楼1单元402号,自西向东为一单元”
期刊
石榴树冬季修剪一般采用疏枝、短截、长放、回缩等措施。   疏枝:指将一个枝条从基部全部去除。主要用于强旺枝条,尤其背上徒长枝条以及衰弱的下垂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和干枯枝,外围过密的枝条,以起到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果,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疏枝是盛果期石榴树冬季主要修剪手法。石榴的花芽一般位于一年生枝条的顶部或靠近顶部的叶腋部,对这些枝条的短截和回缩,会影响开花结果和产量。   短截:将
期刊
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北承具茨山之灵气,南接颍水河之秀色。因大禹的后代少康在此定都而得名,是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之地。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柴超峰、村委会主任万朝培的带领下,在农民企业家万保安的多方积极协调下,康城村村民搞起了种植、养殖,还办起了企业,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农民的养老问题提上了日程。为此,康城村办起了敬老院,使村中老人“老有所养”。 
期刊
初冬的豫北孟州市,暖阳依旧。    我们抵达这片土地,抵达这座涌动着力量的小城,用笔下的文字如实地记录她的政治、经济、文化……我们力求梳理出可资借鉴的丰富内容,我们期望赖于这个令人瞩目的样本,汲取更多辩证的实践思想,以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有更多方向性的参照。  这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没有得天独厚、令其他地方望尘莫及的地理或者资源优势,一切都要靠37万人坚实的步伐以及脚下萌动的热土。  因此,孟
期刊
编者按:11月29~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全面部署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   这是一次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盛会,这是一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盛会。本文摘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农
期刊
打开孟州市的经济版图,六大产业园区犹如六根支柱,支撑着孟州的经济大厦;四大优势产业犹如浴火新生的凤凰,引领着孟州市经济发展的汹涌大潮。    五年孕育的丰硕成果    143亿元,这是2010年孟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预估。  这样的丰硕成果,超过了“十一五"135亿元的目标,是“十五”末的2倍多。  经济起飞,工业领航;工业崛起,产业支撑。骄人的成绩,昭示了孟州市经济已步入飞跃发展的阶段。  打开孟
期刊
在名山大川和丰厚文化的悄然孕育下,在实干、创新、智慧的孟州人的不断开拓下,如今的孟州一派生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    孟州,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母亲河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滋润着541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37万勤劳智慧的孟州人民,智慧与仁爱、灵气与淳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实现了最佳的交汇和融合。  在名山大川和丰厚文化的悄然孕育下,在实干、创新、智慧的孟州
期刊
秸秆除了可以还田,可以粉碎做青贮饲料外,它还能摇身变为藕池的底肥并增加鲜藕产量。淄博市周村区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及其周边村的近3000亩秸秆养藕池改写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不需再出污泥就能生成。秸秆养藕,不仅采摘时不再费时费力,而且采用此种技术每亩藕池藕总产量为4000公斤,比用传统方法增产25%~50%。    禁烧催生出新技术,莲藕不再出于淤泥    酷爱荷花的徐灵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一个个人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