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探路开创新纪元

来源 :一带一路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报告》深刻剖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展情况。四川省开元集团就是其中的先行者。时至今日,这家以农资连锁、化肥等为主业的民营企业经营网络和业务已遍布全国各地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年营业额6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农资流通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老挝项目成为集团发展的里程碑。

从危机中寻找商机


  2004年,开元集团创办元年。也就在这一年,农资产品价格开始向上浮动,董事长赵思俭敏锐地看到了行业向好的苗头,当机立断,在当年,大手笔收购了三家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元集团迅速成长为四川省知名企业,行业翘楚。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全球经济出现颓势,开元集团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于是,在2009年赵思俭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三家收购的企业,减少企业运营负担。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震动。“我们内部都觉得无法理解,但我还是这样做了。”赵思俭的果断决策在之后的市场行情中再次显现被证明是正确的。


老挝开元公司新春合影。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冲击,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会。“走出去”成为了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新路子。赵思俭回顾多年前的决定时说,“当时也是通盘考虑研究了国内的矿产情况,发现氮肥、磷肥在我国属于较过剩的资源,但钾肥却相对稀缺,而在国际市场上,钾肥市场也是由俄罗斯和加拿大把控。”
  绕着世界跑了一大圈后,开元集团终于把目光锁定在了紧邻中国的老挝,经过两年的不断勘探、发现了一处钾盐矿近195平方公里的矿区,已探明的氯化钾资源量约4亿吨,是世界级的钾盐矿区。
  于是,在东去150公里跟越南接壤,南经沙湾拿吉、沙拉湾、占巴塞三省直通柬埔寨,西与泰国隔河相望,北距老撾首都万象市330公里的他曲县城郊南姆拉村,老挝开元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了。

“走出去”的魄力与担当


  2009年就在老挝钾盐项目做勘探的一位项目负责人,虽然已回国多年,但忆起当年在老挝工作生活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相较于飞速发展的中国,老挝的节奏显得缓慢,那里依然保持着小农经济的状态,“头一年扔一把种子到地里,不再去管它,等到第二年能收成多少就是多少。”
  


  “连我们说话时的声音也会惊到当地人,他们嫌我们嗓门儿太大了。”他说,如何适应当地文化成为刚去开元人面临的一道难题。
  在开元集团进驻老挝之前,已经有三家中国企业进入老挝钾矿市场,但当地钾盐矿开发进度一直低效,远远没有达到企业期待。地质报告结论对于矿产开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老挝当地地质单位的工作进度,进入作业区再到报告的出炉,要花掉半年多的时间。但赵思俭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于是,他用了一个“极端”的方式,将撰写报告的地质专家统一安排在一起,食宿全管,一个月的时间,高质量的地质报告“出炉”了。
  工厂建起来后如何实现高效运转,人员数量和岗位职能如何设置,赵思俭早有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走遍了每一个部门,不是和部门领导谈话,而是走到工人中去,和工人一起实地做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亲自感受下工作强度。”他在传输线上和三名员工从早到晚配合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做完,而并非该部门最先提出的需要三个人。在赵思俭的切身实践下,老挝开元公司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作了精简,最后确定员工共计720人,其中中国员工380人,老挝员工340人,不仅节约了成本,公司运转也高效而有序。

中老两国合作典范


  从事矿产开采,投产一般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开元集团却将时间缩减到了4年,从开采到投产,他们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多头并进、并行开发”。投产后公司生产的钾肥品质高,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主要销往中国、越南、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老挝项目建成投产以来,公司逐步加大老挝钾肥对国内市场的反哺力度,现已有近一半的产品运回国内市场,标志着我国钾盐境外开发企业首度成功实现反哺,这不仅对钾肥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对众多中资企业境外开发钾盐的一个鼓舞。
  赵思俭告诉记者,2008年老挝的全国GDP为30亿美元,2016年,老挝全国GDP为160亿美元。8年的时间,GDP翻了两番还要多,这和中资企业进入老挝,在老挝兴实业、建工厂,带动当地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开元集团老挝公司于2012年12月正式投产至今已实现达产,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老挝发展最快、最好、最成熟的项目,开元集团老挝公司得到了老挝政府的高度肯定,被誉为“中老合作典范”,同时也成为老挝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以及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就业的大型企业。
  作为四川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开元集团并没有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果,还在继续往前奔跑着。翻开公司2018年计划,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步伐:
  公司计划分期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吨生产装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国内50亿设备出口;建设老挝最大的工业园区,最终打造成为技术领先、管理超前、世界一流的国际化钾肥生产基地。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钾肥市场供需矛盾,既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大大改善当地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生产生活等欠发达状况,有力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老两国人民传统友谊进一步密切和加深。
其他文献
11月28日,2017第比利斯“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论坛就能源、交通、投资等不同主题举行多个分论坛,来自60多個国家、国际组织及企业界的约2000名代表就加强各领域合作进行深度交流。与会代表深入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国际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期刊
Eurasia connectivity: a century-old aspiration  请用三分钟介绍一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笔者常常遇到的挑战,甚至常有老外要求用一句话给“一带一路”下定义。  2016年2月2日下午,笔者应德国外交部邀请在“盘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内部研讨会上,本来要求十分钟介绍“一带一路”进展与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时,又遇到了这种情形。德国外交国务秘书和大使在
期刊
11月24日,国家电网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260余名检修人员齐聚陕西凤翔县柳林镇±500千伏宝鸡换流站,对7000余台(组)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抢在冬季用电高峰前完成该站及宝(鸡)德(阳)直流線路陕西段的双极停电检修,为川陕群众温暖过冬贡献力量。
期刊
12月10日,由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的白俄罗斯大型纸浆厂日前开始连续生产,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继中白工业园项目之后,该公司在白俄罗斯建设的又一重要项目。该纸浆厂设计年产40万吨纸浆。项目总规模超过8亿美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以出口买方信贷方式向白方提供85%的项目融资,这是中白合作建成单体规模最大的工程總承包项目。
期刊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a cooperative project serving the people"  ——An Interview with Yao Jing, Chinese Ambassador to Pakistan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巴铁”一词指代巴基斯坦,意思是巴基斯坦跟中国是“铁哥们儿”“铁杆朋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
期刊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將是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的有效保障。只有在金融领域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形成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首先,要在国家层面继续加大政策性支持的力度。其次,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应该继续发力,大有可为。同时,要深入了解和妥善应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整合国内资源,形成合力,确保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中国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日益呈现出自信与自觉。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莫过于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进联合国决议;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莫过于将坚持正确义利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一带一路”写进党章表明,“一带一路”是全党意志,需长期坚持,自觉践行,不能搞短期行为,
期刊
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2月19日以互换照会方式再次修订《中阿关于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的谅解备忘录》,将两国持普通护照人员纳入免签范围。由于此前阿联酋已经对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开放免签,此次修订意味着中国同样给予阿联酋公民免签待遇。该修订自2018年1月16日起生效,阿联酋由此成為第11个与中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
期刊
11月13日,中國工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为期一周的活动里,来自上合组织11个国家的选手和专家深入交流、技术切磋、互学互鉴,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宗旨的认识,感受到中国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既是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开放政策实践成果的积极肯定,也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确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特别是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  自2013年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