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合力论视域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分析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z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各高校推进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重点建设内容,但从既有的实践探索来看,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育人课程地位错置、育人素养有待提升和育人方式较为形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以“历史合力论”为指导,通过明确协同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育人素养、谋划总体建设方案、健全考核激勵机制等路径,完善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合力前行。
  关键词:历史合力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0的指示,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育人系列工作中不能单纯地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思政课程建设,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又要致力于将思想政治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的崇高职责落到实处。
  一、历史合力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向导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0恩格斯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指出历史结果是在无数个人意志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的合力,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与历史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育人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所以理应遵循历史合力论的运动规律。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各个部分都各有价值,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则起着深化和巩固的作用。0 以往教育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于思想政治教育四门必修形势与政策课来实现,虽然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储备相对精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思政课认知偏差等一系列问题,育人作用的实效性不高。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就是要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这不仅是对“历史合力论”的继承,更是对这一理论的发展。
  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为改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孤岛”现象,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上海市“学科德育”实践经验,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典型成功案例,同时各高校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各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育人地位本末倒置、育人素养有待提升和育人方式流于形式三个方面。
  1.育人课程地位错置
  高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时,容易混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意图实现二者的同一化,即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片面、错误的理念。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关系,有主辅之分。其中,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起协同作用。毛泽东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位置错置,就是没有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容易弱化思政课程的地位,打击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同时,也会给原本就缺乏完备思政育人素养的公共基础及专业课教师带来更大压力,极易造成为思政而思政的课程过度思政化情形。
  2.育人素养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教师的育人素养有待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有待深化、执行课程思政的能力有待加强。育人认知方面,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误解:思政教育是马院教师、学院党委团委老师的职责,非思政专业教师做好授业解惑即可。他们对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共情,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意识淡化思维导致他们在课程思政工作方面积极性较低。思政育人能力方面,部分教师具备思政育人理念,但缺乏思政理论培训,相应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如何将本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无从下手。例如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牵强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相结合,对思政教育方面内容的宣讲太过教条直接,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给思政育人带来负面效果。直接地宣读、讲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具备显性教育特质的思想政治课程来完成,专业课及公共基础课教师应着重提升自己在浸润无声中达到隐性教育的能力。
  3.育人方式较为形式
  一些高校将开展课程思政当作任务,当作政绩。众所周知,上海几所重点高校推出“中国道路”、“创新中国” “闻道中国”、“法治中国”等课程并取得一定成功。之后许多高校迅速跟进,意在创新出自己的“品牌”课程。然而脱离自身办学优势转而生搬硬套他人模式、缺乏高素质有经验的师资团队、欠缺成熟课程教学方案,必然导致课程思政育人建设陷入流于形式且内涵匮乏的困境。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热衷于仿制热点潮流形式,却在课程形式上玩花样,重形式轻内容,不着眼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忽视调动专业课、通识课老师的积极性,无异于是人力物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1.明确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
  课程思政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和思政课程是一致的,高校所有教师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课程育人合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要做好配合工作,实现与思政课程共舞共振。公共基础课教师应着力在通识教育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铸牢远大理想信念,专业课教师则应重视在授予知识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思政元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例如讲到岩层演变规律时,可以从“原始岩层-转化为分解物-搬运沉积-新的岩层”这一过程联想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原理,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的趋势,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所以,确立并实现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有助于改变思政课程教师孤军奋战的现象,将育人工作从专人发展为众人,有利于构建层次丰富、立体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2.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育人素养
  师者传道,修身立德。“传道”既包括传授自然规律又包括传授道德规范。“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0这就要求高校课程思政教师提高思政育人自觉性,在育人过程中找准角度、夯实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为此,高校应与时俱进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做好培训引导,通过岗前培训、在岗进修、举办课程思政育人专题培训班、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使教师意识到岗位赋予其的育人职责,切实增强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搭建新平台,通过教学经验茶话会、课程思政工坊等团队建设活动,给思政课程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将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辅导员队整合起来,组建一支多学科共同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实现全体教师协同育人。
  3.谋划课程思政总体建设方案
  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科学与否是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高校要以自身办学优势为基础,系统布局本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工作。高校要严格落实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尤其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高校必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办学水平有针对性地修订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因校制宜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育人落到實处,防止出现课程思政工作出现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现象。
  4.健全课程思政考核激励机制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高校应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相关精神着手建立健全本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实。在教师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学校层面应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合理规划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与业务课程成效评价的占比,使二者的评价比重趋于平衡,科学设置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优秀成果教师的激励机制,引导课程思政教师将立德树人由意识理念上升为行为自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5-606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作者简介:陈溢(1989-),男,福建厦门人,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职英语阅读过程中,自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阅读形式,该阅读形式主要是指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并阅读相应的英语阅读资料,理解、掌握、内化相应的英语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英语阅读水平的过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主阅读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设立自主阅读的目标,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高效达成既定阅读目标的过程。在开展英语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自主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调
期刊
摘要:目前,各类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并在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然而,很多中职学校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性技术,未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的融合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特点,开展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德育课程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策略的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教育  一
期刊
摘要:增强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作为一项党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应合理分析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多重影响,正确认识大学生党员身份的特殊性,从多方面多维度探寻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高校党组织  2016年,党中央首次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思政教学,通过专题教学方式把思政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研究认为,“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组织学习小组,能够有效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关键词:思政教学;计算机;设计软件  一、课程目标概述  “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是服装与服饰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是一门要求理论教学与上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作为依据,提出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的路径,实现大学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意识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大学生;安全需求  近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这其中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成是危害个人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女学生缺乏对社会的防范
期刊
摘要:纪实摄影用照片主要是来表达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反思。优秀的纪实摄影通过记录客观现实演变的过程,可以让未来的人们看到今天人们的生活经历,行为和情感。同时,通过广大摄影师的努力,促进了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纪实可以解释为记录真实情况。摄影师使用拍摄出来的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思想感受。纪实摄影也包含着摄影师自己的思考。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摄影师,要抓取人类生活状况的本质,无论是好还是
期刊
摘要:高校是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行政工作贯穿着高校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它能够给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基础保障,能够很好的协调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说,高校行政工作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到高校能否实现社会价值。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需要在这两点中找到契合点,平衡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高校行政工作,继而推动高校发展。  关键词:行政工作;管理与服务;关系  行政部门在
期刊
摘要:纪实摄影艺术一开始以其特有的影调美,进而能够对纪实摄影艺术进行鉴赏和批评,从中发现纪实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摄影师可以通过纪实摄影作品来表现和传递自己的观点,观赏者可以从中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纪实摄影的艺术表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一开始的黑白照片我们主要通过影调来鉴赏纪实摄影。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及数码相机的普及,彩色照片的兴起,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
期刊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怎样处理好化学教学的三个关系非常重要,这是普通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任务具有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性。所以,高中教育必须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化学学科同样担负着这一任务。为圆满完成这一 任务,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英语随处可见。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从词汇教学方面入手。为了提升学生掌握词汇的速度以及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結合的措施,促使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本文站在教材、学生等不同的角度上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为英语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引言  就中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