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中的“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出土的湖北郭店楚简的研究,学术界开始对《老子》中的“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让《老子》中的“智”具有了双重意义。同样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典籍的《论语》中,关于“智”也做了很多的阐释,在具体理解时,《老子》和《论语》中的“智”,既有对立,又有统一。通过对《老子》和《论语》中“智”的比较,体现出二者思想之间的同与不同,这也对当代社会智慧观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论语;智;比较
  作者简介:丁文魁(1991-),男,汉族,甘肃通渭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一、关于“智”的释名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智”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意识,并对其字义进行了界定,在有些文献中和“知”字意义是相同的。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1、聪明。比如《荀子·劝学》引《孟子》中的:“然后智生于忧患”;《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墨子·公输》:“不可谓智”等。2、智慧、智谋。比如《韩非子·显学》:“智,性也”;《淮南子·俶真》:“智,心之府也”;《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等。3、计谋、策略。比如《淮南子·览冥训》:“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高诱注“智故,巧诈也”。4、知识。比如《荀子》:“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5、有智慧的人。比如《战国策》:“仁不轻绝,智不轻怨”。6、知道、认识。比如《墨子·经说下》:“狗犬不智其名也”:《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王念孙云:“知”与“智”同。
  以上在先秦及汉代传世文献中关于“智”六种意义在《老子》和《论语》中都有所体现。《论语》中的“智”有时就表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上,因此很多处都是与“知”相通的,例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说:“荀子子道篇也载了这段话,但比这详细。其中有两句道:言要则知,行至则仁,因之读知为智。如果知如字读,便应该这样翻译: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了。”这也是《论语》所体现的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最好例证之一。这一方面和《老子》中体现出的“智”有比较大的区别。
  二、思想层面的比较
  《老子》智慧主要体现在对“道”的理解和运用,也正如《庄子·天道》中所说的“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老子》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给出了很明确的做法是法自然。所以《老子》所谓要表达的“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不过法自然是对《老子》智慧的一个总概述,其实《老子》在处理不同的对象时,又有着具体的指导方法,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时《老子》所倡导的方法是人应该“处下”,“不争”,比如第七章所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着重强调对自身的改变,并不是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这也是顺应自然的重要表现之一,《老子》处理社会关系的智慧也表现于此。关于“柔弱”、“处下”、“不争”等方面智慧的阐述贯穿于《老子》始末,再比如第七十六章所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此章着重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智慧。在社会理想方面,《老子》提倡“小国寡民”的理想家园,这在第八十章可以很清楚看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陈鼓应说:“这是老子在古代农村社会基础上所理想化的民间生活情境。”就像冯友兰所说的“这是‘至治之极’,这并不是一个原始社会,用老子的表达方式,应该说是知其文明,守其朴素。”
  《论语》中所要传达出来的智慧观首先表现在“仁”,《论语》表现出来的各种服务社会以及处世经验的智慧核心是围绕“仁”展开的,各种社会礼节和对事件的分析还是以“仁”作为准则进行的,“仁人”也是《论语》中的理想人格,智者不一定“仁”,但是“仁者”必须很具有智慧,因此在论及《论语》中的智慧观时和“仁”是离不开的。《论语》所要表现的智慧观其次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对上古文献的学习方面,一方面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就像在《论语·泰伯》中记载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极为重视诗教,通过诗教达到一种人生高度,就像韩高年先生所说:“学诗、学礼之所以会达到‘能言’、‘能立’,是因为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体悟,使人逐渐获得通达平和的心境并建立了完备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在《论语·为政》写到的季康子问政的事,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也表现出了孔子时时教导为政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在修身齐家过程中,从小事做起,人民也会效仿,从而达到大治的社会理想。
  三、古为今用的先秦智慧
  在《老子》中,既有着“大智若愚”的辩证思想,又有处下不争的人生态度;既有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又有顺应自然的宇宙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可以借鉴,使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都能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得到很好的运用,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贯彻手段之一,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更是当下政府极力推行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题之一。《论语》中的智慧只要体现在既要继承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礼尚往来、父慈子孝等优良传统也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不论是在个人修养方面,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都为现代民众点亮了明灯,发扬民族精神,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中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产生物质(自生性自我维持)和自我繁殖.而后是遗传变异:DNA和染色体突变、共生和成长中生物的性融合.当与自然选择联系在一起时,这些变化意
摘 要:在作品创作中,鲁迅擅长运用反语、比喻、对比、漫画、夸张等艺术手法,凭着自己非凡的艺术才能,抨击时弊不留情面,谈论时事,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其现实主义讽刺特色和作品艺术特征。用辛辣的语言展示妙趣横生的讽刺,解剖社会、抨击敌人,在思想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利器。  关键词:鲁迅;讽刺语言;白描;谩骂;嬉笑  [中图分类号]:I20
随着种子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麦种子生产中,迫切需要与之配套的种子生产程序,过去长期应用的三圃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已与当前种子生产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从1988年开始,河南省的教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1月-2009年7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Gensini积
摘 要:《宣和遗事》是宋元易代之际产生的辑录类笔记小说,其书的体裁对今人进行短篇笔记小说向长篇小说演化方面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研究中国古小说体裁演化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宣和遗事》;宋元;笔记小说;平话  作者简介:崔倩,女,1991年12月生,辽宁辽阳人,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文章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对知识管理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了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策略,为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导火索二十世纪对于置身中国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动荡与彷徨,颠覆与重建的时代。西方的女权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西蒙·波伏娃和伍尔夫的作品和理论,如《第二性—
摘 要:解《诗经》的观点历代各有侧重,但大多并没有关注《诗》作为先秦乐曲本身所具有的“乐章”意特点而过度的对其“文辞”意进行阐发。就《诗经·周南·兔罝》一篇来说,就有“后妃之化”说、“颂武人之诗”说等见解。此文主要对这些观点的得失进行具体分析,并认为此诗意旨为“诗人自抒其才不见用之作也”,以期对诗经旨意产生较明晰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兔罝》;“后妃之化”;“颂武人之诗”;“才不见用”  作者
传奇《狮吼记》塑造了书生陈季常的惧内形象及其妻子柳氏的悍妇形象,表现了文士的惧内主题;京剧《珠帘寨》塑造了惧内的武将李克用。本论文试图以《狮吼记》和《珠帘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