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实践意义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学理论研究最终要面向现实,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现实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人学要面向现实就必须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作为主体的人的问题。这是人学研究内在逻辑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是充分发展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当代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人学开辟的道路。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旨向
  
  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长、政治改革、教育发展、心理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等,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个体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何谓人的全面发展?“一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人的独立性或现代化为初始阶段,与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高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相适应。”广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类和个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狭义上是指个体的体力、智力、心理、品德、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人是反映“个人”与“类”辩证统一的概念。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类特性在个体身上得到充分发展等诸多方面。类的全面发展指类特性的全面发展、类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等方面。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马克思是这一观点的最早倡导者。他认為社会发展的实质在于,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他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两次提升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认同社会发展在物相层面必须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等经验事实,但它更为坚执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旨趣,认为社会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社会发展本质上只能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实现过程和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过程。社会发展的物相层面的经验事实只有在人本价值原则的规约和牵引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和真实意义。
  马克思指出:“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人作为“历史的经常前提”,总是“前一个过程的结果”,他们的历史活动总是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历史条件。因此,人们的历史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们的历史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他们获得了创造历史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并凭借这种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实现社会历史的进步,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二、市场经济的根本在于促使独立个人的生成
  
  当前世界历史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时代面临的任务应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确立、巩固和发展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在通过确立、巩固和发展人的独立性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独立的个人,是具有自立能力、自主性质、自律意志和自由状态的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亦即充分社会化了的人。自主的能力并非仅仅是自然的赋予,更主要的是来源于社会关系中。人要靠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来武装自己,单独的个人只有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才能运用人类获得的共同能力和共同财富来装备自己。只有使自己变成由于分工而形成的社会合成力量的人格化身,也就是使个人占有类的本质,人们才能获得独立的能力,成为自立性的个人。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以社会分工的发展为前提,反之它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工”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分工使人孤立化了,把人分离开了;另一方面,分工又把人联合起来了,使他处于相互依赖的一体关系中。这两方面彼此补充,互为前提。这种由人身依赖向物的依赖的转换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它突破了血缘和地域自然纽带对于社会关系的狭隘局限,在人们之间第一次建立起了真正普遍性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在这里,面向市场就是面向整个社会;参与交换就是加入世界历史性的活动;交换物就是交换他人的不同劳动;占有物也就是占有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因此,个人也就与整个人类世界融为了一体。二是它打破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先天束缚,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在这里,摆脱了前定命运的人们所面对的是更多的行动选择的自由。三是它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把人置于对等的地位,使人获得了彼此平等的权利。由此可见,具有自立、自主、自律和自由的独立人格的个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肩负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解放生产力。个人的解放,也就是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也就是个人的解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乃至科学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无一不是个体创造性活动的结果。“社会”作为处在相互关系中的个人本身,在这里不过是个体活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而已。只有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而创造一种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也就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本质和根本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的时间虽还不长,但它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它的性质和根本旨向上说,作为我国从前的历史发展和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它既应能起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个人走向独立自主的作用,又应能满足独立后的个人走向全面发展、建立完整人格的要求。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本应起到的双重作用,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总之,“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目标,而理想目标作为一种终极的旨向,它的实现却体现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作为人类发展必经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编辑/牛小源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西部的扶贫开发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最根本利益首先就体现在生存权和发展权上,而这两项权利的实现前提是丰衣足食。这就不难推导出,在西部开发中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之处。对于西部的扶贫开发采取何种手段就成了关键。借助法律手段分别制订适合于西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的有助于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现阶段西部扶贫开发的问题
期刊
摘要:驰名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条约和各国法律为其提供了与普通商标相比更广范围和更高水平的特殊保护制度。当前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不够,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将驰名商标保护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实现知识产权强国之路有所助益。  关键词: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不
期刊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简单地说,就是用他人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短期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适度以负债经营的方式取得资产或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缓解资金不足,促进生产发展的必要方式。但是,现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有些企业经营性资金大多数来自银行贷款,资本金严重不足。这种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包袱,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做好原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学籍管理宣传力度的方法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素质,以达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档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要: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使成绩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建设事业,对促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绩管理;问题;对策    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做好高校成
期刊
摘要: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进程产物。这种带有现代民主政治色彩的听证制度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1996年我国出台的《行政处罚法》首次正式引入了听证制度,意味着在我国的行政程序上第一次正式确立了听证程序。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要求“制定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从而开创了行政决策领域引入听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树立先进理念,培育大师、大家,完善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精神的重建途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建设和发展符合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关键词:大学精神;重建;校园文化;发展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
期刊
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早晨,灿烂的太阳升起来了,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温暖的空气带着充满苏醒过来的大地的水蒸气晃动着。隔年的老草和刚出土的嫩草一片葱绿,绣球花、醋栗和粘稠的桦树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黄色花朵累累的枝条上,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一般的田野上空,在盖满冰块的留茬地上哀鸣;鹤和雁发出春天的欢呼,高高地在上空飞过。牧场上,脱毛还没有长好的牲口嚎叫起来;弯腿的羊羔在
期刊
自2000年以来,高校为了保持其在省市中的地位,纷纷采用扩建、扩招的方式运行。有的学校在异地创建新校区,加大了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程度。在经过了普遍为高校贷款搞基建的高潮过去之后,銀行业也冷静下来,增强了贷款的风险控制,收缩信贷。这样高校的金融危机随之而来。   现在,各个高校学费收入是其谋求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但高校学费欠费现象极其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高校预算的正常执行。在学校中有
期刊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因此,在我们的二期课改中就突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儿童在主动获得经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