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育人为本”的新课程下,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无疑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但我觉得仅仅如此,还很不够,还要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精神,这也是新课改的本意所在。面对正在成长的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认识不足、兴致不高、自觉性不强,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想就《历史与社会》学科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爱学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师生在这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配合默契、教学相长。
  首先以爱结情。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依恋和敬佩。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使学生因对教师的感情深厚而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
  其次以情明理。“晓之以理”必须由“动之以情”相辅佐,“通情”才能“达理”。在课堂教学中,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多从自身检查,树立班级榜样,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明白事理,激发良好的学习行为。
  再则,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好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保持着肯定的情感体验和坚强的毅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自身积极的学习热情。
  
  二、 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以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走向社会,用自己从书中所学的知识观察社会、感悟生活。如教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环境问题”,这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道社会调查题,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及学校的周边环境,并通过调查发现本地由于开石矿锯石块,曾一度使河水遭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原本山清水秀的山乡,变成河水混浊、鱼虾死亡,学校、农户一到夏季,饮用水就很紧张,从而使学生形成共识,向村镇提出建议,要使其有计划地开采,保护好水源,保护好环境。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乱扔垃圾,不乱倒饭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1. 把竞争引入课堂
  竞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竞争激励也合乎当前挑战的时代,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知识竞赛题。我们发现,课堂上一旦引入竞争,学生大多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有时设计书面简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当场互批互改,比一比看谁学得快、答得准。师生进行点评,加以表扬鼓励,气氛热烈,学习热情很高,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竞争力,使学生体味到学习成功的喻悦。
  2. 用激情的事例和诗句激励学生
  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难以激励人,没有动情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同样也不能鼓舞人。人的情绪可以互相感染,心理学上称之为互感效应。教师在上课时,他的语言充满激情,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会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激发他们的美好感情,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到唐朝著名僧人鉴真,他前后五次率众东渡日本传经,均告失败,直到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他的顽强毅力,坚强的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再如学习红军长征的章节后,一齐背诵毛泽东《长征》诗词,那激昂的诗句,震憾人心,催人奋进。红军那么多困难都战胜了,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难道不能克服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用激情动人的语言,激起学生为祖国的崛起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3.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育来自于生动的教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在教学人猿相揖别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盘古开天辟地、亚当造人、女娲抟土造人等神话故事作引,引起学生探求人类起源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商鞅变法中,徙木为信;唐僧到西天取经等生动有趣的故事,上课时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探求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运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在驱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动机,而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吸引力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从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如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改革开放”这一节内容时,要进行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对比。改革前我国商品缺乏,商品单一,农民自己种自己不够吃,买东西要按人口分配,凭票供应商品。我要求学生回家向长辈了解,向爷爷奶奶作调查,改革开放前的三大件是什么?改革开放后的三大件是什么?现在的三大件又有什么变化?经过同学们的调查反馈,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商品的发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商品匮乏,供不应求,只能按人均凭票供应,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任何商品都要票,现在买任何东西都不要凭票。随即又讨论了调查的旧三大件和新三大件,改革开放前的三大件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回答“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是当时农民的生活条件富裕的象征。改革开放后有何变化呢?新三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就更大了,“电脑、汽车、别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非常踊跃。通过调查、对比、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旧石器”的对比,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同学拣来条形石块,用打制石器;第二组的同学使用经过磨制的石器;第三组的同学使用锄头,在操场上进行锄草比赛,看看哪组锄得快,结果不言而喻。打制的石器没有磨制的石器锄得快,磨制的石器没有铁器锄得快,这说明了什么呢?经过讨论得出:(1)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2)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3)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铁制工具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标志,当然如今是大机器生产了,这样通过实例进行对比,让学生学得有趣,记忆深刻。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学习中利用直观画面,逼真的情景,形象的语言,实践体验,寓教于乐,加深了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激发了大胆的联想,变枯燥乏味的说教为妙趣横生的实物操作,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达到对学生的情、知、意、行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了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武义县新宅初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时候,实践教学课堂不再单纯地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水平和能力,而是让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具体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同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训练学习内容有一定局限,有时候可能是由于学生人员基数过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导致很多同学经过一学期的体育课程训练
〔关键词〕 英语教学;合作学习;讨  论;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59—01  一、各个成员首先应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小组长反馈情况,指导鼓励后进生学习,对课堂所有的活动全面组织,做好组织者、帮助
经比较高温形变热处理反常规热处理后的55SiMnVB 钢55碳钢的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本文得出了形变强化的原因:形变使位错密度增加及形成稳定的位错亚结构,改变了碳化物的析出和
榆中县第九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83平方米,绿化面积8074平方米,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体育领域中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并与一定的情感相互联系。它是人们进行体育参与的原动力之一。在足球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振奋的刺激,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动、形成动力的意义。激励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基础,遵循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素相统一的规律,运用各种有效刺激,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从而使其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  激励方式的运用多种多样,下面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激励方式。    一、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期待式激励    期待,是指在发生某一件事件时,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观念;师生平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65—01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正确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更好地将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尽全力。  一、变革学习方式
“鱼目混珠”出自魏伯阳的《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嵩不成贾”。“鱼目混珠”的意思是用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  而“鱼龙混杂”出自唐代的《渔父》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好坏难分。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也用到了这个成语:“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  可见,虽然都是一个“混”字,但“鱼目混珠”是讲“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54—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