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分析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下的“灾难文艺评论”往往带有“苦难”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有团结、拼搏、奋进的主旋律基调的精神,来鼓舞人民大众战胜灾难和困难,所以其“评论”需要有正确的同向的‘情感价值观”来引领。
   “灾难文艺”,是指人类面对千百年来历经“灾难现实”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如《十日谈》电影《泰坦尼克号》《云中记》等。新媒体下所出现的各类各样直面现实、抒发情感的,有生机、有活力的“灾难文艺评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这种情感价值向量是正能量的;但也有随意化、低俗化的作品,所以评论者也是“各抒已见”,可能其情感价值向量是负能量的。而“评论”具有一定的舆论趋向性,所以“灾难文艺评论”更需要注重其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问题。
   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是指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域下的情感价值观;“向量”在此指对“疫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方法;“取向”是指全国应以拔河式一方“同向”的团结力量来战“疫”。
   由此,我们分析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并进行反思,尤其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对“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作简要分析
   近二十年,我国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等大灾难,随着这一时段,自媒体、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介传播形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其力量也越来越大。如百度一下《吃》(据网络,长春二中高二学生宋辉创作),就有8页70余条,有的平台阅读达10万 ,评论很多:“震撼”“文盖古今,笔惊鬼神”“少年强则国强”“野生动物不应该背锅”等等。
   当下宅家者众,故“災难文艺评论”在短、频、快、乱等特点的“引力”下,评论量也如星星如砂砾。反观其一些作品本身可信度不大、质量不高,还有娱乐化等现象,因而“评论者”以“个体感受”的角度进行各式各样的评论和再“评论”,这也就会产生良莠不齐的“灾难文艺评论”;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但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及“评论”的角度、论据、论证也不完整,语言粗俗等,这让人们对“评论”似乎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这就是缺失正确的“价值观”问题。如“不戴口罩你试一试,试试就逝世”的照片上就有“年度最佳条幅”点评,就其时间概念而论,这“评论”就有“模糊性”或“不确定性”。
   故“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观需要正确的导向,如四川省评协主席李明泉对蔡长宜《送瘟神赋》评到:“关爱患者,传递人文情怀;致敬防控,书写大爱精神;平抚焦虑,注人善美心性;传递诗思,情系家国命运。”
   由此,灾难下的“灾难文艺评论”往往带有“苦难”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有团结、拼搏、奋进的主旋律基调的精神,来鼓舞人民大众战胜灾难和困难,所以其“评论”需要有正确的同向的“情感价值观”来引领。
  二、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分析
   当下,有利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灾难文艺评论”,即使艺术性不很高,但思想情感比较好的,都有力量,其訪向(向量)也有可取之处。我认为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精神的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
   对人类和大自然的认识。大自然总是给人类很多灾难和灾害,人们也会一次次战胜灾难和灾害。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也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与自然而言,人的意识远远迟于自然,人认识世界和自己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人类一直与大自然作斗争,也在敬畏自然,利用自然。
   如寓言“愚公移山”。我们一直在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现在有的人认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提高了,“惠公”是“愚蠢”的,“愚公过时了”,其精神也过时了;这就缺失了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判别。由此,“灾难文艺评论”也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现象,这就要有“情感价值观”取向,即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再如“大禹治水”这个“文艺神话故事”。即面对水的自然灾难,大禹能够治水而服务大众,有超凡的“控制”能力,以及他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也有评论者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中,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而渺小的,是不可战胜的,是“被动”的:其实人有“能动性”,能认识到“灾难性”的水也有它的益处,如“都江堰”工程能够把岷江水服务于大众。
   故此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对自然灾难的认识才有“全域性”。评论者的视域才能更加宽阔,不至于陷入“自我为上”“自我为尊”的感觉;如沙克《由抗疫文艺带来的一些审思》中认为“灾难文艺”“不能有违人类共则和审美原则。”如有许多“钟南山院士们”战“疫”的影像,彰显了其“逆行者”的“仁爱”精神和科学精神,这都将会照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道路之上。
   (二)民族、国家情感价值向的取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视“家国”情怀的,如《周易》有“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儒家又提出“家国同构”“天下一家”,所以没有“国”,哪有“家”。拜伦说:“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如辛弃疾、岳飞、陆游、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在国家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所以当“新冠肺炎”爆发,一些媒体或个人受到外来声音的干扰,对国家、政府的能力持否定的看法,觉得自己的声音是“最宏亮的”、外国的声音是“最正确的”,就自认为他自己是“最爱国”的;其实这是“杂音”,而不是“民族、国家情感价值”的取向,恰好相反,正合某些国家的“孤意”。由此“灾难文艺评论”不能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不能扩大“个体主观评论”,而忽视了民族、国家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
   当然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也可能众说纷纭;~篇题为《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长江日报》)的评论一出来,就有“长江日报是疯了吧?别人风月同天,你却不共戴天?”的再评论,认为这是“狭隘、无知”“不仅是对捐赠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侮辱”。其实,在这里也包含了“民族、国家价值向量的取向”问题,即在哲学、民族、文化等诸方面的认识程度不同、角度不同,那其评论的价值取向也就不同;这就难免出现“不同”的声音。“灾难文艺评论”导向不能走偏,应取得“情感价值向量”的“正方向”,才能战胜灾难;不然就可能带来悲观、敌视情绪,意志力下降,甚至可能缺失“战斗”的动力、人心向善向上的情怀等。    可见,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应从其作品出发,应理性来看待“情感价值的向量”,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肯定。即使评论的质量不够,或能个体情感减压,是正能量的,也会为社会作贡献,所以我们才能取得一个“价值”的最大值。
   (三)团体就是勋量“凝聚社会”的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
   团结的力量。前总理温家宝在汶川大地震期间调研时说:中国再大的事除以13亿就是小事。意思就是说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
   “宅家”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如一些基层宣传“疫情隔离”的小视频,主要是宣传隔离的重要性——不要为基层防疫增压,不要给社会添乱;其语言有地方性,即有俚语、歇后语等,十分具有宣传力量;但个别的宣传语有“粗俗性”,如“今年到处乱跑,明年坟头长草”“不戴口罩就出门,这个杂种不是人”(来自网络),这些战“疫”标语,有明显的低俗化和不文明情况,也有伤伦理之情。这虽然是当前地方上让更多老百姓了解“疫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宣传”的需要,可以理解,因为“宅家”大行动,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但如此“粗话”放在平时就不合“适宜”了。
   评论有分歧,就会区别正向量、负向量。如“彝良诗人”的情况,以“调侃式”的诗歌语言表达,即不符合战“疫”的“时代性”,也伤“同胞之情”;作者即刻致歉。“矛”获得者方方认为:他能够敢于承认错误了,就包容吧。也有再评论认同她的观点;作家方方的观点是有良知和人性的,我是以这样的角度来认为的;而很多作家“群起而攻之”,提出开除其“作协会员”的资格,这是当下“爱国情感”的使然,我也是可以理解其心境的。当然,以当下战“疫”的背景来说,我认为这些作品是可以不拿出来的,更可以不写的。
   还有新媒体报道的一些企业、个人为战“疫”捐款、捐物,这是向善向上的情感价值正取向,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
   由此,对新媒体下“灾难文藝评论(评论和再评论)",不能以个人的“小情感”凌驾于社会的“大情感”(正向量)之上的。
   所以在灾难面前,团结社会的一切力量,再大的困难和苦难都可以战胜的。
   由此可见,对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分析后,我们还应一次又一次反思,因为“反思”是“评判和重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和标准”,所以如黑格尔对“反思”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一样,对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值得我们再认识、再分析。即新媒体下“灾难文艺评论”情感价值向量的取向也该同向的同时,另外把握“疫情”灾难的情况,以科学的方法战“疫”,才能更好地战胜这场“灾难”。
   徐潋
   四川泸县人。全国中语会文本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星星》《船山学刊》《新华报》(西班牙)、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网等发表文艺评论近60篇,著有多部专著。
其他文献
摘要:《乌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艾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爱伦·坡的理论主张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上就是“为诗而诗”,在诗歌的韵律、意象以及主题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一些主张在《乌鸦》里得到了直接的体现。作为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作,在文学界从来就不乏对《乌鸦》的各种解读。本文就以《乌鸦》为例,从诗歌韵律、意象、浪漫色彩等方面深入解读《乌鸦》的写作风格和创作主题。  关键词:艾德加·爱伦·坡 《乌
杨仁佩  1970年出生,笔名晖驰堂主人,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师承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西部高原雪山创史人李兵先生,2017结业于清华美院李兵水墨雪山高研班。  现为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冰雪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院长、艺术总监。2017年度雪山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光辉典范,其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突出表现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上。本文选取史湘云个性化语言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其开朗活泼、天真无邪之外的另一层性格——尖锐犀利,并结合其与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关系探讨这层性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史湘云 个性化语言 犀利  引言  《红楼梦》里的史湘云是一个深受作者和读者喜爱的形象,她如同一株无香海棠,浪漫、优雅且毫无脂粉气。著名红学家
端午节假期无休的新编川剧《落下闳》剧组,节后依然在紧张严格的排练工作中。在近两天排练的剧情里,核心人物“落下闳”的戏份不多,可落下闳的饰演者蔡少波却比排练角色时更加忙碌,因为蔡少波除了主演的身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艺术总监、监制、编剧、导演等多重身份。  熟悉川剧的朋友一定对“蔡少波”这个名字不陌生。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蔡少波可以称得上是当今川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深受川剧戏迷们喜爱
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法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人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矩,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
岩彩画,岩为岩石——矿物的集合体,彩指的是色彩。岩彩画,又称胶彩画,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是将矿物质研磨成粉或颗粒,再粘合动物胶和水,以加厚宣纸、麻纸、绢、麻布、板和壁等为载体创作而成的画。岩彩画最大的特征,是有宝石般斑斓的色彩以及层层叠叠自然厚重的视觉效果。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画和敦煌壁画是古代岩彩画的典型代表。   岩彩画最初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岩画,是人类用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东方绘画的
杨燕刚《宋人诗词十三首》行书 246cm×59cm 2019年  杨燕刚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专职书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協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等。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三届楹联展提名奖等。
国画 240cm×172cm 1961年  《易经》云:“乾为马”。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阳刚的一面,具有威严、奋进、远大、坚毅等品质,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众多画马名家中,马晋先生以独特的工笔画风格而独树一帜。马晋先生画马先以淡墨勾勒轮廓,再以淡墨渲染,并逐步加深,最后以色墨混合逐层渲染,直至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马晋先生的“加染法”,既淡化了马的轮廓线,又得当地处理了骏马各部分的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是高校的常规课程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对待语文课程的态度和原因,提出在大学语文课中的灵活使用语言的原则,并总结了相应的技巧。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言技巧  大学语文课作为和外语、政治课程意义相同的公共基础课程,几乎在国内的所有高校中都已开设,从这点可以说明大学语文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在恢复高考的1978年当年,在当时的
10米、100米、1000米……  螺旋桨画上圆,引擎刺破空气的宁静。当直升机脱离地平线,我身系安全带把身体探出舱外,举起手中照相机,右眼紧贴取景器,人机合一,又将经历一场视角与艺术的认知。  天地间,或阴云、或烈阳、或风雪、或尘暴,无论拍摄环境多么惊险,如天地一沙鸥,任逆风呼啸,脑中只有稍纵即逝的画面。云遮雾障又云开雾散,机翼下面是立体交融的山川、晶莹的雪峰、广袤的原野、蜿蜒的河流和粼粼的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