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来源 :海峡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分析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状况,为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中成药不良反应上报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分布、累及器官系统。结果 2014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在全年药物不良反应中占比9.69%,2015年占比7.81%,2016年占比8.06%,其上报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从2014年的764例增加至2016年的1184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主要为口服、静脉滴注,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均居于首位和次位。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均居于首位和次位。结论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其不良反应用药途径以口服、静脉滴注为主,往往会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临床用药时应规范中成药使用,促使其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正> 在学书临帖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不得其神”。那么,什么是“神”呢?近读《张猛龙碑》一帖,笔者以为,帖中的“神”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首先,把握碑帖的时代特证
<正>1病历摘要患儿男,9岁。因肉眼血尿伴眼睑水肿3d收入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儿科肾脏病专科病房。患儿住院前3d尿颜色加深呈洗肉水样,无血块,尿量减少(具体不详),有轻微尿痛
<正> 清代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清代起,书坛渐成"帖学"、"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并由此导致了文人书法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从雍正、乾隆至嘉庆前期,是清代书史发展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促使侦查、审查起
报纸
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电影的功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它所代表的价值导向从单向度向多层面转变;隐喻式表达向自由表达转变;人性探讨向人文关怀转变;社会责任意识向多元体系转变。但,
目的利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药有效成分数据库BATMAN-TCM、生物信息分析平台GCBI等在线资源对上市抗风湿苗药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已知有效成分进行分析,预测分析该药治
结合幼儿园地方资源,将蓝色海洋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创设海洋文化环境。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挖掘、整合、利用,把地域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以实现园内、外教育资源使用
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29~78岁,中位数51.5岁。左侧
目的研讨宫外孕患者合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归入两组(21例/组),Ⅰ组单纯接受甲氨蝶呤保守治疗,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