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文化意境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松树是植物王国的寿星,有“百木之长”之誉。而松文化,是人们在育松、赏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内涵宏富,值得一表。
  
  百木之长
  
  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有少数灌木,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树种之一,叶针状,耐严寒,适应性强,自寒带至赤道地区皆有分布。在我国森林植被树种中,松占首席。按叶数划分,大致有2种类型:二针一束者有马尾松、湿地松、黑松;三针一束者有火炬松、白皮松:五针一束者有红松、大别山五针松等。它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求人甚少,予人至多。松木可作铁路枕木、矿井顶板;松脂可提炼成松节油和松香:松子可食或榨油,花粉则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营养,调理、缓解疾病以及美容养颜等综合功能,可谓周身皆宝。
  因松与柏于耐寒长青、坚韧挺拔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特点,所以古人多以松柏并列。宋人王安行《字況》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柏犹伯也,故字从白”。松为“公”,柏为“伯”,于公侯伯子男五爵中,松居首,柏居三,皆有位焉。古人拆“松”字为十八公,元代冯子振曾撰《十八公赋》;清人陈扶摇所撰《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松树确有受封者。泰山有“五大夫松”,为秦始皇所封。据《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炫耀文治武功,震慑六国臣民,决定大举东巡。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到达山东。“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另据西汉应劭《汉宫仪》,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大松。(按:秦代定爵位二十级,五大夫为第九,为大夫之尊。)此树位于云步桥北侧五松亭旁,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诚为木之尊者也。
  
  文化意象
  
  浏览古籍,文人雅士对松情有独钟。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文以记松,画以绘松,宏篇妙文不胜枚举,丹青杰作传世甚多。据《论语·子罕》,孔子曾赞松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孔圣将松柏并列,或有示德之不孤。《礼记·礼器》载,松柏之有心也,贯四吋而不改柯易叶。先秦时代诸圣贤高士多有赞颂松柏之语。《庄子·让王》有云:“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德充符》有“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之语,将松柏与尧舜并称,《荀子·大略》则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之句,亦将松柏与君子并列。至宋代,文人雅士将松与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林景熙《云梅舍记》载,“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元杂剧《渔樵闲话》云:“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后人借以比喻在逆境艰困中而能保持节操的人们。
  松成长缓慢,破土之初,难免于雪压风欺,给人以才子不遇、英雄落难的联想。唐人杜荀鹤《小松》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篷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隆冬季节,万木凋敝,惟松柏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尤其是雪花纷飞之时,劲松身着白袍,临风傲立,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改其志的大雅君子。汉朝刘桢《赠从弟》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大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八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目,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象征着不屈不挠。唐人白居易《和松树》云:“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氏。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至宋代,画家已将松与竹、梅同入画,称三友。有宋人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为证。诗曰:“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而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松屹立山颠,栉风沐雨,更显苍劲,古人常将松与风联系在一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与友人同游鄂城樊山,途经松间一阁,夜听松涛而成七言诗一首,题名为《松风阁》。而《松风阁诗帖》,是庭坚晚年以行书所录《松风阁诗》墨迹,在其传世作品中最负盛名。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精品。此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有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主殿名曰“万壑松风”。在参天古松的掩映下,壑虚风渡,松涛阵阵,犹如杭州西湖万松岭,形成一个寂静安谧的小环境,是清帝批阅奏章、诵读古书之佳境。
  
  真情象征
  
  松树坚韧、顽强,往往象征着忠贞的友谊与爱情。南朝乐府民歌《冬歌》唱道:“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果树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宋代文豪苏东坡一生爱松,据《东坡杂记》,“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当结发妻子王卯病逝后,尔坡在其坟茔四周亲手植松苗万株。经寒历暑,沐雨栉风,万株幼苗长成了常青之树,岁岁年年,生生世世,伴随在爱妻身旁。辗转十年之后,他又为干弗写下了那首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真情挚感溢于笔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生时十年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氏何半,得如此真才华、真性情的高士“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而东坡更是可敬,生离此别十年之后,尚能有如此激情写下这传诵千载的爱情绝唱,尤其是“明月夜,短松冈”之句,每每读之,不禁怆然。
  松枝舒展,彬彬桓桓,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恭迎四方宾客。而啊著名的是黄山迎客松,已成为国人向世界敞开心扉、友朋遍天下的形象标志。
  
  长寿标志
  
  松龄长久,经冬不凋,所以被视为仙物,用以祝寿考、喻长生。这种象征意义为道家所接受,后成为道教长生不老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松往往是不死的象征,道士服食松叶、松根,以期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同时,松时常与鹤为伍。在古人心目中,鹤是山世之物,高洁清雅,有飘然仙气。而仙物自然长生不死,所以将两仙物合而为一,寓意高洁长寿,松鹤延年,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传统绘画领域,《松鹤延年》是一个重要题材,其中淌代僧人虚谷之作尤为著名。此画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画面奇峭隽雅,生动冷逸,意境清筛萧森,情调新奇冷逸,画家以偏侧方折之笔写出松针与丹鹤,线条生动,笔断气连,极具形式之美,给人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感,体现小松鹤延年之高雅旨趣,散发着潇洒出尘的飘逸情怀。玉雕作品,亦多有此类题材。往往设计成孤松一株直指云天,而一刻仙鹤一仰首长啸,一款款飞来,松静鹤动,松刚鹤柔,加之质地细腻,剔透玲珑,寓指大妻长寿百岁,相伴永远,吉祥安康。直到当今,“福如尔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仍是最为常见的贺寿佳联。
  综上所述,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精神区界里的无穷价值。每当恕到它的时候,一种豪迈壮烈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文章代码:1523)
  
  [责任编辑]王 凯
其他文献
我读三联书店《读书》近二十载,每次拿到《读书》,都首先看封二陈四益先生那只有几百字的短文。我敢说,在众多作者中,能十多年坚持在一份杂志上以区区几百字的篇幅针砭时弊,
看了丁书苗案那些颇有戏剧性的媒体报道,我很有一种想写个剧本的创作冲动。(要不是因为现在的工作,我早改行当编剧了。)剧本的名字叫《“猪脑子”跑官记》,主角是丁书苗、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探究息肉嵌顿上段输尿管结石应用腹腔镜下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0例息肉嵌顿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
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ricola) is a gram-negative non-fermentative bacterium which is rarely encountered.It is usually misidentified or considered as a co
我从未享受过父爱,因为,在我出生只有48天时,爸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世事的艰辛让我过早地饱尝了生活的艰苦,而妈妈的微笑却给了我自信和勇 I have never enjoyed my
领导说:“钻空子就是找弱点,找弱点懂吗?找准了对方的弱点,就往弱点里面狠狠地钻进去,直到你成功。”领导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只要你留心观察,都是不难找到的,都可
To be a girl,as far as I’m concerned,lif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At first,you are the daughter ofyour mother.At this time,you have nothing to worry abo
人生必须戒满戒盈,留有余地。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为此,不妨仿效商品打折销售的方法,做个“折”人。干劲打一折。工作和健康二者不可偏
在家里我和妈妈是最亲密的,经常依偎在一起。不经意间就会有很多的感触。如果现在让我去刻意和妈妈拥抱或握手,我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不会去想,因为我觉得那有些虚伪,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