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可谓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要想学好它,非得下很大的工夫才行。孔子说过:“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好语文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借鉴,总结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精心设计开场白,创最佳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保持兴趣。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 激发; 创设 ; 学习效率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效果,更不可能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最佳学习氛围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场白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时,用种种方法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开场白可以采用叙述式、提问式、对话式、悬念式、引句式、描写式、图示式、复习式等方法来设计。比如在上《背影》时,我设计的开场白是:想必大家都曾经被我们的父亲母亲的某些动作或外貌所震撼,所感动吧,可能是父母脸上温馨的笑容,可能是父母在雨中为我们撑伞的样子,可能是父母鬓角的一丝白发,可能是父母额头上的一道皱纹,也可能是父母那已被岁月压弯的背……但是,作者朱自清被感动的却是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父亲的背影让作者感动,让他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如教《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篇?”鲁迅先生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同学们知道吗?
二、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心理学上讲:“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上课时,我常常会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或讲述一些作者的轶事,提起学生的兴趣,也总会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我就这句话进行设疑:为什么用“大约”又用“的确”呢?是不是用错了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再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研讨,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理解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程度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学困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经过多次成功后,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能体现他们的才能和价值。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学生只有得到了尊重和信任,才能真正与你做朋友,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会融入你的教学当中,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激发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
六、合作学习,保持兴趣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各小组展开竞争。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合作表演课本剧,共同探究问题,合作修改作文等。就拿表演课本剧的合作来说吧,我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骗子向皇帝、大臣介绍布料的特性那个场面,他们神态自若,语言滑稽,一唱一和,演得跟真的一样,同学们哄堂大笑。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合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 激发; 创设 ; 学习效率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效果,更不可能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最佳学习氛围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场白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时,用种种方法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开场白可以采用叙述式、提问式、对话式、悬念式、引句式、描写式、图示式、复习式等方法来设计。比如在上《背影》时,我设计的开场白是:想必大家都曾经被我们的父亲母亲的某些动作或外貌所震撼,所感动吧,可能是父母脸上温馨的笑容,可能是父母在雨中为我们撑伞的样子,可能是父母鬓角的一丝白发,可能是父母额头上的一道皱纹,也可能是父母那已被岁月压弯的背……但是,作者朱自清被感动的却是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父亲的背影让作者感动,让他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如教《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篇?”鲁迅先生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同学们知道吗?
二、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心理学上讲:“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上课时,我常常会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或讲述一些作者的轶事,提起学生的兴趣,也总会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我就这句话进行设疑:为什么用“大约”又用“的确”呢?是不是用错了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再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研讨,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理解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程度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学困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经过多次成功后,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能体现他们的才能和价值。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学生只有得到了尊重和信任,才能真正与你做朋友,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会融入你的教学当中,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激发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
六、合作学习,保持兴趣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各小组展开竞争。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合作表演课本剧,共同探究问题,合作修改作文等。就拿表演课本剧的合作来说吧,我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骗子向皇帝、大臣介绍布料的特性那个场面,他们神态自若,语言滑稽,一唱一和,演得跟真的一样,同学们哄堂大笑。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合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