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巧引导 精彩生成共提高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一个挑战问题的赛场,生命飞扬的广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阅历、思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课堂教学才会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该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要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导学的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
  一、以人为本,兴趣诱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课堂上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参与、探索和发现,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这样既保护了同学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得到了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的兴奋和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课未始,趣先行。在新授课之前,我总是精心设计,趣味导入。如在上《紫藤萝瀑布》时,我这样导入: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脚处的一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结网。蛛网一次次被风吹破,蜘蛛一次又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感动,后来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从紫藤萝瀑布中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带着疑问,学生开始进入自主学习。
  二、创设问题,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
  在提倡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放羊式”的盲目地自学,仍然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每次上新课前,我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若干由易到难的题目,可将难题又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如在教《七颗钻石》前,我设计了四个预习题目:文中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水罐每一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水罐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文中有一样东西始终没变,你知道是什么吗?最后水罐里变出了七颗钻石、水流和大熊星座,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在课上做具体的指导,学生自学前做到“三给”: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展示和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认真自学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英国思想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流后,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课堂生成动态的“营养液”。小组合作是交往互动的主要形式。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分享中丰富内容、活跃思维、获得知识。
  三、合理分配,优化组合,是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小组的科学建立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在组合小组时,要让学习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相搭配,活泼好动的和安分守己的相搭配,能言善辩的和不善言辞的相搭配。只有让学生的气质差异互补,才能保证每一小组成员都能融入到活动中去。组间同质,每一组分配相对合理,小组竞争才更公平、公正,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使小组讨论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在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做到人人参与,生生互动。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就要让学生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可采用竞争激励机制,对回答问题最多人数和次数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对个别不愿发言的同学进行谈心交流,鼓励他踊跃发言。
  四、质疑求异,弘扬个性,是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开拓创新,求异思维。在每一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我都要求学生写出一到两个疑难问题,在上课期间先在自己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由其他组一起讨论帮助解决。
  在学习《狼》这篇文章时,我让同学们分析屠夫形象。第一组同学回答“投以骨”体现屠夫一开始看到狼十分害怕,对狼心存幻想,有侥幸心理。第三组提出异议:“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我们觉得屠夫很笨,你何不一下子把骨头扔给狼,在两只狼争抢骨头吃的时间,趁机逃跑。第六组的一位同学说:屠夫“投以骨”“复投之”,而不是一下子投骨,明显是为了拖延时间,想办法,这恰恰体现了屠夫的机智。况且狼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动物,它们不会互相争食。多么深刻的分析!确定的、可靠的标准答案已经不再是一堂课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辨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求异思维,这才是这堂课最主要的收获。
  五、相机引导,精彩生成,是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当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欲言未能时,教师要点拨他们表达。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同学们一致认为是于勒,还列举了大量的理由:文章的题目点明主要人物。文章大量篇幅介绍了于勒的主要经历。我又问: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有一组同学回答: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追问:那文章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菲利普夫妇,同学们恍然大悟。
  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重现象轻本质,有形式而无实质,学生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一类是绝对化,绝对化的实质是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提倡新的就要彻底否定旧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海市蜃楼,没有经过个体思考而展开的交流是无源之水。合作学习是个体在无法解决问题时或答案多元化的情况下,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巧引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是必须坚持的辩证态度。惟其如此,自主合作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扎根、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纵观小学语文高年级公开课教学,重点落在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识字写字教学则简单带过,以致于识字写字渐渐淡出了语文课堂。而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上,识字写字则是重头戏,分析字音、区别字形、逐字指导书写,课堂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识字写字教学上。那么,到了高年级,是不是还是要这样进行孤立而简单的识字写字教学呢?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普教室开展的“探索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通过
解读古典诗词有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其中,从“意象”入手来解读诗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诗人(泛指古典诗词作者,下同)常常借意象传情达意,正所谓“立象以尽意”。这里,“象”可以理解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意”可以理解为诗人要传递出的情感思想。“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对外界的景物有了感触,产生情义,这种情跟景结合,便产生了“意象”。所以,包含了诗人情感的景物形象才能称为“意象”。  有的意象属
[摘 要: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思想的工具。语言中的男性偏好现象可能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传递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并且将非传统性别群体排除在外。21世纪初,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引入中性人称代词的国家。这一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性别包容性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为框架,分析和评价了瑞典中性语言规划运动,从而为其他国家性别平等语言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
肖培东是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从最初的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到把名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肖老师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终于探索出一些教学理念。本文就以课堂实录为例,分析肖老师古典诗歌教学的特色。  古典诗歌教学,是在指导学生掌握字词句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比如体会诗歌的语言、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等。这
研究历史,当然要读大量的书,但仅凭读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新的眼光,才能发人所未发,另外,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面对那些杂乱无章的材料,除了头晕目眩就是束手无策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科学的方法,研究者会如虎添翼,材料的“生米”才会煮成学问的“熟饭”。对顾颉刚来说,正是老师胡适给了他新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难怪他要说“胡适是我的引路人”。  一次”打击”  胡适初登北大讲台时只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快乐写作的直通车。然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费尽心思,却是收效甚微。学生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谈文色变。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淡而无味,缺乏必要的个性与灵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个性的快乐张扬。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作文教学变得“轻舞飞扬
法国著名小说家法朗士有一句名言:“文艺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杜甫的七律《登高》,是公元767年诗人五十六岁时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作品。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而王夫之却不是单纯从七律而是从整个诗歌创作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感觉最突出的问题是“量多时少”,即需要教学的内容太多,而课时太少。苏教版语文五本必修教材每册均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两至三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2~4篇选文。总之,每册书约有20~26篇选文,按《教学大纲》要求,必须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尽管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富有弹性,但要想在半个学期内完成一册书的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广大教师在抱怨教材
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已经很少看见。华丽的开场白,热闹非凡的小组展示,嘘头的拓展延伸,已经让我们的语文课越走越远。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干国祥、王开东呼唤深度语文。“深度”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老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具体体现在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上;二是课堂拓展的广度和深度,这具体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而深度语文的课堂精髓则在于课堂师生的质疑。  案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强调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跨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壁垒,强调学科的融合共通,避免单一学科知识的碎片化、孤立化,避免思维的单一与僵化,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的热点,也是近年来国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更是培养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