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堂一片净土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包容德育、智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在“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下,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已经不再是一堂纯净的语文课了,而成了包罗万象的大杂烩,唱歌、跳舞、游戏、比赛、多媒体展示,应有尽有,上课气氛倒是热烈,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堂上学到多少语文课应该学到的东西?语文不能“包打天下”,如果搞泛化教育,“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仅使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也失掉了语文独有的真味。所以,语文教学切莫“肥人田”而“荒已园”,语文课堂需要净化。
  语文教学在渐渐失去其“语文味”,那么是什么促成了现在这样尴尬的状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群体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缺乏明确认识,盲目追求“素质教育”。
  2010年12月15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武汉教育学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语文本体教学展示报告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应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
  二、“综合”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于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其他课程的沟通,这也好似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有失偏颇。如讲《猫》,讲成了一堂小猫常识课;讲《看云识天气》,讲成了一节气象知识课;讲《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讲成了哲学课等等。
  三、多媒体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多媒体进驻语文课堂,这已成为事实。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握认为要区别看待,语文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直观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有时候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滥用多媒体必然会造成语文课本身“语文味”的缺失。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还语文课堂其本来面目,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近年来大家提出了种种说法,诸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审美教育,要进行思维训练,要发展智力等等,这些任务无疑都是应该完成的,但是,这些任务也是学校中其他各科都要承担的。小学语文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一位老师说,就是要让你的学生能写一手端正、规范甚至是漂亮的字;能写出语句通畅、用语得体、表达清楚的文字;能用普通话有条有理地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般的文章读后能抓住中心。
  二、以“文本”为中心,紧贴“文本”地面走。
  新课标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日益多元化、现代化,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不学文本,语文课上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那就不可能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脱离文本,漫无目的地展开所谓的扩展阅读,只会制造出一种容量大、视野阔的语文教学假象。语文教学,不可变为非文本教学,语文课堂的讨论也不能漫天撒网,脱离文本空谈,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实质。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某种文化、某种艺术课。”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但是,众所周知,教学手段变化了,可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耍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的关系,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语文教学也同样,紧贴文本,合理选择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设施,才能使语文教学不脱离“本位”,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堂需要净化,不能让繁杂的形式冲淡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内容。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学作品中的优美境界,是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徜徉。有活力的课堂,是勃发的,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是彰显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生命;开放;自然;意境;境界;汇聚;活力     语文学科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拥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感悟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生命情趣
期刊
在学校共同的生活学习交流中,班主任负有对学生领导、教育、管理、服务的特殊责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对学生有权威性和较为广泛的影响。要多花心思、多观察、多了解、多动脑。从各个方面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在集体中得以最佳的表现,更好的发展。  对于班主任来说,关爱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自身人格的最好体现,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着
期刊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信的一面。学生起先并不是缺少自信,他们许多人的自信是在过多的埋怨和责备声中被渐渐地磨灭了。人都需要被肯定,孩子也一样,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这种满足,就可能会用另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叛逆、对抗,搞一些破坏活动来引起你的注意。事实上他们需要有他人的称赞、表扬、鼓励来提升自信,不断地巩固那份自信。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是多么重要。表扬是甘露,是洒向学生心田的甘露。  首先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创新的重要品质,也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既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
期刊
新接了一个小班,可我发现这一届小班的很多孩子明显比往届的孩子娇气,自私,霸道。通过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和家长交流,我发现这些孩子所有不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溺爱”这两个字。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觉得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问题,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
期刊
创新英文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笔者认为: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渐进的过程,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
期刊
摘要:有人说:感情是心灵的翅膀。因为情感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培养良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情感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郑重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
期刊
很久以来,高中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点的讲授,而非人文素养的提高,这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严重失位,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也不足。就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我们将从分析现存高中语文创新教育不足之处着手,进而对其问题根源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策略的建议。  1 现存阻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不足之处  1.1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仍然以宣讲锻炼大意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充分
期刊
“将课堂变成学生个性思考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如何将课堂变成学生个性思考的过程,我想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时间是保证  充足
期刊
摘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热爱祖国语言 理解艺术形象 陶冶情操 激发情感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