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归因视域下的运气概念及其哲学启示

来源 :哲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哲学研究中,运气对于理解道德、知识、自由与责任等一系列哲学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如此,学界尚缺乏对运气本性的一致意见,运气概念在刻画和使用上仍然存在极大的分歧.若从认知归因的角度看,当下两大主流运气观,即“偶然观”和“控制观”,可分别对应于作为归因因素的“事件运气”,及作为归因模式的“行动者运气”.“运气”实际上指代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认知意义.此外,厘清“运气”一词对应的两个概念和两种用法有助于分析和应对一些由运气所产生的哲学问题,例如自由意志的运气论证,及认知运气问题.
其他文献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走进闽清县白中镇前坂村.70年前,一场解放闽清的重要战斗在这块红土地上打响.翻开历史资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似乎还浮现在眼前,远去的枪声似乎仍回荡在耳边……rn1948年6月,上级党组织派出生于前坂村的协和大学学生、城工部地下党员黄世杰回家乡开展工作.黄世杰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回到闽清后,便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发展党员,重建地下党组织.
期刊
1995年10月15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福建省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省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谱写福建走向新世纪的宏伟篇章.大会应到代表494名,实到代表488名,代表着全省107万名党员.应邀参加开幕式的有地方老同志、部队老同志和驻闽部队领导,有省人大常委会党外副主任、省政府党外副省长、省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
期刊
共同危险作为数人侵权的特殊形态,在诉讼类型选择上易产生规范适用的混乱.诉讼标的的“事实查明”标准尝试从“责任关系具有整体性”证明共同危险适用必要共同诉讼的正当性.然而,司法实务中复杂的样本模型难以为其提供支持,处理共同危险诉讼的程序适用具有内在的逻辑特征,且这些特征难以被必要共同诉讼抑或普通共同诉讼的模式简单涵盖.引入诉讼标的牵连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是缓解规范与实践紧张关系的路径之一.“案件事实查明”与其说是诉讼标的范围的确定标准,不如说是民事证据裁判原则在审理共同危险侵权案件中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在红军长征之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由闽西红十九军改编而成,这支部队组建于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湘江战役后由于全军覆没番号消失,存在时间虽前后不到两年,其功绩却永垂青史.关于这支长征中的“绝命后卫师”,已有不少党史爱好者进行过研究,在此,笔者仅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梳理一下这支部队从组建红十九军到改编为三十四师的过程及其发展始末.
期刊
类案发展范式应植根于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促进适法统一、传承审理经验、协助普法释法、促进智能司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中的类案发展范式要关注社会价值观与法律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不能完全理解为同案同判.因此,要在建立类案识别区分技术的前提下,开展类案总结的深度应用.从预期社会效果来看,类案总结能够成为促进司法公开、司法便民的有效载体.
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金融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多次强调了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丹东市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其地缘经济的发展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格外重视以丹东为代表的边境城市的潜在金融风险点.通过对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丹东市现存的金融风险点,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丹东市应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同时警惕房地产市场风险堆积.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履行办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使命的战斗力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韧性城市理念的兴起和理论的日趋成熟为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通过对韧性城市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梳理韧性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相关研究,分析韧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价值,研究近年来广州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问题,进而提出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策略.
本文依“珞珈讲座”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尝试刻画我们时代的六大特征,并以此分析了道德实利主义、道德怀疑主义、道德犬儒主义、国际伦理非正义等极具当代性的道德难题,给出一种现时代的道德诊断和伦理病理学分析.
本文审视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广义的笛卡儿式本体论证明的各种批评.本文认为,每一种批评对其预期目标都是有效的,这些目标——除笛卡儿本人外——还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和鲍姆加登.本文认为,康德最著名的批评——对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的指责——是专门针对莱布尼茨的.康德针对这个主题的论证——从他的100塔勒的例子中进行的论证——尽管好像是令人质疑的,但实际上它成功地反驳了莱布尼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人们确定了莱布尼茨的假设的话,这个令人质疑的指控是可以被反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