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教育事业的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过去的教育理念、活动方式以及组织结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性。当前践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形势全面发展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研方式,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新课程的主要践行者,他们的素质能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改革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合作;学习
一、引言
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内容需要教师来执行,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去负责实现,教学方式依赖教师去摸索发现,而教师完成这些庞大任务的时候,不可能只依靠单独个体的力量,需要教师群体的专业合作方可实现。无法想象,缺少专业合作的教育是怎么开展改革的,这不可能发挥新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意识的转变,要懂得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在这场改革中要知道如何借助团队的智力,如何依靠集体的能量来服务于自我。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变成现在的“团队攻防”。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课程要发展、教师要合作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程改革下推进教师合作的对策
(一)借助团队学习来加强教师合作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其教学经验、工作理念以及心得体会,团队学习就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契机。通过团队学习,教师相互交流宝贵的心得与经验,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共享,突破个人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为更加接近甚至达到真理,知识海洋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但是每一个个体若只依靠个人的独立认知是无法触及这个高度的。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不仅仅是不同主体思想的交流互换,不是加法的运算模式,两种思想的交流更容易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达到思想的新高度。要不然因交流的贫乏导致学术气氛沉闷,没有生机和活力,还有一种可怕的后果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那就是教师个人知识的退化。团队学习不是机械的分工,而是借助教师的责任感和依赖感,在非外力作用下打造的有机组合体。维系这个团队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来自彼此对于发展的渴望与需求。
(二)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活动的死记硬背,被动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乐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科层管理制度大大制约了教师的自主权,教师往往只能被动的执行学习下达的各项工作,而只懂执行与完成的教师是缺乏教学活力与事业动力的,这也阻碍了教师成长的脚步。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在改革初期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困境——为了凸显学生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把课堂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控制演变成了放羊式教学,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延误学生学时等不良后果,也大大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专业引导结合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提高——这在教师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让教师尽到基本职责的必要权利。社会在多元化发展,我们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道德操守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更像我们大多数教师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由于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导致教育和课堂的失控,他反而会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合作、奋进、开放和和谐的校园文化。其实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管理者要解决的不是教育方向的问题(对于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人们己经形成一种共识),而是如何调动施教者与被教者的积极性的问题。而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调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来为教师合作,打造一个合作型教师团队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专业活动团队
利用团队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很重要,这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在学校建立一个专业活动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定目标。目标的形成,一般是根据领导给出的引导,将教育活动的目标提出,或者是教师团体基于形势改革或专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假设没有确定的目标,合作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其次,进行信息交流后,团队里的教师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性质以及专业特长提出任务分工和行动方案,以合作为目的,学校也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是共享,共享并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更是教师们对从前的总结和反思。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和合作技术问题的分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参考。
三、结语
本文针对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学校文化提出了一些策略,包括建设教师合作团队、促进教师的评价体系、并建立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在学校建立教师合作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发展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创设合作团队为教师提供组织支撑 ,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合作。(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著,《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正新,《从“单位”主义走向合作——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648页
[3]王春华,《合作型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4]周耀威,王伯康,《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J],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1期
[5]宋云键,《教师合作式阅读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合作;学习
一、引言
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内容需要教师来执行,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去负责实现,教学方式依赖教师去摸索发现,而教师完成这些庞大任务的时候,不可能只依靠单独个体的力量,需要教师群体的专业合作方可实现。无法想象,缺少专业合作的教育是怎么开展改革的,这不可能发挥新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意识的转变,要懂得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在这场改革中要知道如何借助团队的智力,如何依靠集体的能量来服务于自我。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变成现在的“团队攻防”。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课程要发展、教师要合作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程改革下推进教师合作的对策
(一)借助团队学习来加强教师合作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其教学经验、工作理念以及心得体会,团队学习就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契机。通过团队学习,教师相互交流宝贵的心得与经验,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共享,突破个人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为更加接近甚至达到真理,知识海洋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但是每一个个体若只依靠个人的独立认知是无法触及这个高度的。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不仅仅是不同主体思想的交流互换,不是加法的运算模式,两种思想的交流更容易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达到思想的新高度。要不然因交流的贫乏导致学术气氛沉闷,没有生机和活力,还有一种可怕的后果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那就是教师个人知识的退化。团队学习不是机械的分工,而是借助教师的责任感和依赖感,在非外力作用下打造的有机组合体。维系这个团队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来自彼此对于发展的渴望与需求。
(二)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活动的死记硬背,被动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乐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科层管理制度大大制约了教师的自主权,教师往往只能被动的执行学习下达的各项工作,而只懂执行与完成的教师是缺乏教学活力与事业动力的,这也阻碍了教师成长的脚步。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在改革初期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困境——为了凸显学生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把课堂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控制演变成了放羊式教学,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延误学生学时等不良后果,也大大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专业引导结合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提高——这在教师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让教师尽到基本职责的必要权利。社会在多元化发展,我们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道德操守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更像我们大多数教师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由于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导致教育和课堂的失控,他反而会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合作、奋进、开放和和谐的校园文化。其实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管理者要解决的不是教育方向的问题(对于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人们己经形成一种共识),而是如何调动施教者与被教者的积极性的问题。而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调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来为教师合作,打造一个合作型教师团队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专业活动团队
利用团队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很重要,这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在学校建立一个专业活动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定目标。目标的形成,一般是根据领导给出的引导,将教育活动的目标提出,或者是教师团体基于形势改革或专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假设没有确定的目标,合作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其次,进行信息交流后,团队里的教师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性质以及专业特长提出任务分工和行动方案,以合作为目的,学校也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是共享,共享并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更是教师们对从前的总结和反思。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和合作技术问题的分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参考。
三、结语
本文针对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学校文化提出了一些策略,包括建设教师合作团队、促进教师的评价体系、并建立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在学校建立教师合作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发展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创设合作团队为教师提供组织支撑 ,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合作。(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著,《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正新,《从“单位”主义走向合作——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648页
[3]王春华,《合作型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4]周耀威,王伯康,《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J],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1期
[5]宋云键,《教师合作式阅读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