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这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除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贯穿新课改理念,合理地利用好课程资源。历史教材上的插图、图片及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作为历史课重要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将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关系能否在高考中决胜。近年的文综高考历史分别从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民族史观等方面命题,试题图文并茂,体现时代精神,引领高中课改,以能力考查立意。这就告诉我们:无论高考怎样考,教材中的重要知识一定要记熟,尤其是要重视图册教学,熟悉历史地图、图片,把握好历史的时空概念和联系,从多角度思考,做到活学活用。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加强地图教学呢?
一、充分开发历史图册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而在历史教学中,地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历史填空地图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点;通过比较,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别各种变式事例中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二、合理利用历史图册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固守某一种课程资源,而应该多种资源综合利用;不能只利用热门资源,普通资源有时候更有效。比如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图册》作为课程资源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赵恒烈先生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我试图给学生介绍详细的四大发明资料,但查阅的资料总是非常繁琐,不好讲解,而《历史图册》上每一项发明都有相应的考古图片和想象图,还附了一定的文字介绍,我发现学生只看《历史图册》就能对四大发明的人、事、物有较为直接、形象的认识。加之图册上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和《四大发明向外传播时间表》,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四大发明,而且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成就有了更多的感悟,比起自己空泛的讲解来,有效多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一课中,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大书法字体在《历史图册》中也都有相应的实物图片,配有简练的文字说明,都编排在同一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各种字体的魅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五种字体进行对比研究,让学生对各种字体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把握。比起课件动态展示时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来真正体会书法的魅力这一弊端,《历史图册》的效果明显占了优势。在此教师可首先布置感知的任务:在预习正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读图,展开合理想象,然后陈述当时浮现于脑际的观念。运用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给了教学对象以想象的广袤空间,激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回答的需要而进行了精心的语言组织,则又使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三、强化教学中历史图册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图册中的图片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完整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插图教学,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教学效果就好。而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语,是众多导人法中的一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历史插图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教学《秦朝的统治》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旒,身着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指点江山。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兴趣,同时也为突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重点奠定了基础。
强化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
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54页的《时局图》。该图绘于19世纪末,是一幅寓意深刻,具有警世作用的政治性漫画。据该图进行如下问题设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各种动物的寓意是什么?
2.该图的作者认为当时清政府的统治状况如何?
3.在此情况下,中国还有一支怎样的力量?他们的反应如何?
4.作者“不言而喻”,观者“一目了然”的“时局”是什么?
通过设问,对插图进行观察、分析、解答,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透过历史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进而构成立体式、网络状的历史知识结构。这样既加深了对中国这段屈辱历史的理解,又巩固了对其具体历史知识的记忆,还可达到以史为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我们知道,历史是遵循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具有各自的特殊性。鉴于此,我们用比较法便可找出它们的共性、个性及发展规律。不仅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而且在比较鉴别中又加深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历史课要加强历史图册的教学,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图片促进历史教学,让学生从容面对新课改,且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开发历史图册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而在历史教学中,地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历史填空地图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事例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点;通过比较,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别各种变式事例中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二、合理利用历史图册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固守某一种课程资源,而应该多种资源综合利用;不能只利用热门资源,普通资源有时候更有效。比如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图册》作为课程资源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赵恒烈先生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我试图给学生介绍详细的四大发明资料,但查阅的资料总是非常繁琐,不好讲解,而《历史图册》上每一项发明都有相应的考古图片和想象图,还附了一定的文字介绍,我发现学生只看《历史图册》就能对四大发明的人、事、物有较为直接、形象的认识。加之图册上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和《四大发明向外传播时间表》,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四大发明,而且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成就有了更多的感悟,比起自己空泛的讲解来,有效多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一课中,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大书法字体在《历史图册》中也都有相应的实物图片,配有简练的文字说明,都编排在同一页,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各种字体的魅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五种字体进行对比研究,让学生对各种字体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把握。比起课件动态展示时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来真正体会书法的魅力这一弊端,《历史图册》的效果明显占了优势。在此教师可首先布置感知的任务:在预习正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读图,展开合理想象,然后陈述当时浮现于脑际的观念。运用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给了教学对象以想象的广袤空间,激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回答的需要而进行了精心的语言组织,则又使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三、强化教学中历史图册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图册中的图片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完整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插图教学,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教学效果就好。而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语,是众多导人法中的一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历史插图再现历史现象或事件,使抽象的历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教学《秦朝的统治》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旒,身着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指点江山。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兴趣,同时也为突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重点奠定了基础。
强化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
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54页的《时局图》。该图绘于19世纪末,是一幅寓意深刻,具有警世作用的政治性漫画。据该图进行如下问题设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各种动物的寓意是什么?
2.该图的作者认为当时清政府的统治状况如何?
3.在此情况下,中国还有一支怎样的力量?他们的反应如何?
4.作者“不言而喻”,观者“一目了然”的“时局”是什么?
通过设问,对插图进行观察、分析、解答,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透过历史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进而构成立体式、网络状的历史知识结构。这样既加深了对中国这段屈辱历史的理解,又巩固了对其具体历史知识的记忆,还可达到以史为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我们知道,历史是遵循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具有各自的特殊性。鉴于此,我们用比较法便可找出它们的共性、个性及发展规律。不仅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而且在比较鉴别中又加深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历史课要加强历史图册的教学,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图片促进历史教学,让学生从容面对新课改,且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