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馆藏品的复制传播与公众共享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的藏品复制品,适用范围是得到艺术家的授权,以复制件代替藏品原件使用,为公众推广、教育、研究等目的而置于美术馆内,供公众参观的藏品原件替代件。
  关键词:美术馆 藏品 复制与传播
  一、美术馆藏品复制的概念区分、适用范围
  (一)藏品复制与艺术品赝品、仿品概念区分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对美术馆藏品复制无明晰解释,相关规定有:《文物复制暂行管理规定》第三条:文物复制是指依照文物的体量、形制、纹饰、质地等,基本采用原制作工艺复制与原文物相同的制品的活动。文化部海关总署《美术品进出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美术品,是指艺术创作者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创作的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摄影、装置等作品,以及艺术创作者许可并签名的,数量在200件以内的复制品。文物复制品应有表明复制的标识,未经鉴定的文物不得复制。维基百科对复制品的解释:为了教育与其他目的而被复制,复制者会在复制品上标记,以方便观者容易辨识其非原作,但复制品大小尺寸和原作必须有异,并且会标记注明。同时,维基百科解释:赝品指任何伪冒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由于艺术品有商业价值,通过伪造获得巨大利润。仿品是指学生临摹老师,或后人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和原作未必完全相同。若复制品或仿品假冒成原作出售,则视为赝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制描述,没有针对藏品复制做出明确完整的解释,但亦有指导意义,可区别于赝品、仿品概念,从原则上区别三者的根本区别。
  (二)美术馆藏品复制的适用范围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美术馆起步较晚,更多地扮演着美术展览馆角色,收藏方面面临收藏经费短缺、藏品参差不齐,难以成系列,部分藏品又由于诸多原因不适合展览,在此背景下,适时做些本馆或其他馆的藏品复制品,以便成系列地展出本馆馆藏艺术品,是很有意义的。
  二、藏品复制的深层次背景与需求
  (一)厚此薄彼,难以兼顾的重“人”轻“物”现象
  近年来国内诸多美术馆都尽力借鉴博物馆的标准,向美术博物馆方向发展,如硬件设施,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展厅、库房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但与博物馆相比,美术馆处于“空壳”起步期,不属文物系列,收藏经费尚存不足,艺术品收藏是短板,在此困境下,美术馆经常扮演美术展览馆的角色,热衷于接展,其中的益处显而易见,美术馆提供平台资源,保障艺术家办展,艺术家回馈美术馆,无偿捐赠或部分有偿赠予作品以供收藏,这种模式在建馆初期行之有效,可以扩充馆藏作品数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美术馆主动作为,积极举办各地艺术家的展览,各个展厅的年度展览计划排满,但立足于馆藏作品的展览较少,较少举办相关的馆藏作品陈列展,藏品一入库房,受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难以与观众再见面,美术馆的艺术资源难以与公众共享,不利于美术馆实现全方位服务公众的文化职责。
  (二)顾此失彼,客观存在的底薄量杂困境
  以展代收的形式缓解了收藏经费的短板,充实了馆藏,但不难发现,藏品的收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随机前来的各地艺术家。美术馆缺少了收藏主动性,这种收藏格局,不利于美术馆的自身定位,收藏目标实现,入库的藏品包罗万象,虽艺术门类众多,但单一品种难以成系列,受制于此,美术馆唯有等待各门类艺术品收藏的进一步充实,以实现藏品与公众见面。仓促出库展览,难以成系列,不具代表性,体现不出展览意义,也容易受到公众及其他兄弟馆与国内同行的批评。就藏品本身而言,难以出库的原因主要有:展厅展出条件不具备,为避免藏品受损,暂不出库;藏品极其珍贵或已受损,经技术处理仍不适合陈列在展厅,暂不出库;原作体量(太大或太小),不便以实物形式在展厅展出,暂不出库。这种客观存在的不出库原因,或可理解为藏品“冷宫”现象,现阶段难以优化美术馆的收藏格局,缺少了对藏品的梳理与展望,库房难免存在藏品底薄量杂、门类繁多、难以成系列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科学地对上述不适合展出的藏品进行复制,包括对其他馆的藏品进行复制,以藏品原件与复制件相组合的形式,实现馆藏作品的成功对外展出,通过举办不同艺术品类、不同艺术风格、不同时期的馆藏作品展览,充分挖掘、做细做实美术馆的展览深度,增强馆藏陈列展的可看性。同时,也可以优化展览计划,激活库房资源,达到优化收藏格局、厘清收藏方向的目标。
  三、复制有助于延续、再现藏品的艺术传播功能
  藏品复制品的功能能否得到实现,应忠实于原状,在尊重本体的前提下,做足复制品的传播性、受众性功能。客观说,任何复杂高超的复制技术都无法完美再现原作的全部细节特征,完全一致达到全面真实是不可能的,必然欠缺某些基本元素,对藏品的复制,特别需要关注藏品的个性特征,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完美呈现其艺术性,提高传播价值。复制原作时,力求真实性,以保证复制品能代替原作行使部分功能,用于展厅陈列的复制品,在造型、色彩、规格、纹饰、文字、质感、风格、完残等方面,均与原件保持一致,做到在外观上与原件难辨真伪。同时,为避免藏品原件与复制品混淆,必须在复制件上加盖复制印章或清楚标明,并在复制品底下清楚标注复制前藏品的原状,复制时所用的材料,药物配方比例,使用工具及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让复制从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利用观众前来美术馆参观展览的短暂时刻,输入一系列成脉胳的信息,使前来参观的公众接收到台面上难以获取的新知识,增强对复制科学性、艺术性的认识与体会,这一呈现方式,可鲜明区别本馆与其他馆,收获美术馆公众教育的更多成果,进一步拓宽“美术大课堂”的新方向、新视野。
  四、美术馆藏品复制的积极意义
  (一)让公众近距离、零距离接受“扩展型”美术教育
  对藏品的复制,最终还是为了展出。藏品的复制既有对本馆的藏品复制,也包括对其他馆的馆藏精品复制。通过馆藏陈列展,以复制品弥补缺陷,完整呈现了本馆的藏品,展示收藏成果,让公众对美术馆的收藏方向、发展方向、自身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既履行了公益性美术馆的推广教育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也起到了以展促藏的目的,为美术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美术馆下一步争取收藏经费、改善条件赢得了“人心”,促进美术馆的发展。通过举办相关主题展,复制其他馆的馆藏精品,使得展品陈列展能成系列,更加完整,让观众看到本地无法接触到的美术精品,达到“一馆走天下”的扩展型目的。对于一些二、三线地区,或是藏品单一、总量较小的美术馆来说,被动地接展,并不能保证经常有国内其他馆的大展光临,受限较大,而主动作为,通过研究本馆藏品,举办主题展,辅以其他馆的藏品复制品,能丰富展览内容,激发当地观众去美术馆的动力与热情,让观众突破时空限制,在家门口一览某一题材的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系列,是很有意义的,最终也会让该美术馆的人气提升,提高美术馆的社会口碑与国内知名度。   (二)解决公众与库房见面的问题,促进美术馆的收藏优化。从长远来看,美术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对库房藏品重新梳理,利用出版画册、举办相关陈列展等形式,展出藏品。为完整呈现全貌,应对一些不适合展出的藏品进行复制,包括受限于展厅条件不具备,难以避免受损的原件;藏品极为珍贵,或较为脆弱的原件;藏品已受损,经技术处理仍不适合展览的原件,通过复制,让库房藏品完整呈现在公众面前。让观众来参观,让专家学者来介入研究,对藏品进行完整地重新审视,通过公众评价,专家学者研究分析,来纠正收藏误判,以扬长避短,促进美术馆的收藏优化,做到进一步突显收藏特色,解决多数美术馆的弱项——馆藏不露,策展不足,对辅助公共推广教育、促进美术研究等也有诸多益处,美术馆才能在国内诸多美术馆中特色鲜明,获得一席之地,才能最终促进美术馆的发展。
  (三)加快转变美术馆的公众服务意识,确立美术馆工作的新出发点,让藏品复制成为美术馆“预判性”与公众“接受性”的天然纽带。长期以来,美术馆从过去的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变,从过去的单纯接展,到现在的充实藏品,注重收藏研究,发展为持续关注艺术品,强调以藏品为核心,重收藏研究。从大众视角看,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文化机构、对机构职能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如何普及大众美术教育,提升大众文化素质,解决相对滞后的展览陈列问题,也是一门重要的议题。目前,国内美术馆办陈列展很少,有固定陈列展厅,展出本馆藏品的美术馆更是屈指可数,这其中固然原因诸多,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不可回避,处理好公众与藏品的关系,让公众享受到美术馆收藏的红利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一步也应注重展示,应从重视藏品逐渐转向服务公众并重。
  从“物”到“人”的转变,或者说探讨公众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让藏品复制成为美术馆“预判性”与公众“接受性”的天然纽带,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美术馆的藏品复制应以公众的观感为核心,更趋民主化,充分倾听公众的需求,提高公众的话语权,而非一味体现美术馆对复制的权威地位,从而拉近公众与美术馆的距离,激发公众对藏品的关注与热情,当倾听公众需求成为习惯,当公众参与成为自觉、自发行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项热爱,美术馆的艺术共享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当然,实现这一过程,除了传统的分职业、分年龄细化公众外,还要多注重本地特质,从公众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去分析研究,通过留言反馈、社会调查等途径提供参考,让“公众的呼声”决定展览内容,在明晰的公众喜欢范围界定下,确定复制何种藏品,以实现公众能近距离接触美术馆馆藏精品的目标,让公众得到真正感兴趣的美术教育机会,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同时,复制品的完美再现,能增强原作的强烈吸引力,聚焦大众的目光,增强大众向艺术靠近的欲望——促使大众对艺术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让大众通过欣赏复制品来了解藏品的背景、创作内涵、启迪意义,实现美术共享。
  (作者简介:邓文冰,男,硕士,福建省厦门市美术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美术品的收藏与展览研究)
其他文献
我国北方典型农田体系田间状态下作物根系区域及不同根际部位土壤溶液氮浓度特征研究甚少,田间原位测定根系土壤溶液技术尚不成熟。本研究选择华北平原棚室蔬菜与小麦/玉米体
对野外车载桅杆条件下的激光通信端机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地面环境,对通信接收单元、信标接收单元和信标发射单元进行针对性设计,与通信发射单元和观靶相机单元联合集成光学基
江湖知己他和她最初是在网上的一个同城论坛上认识的,网名龙飞凤舞的他是这个论坛的名人。他因学识渊博、语言幽默、见解深刻,又常帮助别人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被大家尊称
家乡的味道,一部分在节日里拔丝,一部分发酵在坛坛罐罐的肚子里。  此刻,我无法再静坐成一本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书。  舌尖蠢蠢欲动,像插进时光里的温度计。  而生活的扁擔,一头挑着城市的现实,一头挑着故乡的醇厚。岁月的檐下,一串风铃在催促启程。  我睁开在黑夜里的眼睛,做着旧梦,直到一只公鸡的鸣啼前来拯救。  阳光,开启了新的一天,撩开菜园里动人的表情。被露珠润清了嗓音的麻雀,唧唧一路,为我描述——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前几天,参加朋友父母八十大寿庆典,“寿星”和一群白发苍苍的老战友共同演唱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老人们展示的那种活力和热情,感染了在座所有的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序  一块古香古色的古镜。  古镜为衬底,推出片名字幕:民心可鉴  音乐声中,撞击心扉的主题歌(男中音)歌声起。  极流沙,  逾阴山,  尽辽左,  越海南,  忽必烈一统,  凭弯弓一张,  铁马金鞍。  主中原,  兴百业,  识贤倭,  正法典,  治万民乐业,  金鉴照宇环。  1.大都城门前  银幕上叠印:“公元1282年3月大都”字样。  歌声中,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率领太子及众大臣等
期刊
本试验供试的大豆品种为东农42、东农47和东农52,试验方式为盆栽,在大豆叶面喷施LaCl3溶液,其浓度为120,150,180 mg·L-1,CeC13溶液,其浓度为30,60,90 mg·L-1,LaC13和CeC13混合溶液,其浓度为30,40,60mg·L-1,研究了在稀土处理的影响下,大豆叶片的一些生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反应机制,分析稀土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
浙江省舟山市海淀区农林局于1989年的晚稻上,使用浙江省农资公司研制的除草药肥,连续3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表明:水稻返青期一次性亩用7.5公斤除草药肥,防除稻田常见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