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共和(短篇小说)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蓝调共和酒吧,我喝完一杯果汁,又要了一杯奶茶,再过半个钟,我可能还要一杯红茶。或者咖啡?这个我不确定,我能确定的事情很少,没人提醒或抗议的话,我从不提前作出决定。
  小庙在酒吧玩飞镖,一下一下的,成绩都不理想,但他乐此不疲。带着我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来酒吧玩儿,他除了玩这个,还能干什么?
  暗瓦今晚没来。如果他在,气氛会不同。他会从斜挎的黑色电脑包(他这个电脑包,除了没有电脑,啥都有)里拿出一叠诗稿,“啊!少女/你这迷人的小妖婆/我要像月光一样吻你而你不知。”暗瓦这些滚烫的情诗也不知道打动了姑娘没有,反正我们是毫不客气地笑了。
  旁边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凑过来,拿起诗稿读出声。没读两句,就蹙起眉头,“诗人,不要这么直白好不好?修改一下嘛!”
  暗瓦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美女,你见过闪电吗?”
  美女点头。
  “闪电可以修改吗?”
  美女摇头。
  “你听过雷鸣吗?”
  美女点头。
  “雷鸣可以修改吗?”
  美女又摇头。
  “你见过光滑的瓷器吗?”
  美女点头。
  “瓷器可以修改吗?”
  暗瓦拉过一张椅子,拍着示意美女坐下,说:“现在,有必要给你上一堂诗歌课啦!免费!”
  美女不屑,撇撇嘴,回去了。
  暗瓦拿起桌上的一粒爆米花,神情失落:“唉,想不到,一粒大米也能肿成这样!”
  二
  暗瓦说今晚不能过来,他要追单位的一位姑娘。
  他一脸痴笑地向我们描述过这位姑娘:面如白璧,绝顶聪明,少年天才,饱读诗书……最重要的是,有一双玻璃试管一样的长腿!
  我有点好奇,“玻璃试管一样的腿,那是太僵硬还是太容易骨折?”
  他把我的好奇理解成了嫉妒,不过他大方地表示不和我计较。
  他不再说话,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他。他两手作喇叭状,凑到我们跟前,降低了声调,“就是有个缺点。”
  “什么缺点?狐臭?”
  “不不不,就是脾气暴躁。”
  我安慰他,“没事,把受虐当享受,男人都得有这专长。”
  这姑娘外表一派清风明月,其实是怀揣凶器之人。
  她看暗瓦一眼,那眼角边就飞出一把暗钩,一下就把暗瓦钩住了。钩住又放开,若即若离,随心所欲。那钩子把暗瓦扯得难受,几乎要发狂,整天揣测她的心思。
  可惜天公不作美,连续下雨。暗瓦写的情诗没有好的月光配合,放在包里无法发力。就像一只狼,终于等到了一个月圆之夜,暗瓦又怎会错过?他匆匆推掉了我们的邀约,和姑娘爬白云山去了。
  他的计划是爬到白云山的顶峰摩星岭,在天地万物之间,在一轮皎月的见证下,把情诗念给姑娘听。
  那晚之后,暗瓦没有了消息。
  三
  两个月后,暗瓦胡子拉碴地出现在酒吧。
  他告诉我们,那一晚,他把自己感动了,也把姑娘感动了。姑娘还告诉他一个秘密,她是一个演员,教书育人之余,还经常出去拍戏。暗瓦全身被巨大的幸福充斥着,想不到自己这么快就和演艺圈人士搭上线了。
  暗瓦几乎是昏眩着飘下山的,几次腿抖,差点摔跤,都给姑娘及时搀扶住了。姑娘比暗瓦淡定多了。
  情诗的功效还是大于春药,两人的恋情坚持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姑娘离开了暗瓦。
  可能是出于思念,或者是出于好奇,暗瓦买回了几百张国产盗版影碟,下班就躲在房间里,手握遥控器,看啊找啊,前进后退,只希望能够看到姑娘一眼。他一会儿被剧情感动得号啕大哭,一会儿又被逗得哈哈大笑,但不管剧情多精彩或者多糟糕,他都不忘寻找姑娘。但他失望了,就算是在一堆乞丐群演里面,都无法辨出个像姑娘的人影来。
  和他关系不错的几个同事见不得他萎靡,拉他去唱卡拉OK。这下,他无意中在屏幕上发现了姑娘。在一段伴奏的录影中,在一堆女模特中间,姑娘穿着比基尼,赤着脚,在海南岛沙滩边的椰子树下挥舞着彩带……
  这次我们没有笑,而是恰到好处地沉默了。
  但暗瓦迅速调整好情绪,拿出一叠复印件,分发给我们,说:“看看,看看,我这次在美国发了几首诗……”
  暗瓦的诗是这样写的,“啊!姑娘/你转身离去/大海又降低了一寸”。
  四
  小庙玩腻了飞镖,就会回到座位上。
  我们没什么好说的,就懒懒地坐着。有时他看着自己的双手,我则看着自己的脚尖。有时他看着自己的脚尖,我就看著自己的双手。有时我们一起扭过头去,看着邻桌的人。有时我们分别扭过头去,看着不同的邻桌……
  我们关注的点不尽相同,这显得我们既安静又忙碌。
  酒吧的前面,是一个小舞台,周末会有民谣歌手唱歌。我们来的时候,不是周末。
  “小庙,要不要上去唱一首?”
  “我可不会轻易唱歌,要唱我得唱摇滚。”小庙神情倨傲。
  想到唱摇滚必须要有鼓手、贝斯手、吉他手配合,就像吃个面,还得熬一锅鸡汤作汤底。真是头疼,作罢。
  夜深了,小庙要把我送回学校才能回家。
  我们都选择步行而不是打车。从中山大学旁边的怡乐路到客村,几个站而已,我们有的是时间。整个夜晚都是属于二十岁的。
  小庙背着手,走在前面。
  他抬头看月亮,月亮被一圈灰黄的尘灰包围,让人沮丧。
  他直视迎面而来的路人,路人也直视他,彼此狐疑,甚是无趣。
  他低头看地上,没有一分钱可捡,但有一只肥硕的老鼠在明目张胆地散步。羊城的居民已经可以做到和老鼠和平共处了。
  但愤怒的小庙迅速跑过去,他残暴得要踩死老鼠。嗅到危险的老鼠立刻钻进路边的紫色花丛。小庙跑不过一只老鼠,得以维持一颗善心。   小庙和我同龄,但他已经是一家青年报社的编辑。他除了头发过长,不像学生,其他都像。他背着手,慢条斯理地在我们学校自由出入,没有保安会为难他。
  整个九十年代,就像一个性别倒置的年代。男的长发飘飘,女的一头短发。
  宿舍楼关门了,我准确地在一排铁栅栏里找出两根钢铁之间最大的空隙,挤了进去。
  我朝小庙挥了挥手,他也挥了挥手,转身走了。他走得有些快,风吹起他的长发,他一身的黑很快融入了同样黑的树荫里,消失了。
  月光下,几个身材高大的女同学无法从铁栅栏里挤进来,她们的朋友只好从不远处的工地抬来了一把长长的木梯,准备帮她们翻墙……
  舍友都睡熟了,我站在五楼宿舍的走廊里,望着夜晚的虚空。
  几个月后,我就要毕业离开了。我去的地方,没有酒吧,也没有写诗的朋友。但有连绵的青山,有从碧绿到金黄的稻田,有和我童年时一样贫穷的孩子。
  我即将被这眼前的夜色抛弃,而故乡的夜色将收容我。
  我知道自己的去留,但我说不出此刻的感受。
  五
  和同学一起去蓝调共和的时候,无非就是想听听那民谣歌手唱歌。
  他有着披肩的长发,样子有些像老狼,但认真看,会发现他比老狼帅多了。当然,如果我说他像老狼,那个长相清秀的女孩肯定不同意。
  那女孩经常坐在角落里,点着一支蜡烛在看书。
  今晚,她身边换了一个男友人,挺胖,看着有些肥腻。女孩穿了一件绿色的厚风衣,领子、袖口、衣摆都是褶皱,整个人就像一棵卷心菜。他俩在一起,肉和菜都有了,是不是可以打边炉了?
  看得出,她痴迷于舞台上的歌手,她甚至没有心思看看身旁的男友人。
  那男友人受了冷落,就走出酒吧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又出去了……
  我和我的同学没心没肺,心无所恋。听完了歌,我们就在台下玩起了纸牌。
  邻桌一个胖子哥哥,过来问我们:“同学,你们能帮我参考一件事吗?”
  “什么事?快说!”发牌的同学没有停下手。
  “我是找一个女朋友好呢,还是养一只猫好呢?”
  “找女朋友吧!”
  “养猫吧!不会背叛你!”
  “找一个女朋友帮你养猫吧!”
  ……
  没有人会认真给出答案,因为没有人真的需要答案。
  我们离开的时候,那烛光女孩已经离开了。
  民谣歌手睡着了,他的身子坐在椅子上,头往后搁在窗台上。如果他在梦中,那么此刻他会梦见什么?
  我们看到过无数亢奋的歌手,他们永远在线上的情绪,永远悲痛欲绝,声嘶力竭。但他们也永远像盗版画般模糊,而这个民谣歌手,他只是小睡了一会儿,就让一个旁观者清晰地记住了这一幕——
  在酒吧不大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深深的疲惫感,疲惫得让人要睡过去或死过去一般。
  六
  因为孤独,我爱上了观察。
  黄昏,我在天台看飞机。除了飞翔的方向,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甚至不比一只鸟儿大。
  百无聊赖,我独自到酒吧。除了服务员,酒吧空无一人。
  我打量着这酒吧。这个我来过无数次的地方,而我还没认真看过。
  舞台后面的墙上,是一个大大的脸谱。旁边,是直接涂抹在墙上的仿毕加索的绘画:一群妖艳的异国美女,她们来到了中国。
  墙上还有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面的一段经典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默默地喝着饮料,看着墙上的画。
  已经是十月,秋风还没刮起,但我的心间,已经有黄叶在飘落。我有了倾诉的欲望,却又不是那么强烈,我从吧椅上下来,似乎就已经可以消解。
  我坐在背光處,低着头,几欲流泪。我有多久没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待过?有时,空旷的事物更让人难以忍耐。
  我顺着深夜的新港中路回校,路上的行人还很多,让我觉得恍惚又安全。
  我在这种恍惚里写了一首诗,我知道这是一首失败之作。我打算毁掉,但又动了恻隐之心。
  我毕业,蓝调结业。十八年来,这首诗一直在我的电脑里沉睡,它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等待。
  等待一个季节,一个人。
  这个季节,一定是春天,就像现在一样,雨水充沛,木棉花开。
  这个人,他一定是蓝调的中毒者,他掌握蓝调的诸多轶事,但他无法掌握我的故事。我们潜伏已久,或者,突然相遇,突然有了讲述的愿望。
  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来回忆,这碉堡一样存活于我们青春里的蓝调。
  责任编辑 杨 希
  陈会玲:1977年生于广东韶关,1998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现供职于南方报业集团。有诗及随笔见于《创世纪》(台湾)、《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作品》等报刊,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太阳一样的冷漠》。
其他文献
身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州人,这个城市留给我有太多的记忆和念想,不管是地标式的宏大建筑物,还是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小食,都能勾起那些年青涩的回忆。即便有些东西已经不如当年光鲜亮丽,但它依然夹带着少年时代的体温和情感,让人每每回首都生出几分温馨。  年少的歌  这些年,当风姿卓越的花城广场屹立在广州新的中轴线上,那么,也同时在告诉人们,珠江边上的海珠广场已经老去了,虽然它曾经威风八面。花城广场的傲娇是
期刊
编者按:这是一份特殊的家书。作者将读书感悟每天以短信形式发给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一日一则,全年共365则。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了其中部分内容。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与期望,及对社会的思考与责任。  笔记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有句诗,“千淘万漉(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说到读书,好比淘金,千本万册,遍而读之,也是很辛苦的。而真正于你有用的、对你有启发意义的
期刊
老般鱼  老般鱼一般摆在饭桌的中心,盛放在汤盆里。老般鱼剁成了四方块,与豆腐同炖,不时在汤中冒出鳍之一角。揪住这一角,就可以拎出一坨方肉。在晚饭之前,趁着大人不备,先把鱼肉扔进嘴里,鱼肉滑嫩,咀嚼时又有胶着之感,立有浓香充塞唇齿之间。想来这已是上世纪末的事情了,时间不过一瞬。  老般鱼是俗称,学名唤作孔鳐,这个名字怕是少有人知晓,其外形接近于菱形,一个角是头,另一角是尾部,拖着一条线状的尾,另外两
期刊
吴哥窟游记  一  临行,儿子要我给他带份礼物回来  “不要寺庙里的工艺品  街边的食物和衣服  只想要一把  暹粒鋒利的刀!”  说至“锋利”,他还加重了  一个少年男孩天真的语气  仿佛锋利之刀与佛国  真的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  我没有推脱,而且  将一把锋利之刀放在了心上  而那即将前往的吴哥窟  也因此迅速地  变成了佛佗的铁匠铺  二  江河都有自己的倾向  湄公河流到这儿  就为了把抄
期刊
一  那些年的春节还是下雪的。雪漫天盖地。栀子河的河岸上,木正在游走。准确点说,不是游走,而是目标明确地正在走向栀子河下游的王庄。  王庄是个大庄子,在栀子河两岸,王庄素来以出人才著称。前清时,这里曾出过三个进士。民国时,出过一个团长。抗日时,出过游击队长。解放后,这里出过一个副县长,两个教授。木的目标是对的。早在半个月前,木就确定了今年春节的目标。木得在雪花漫舞之中,赶到他应该去的人家。  栀子
期刊
1  “尤桑,尤桑!”我拍打着他的脸,肉脂厚肥,皮也比四年前粗厚不少,这么一想心里竟有些复杂,左右開弓拍了好几下。  他躺在街边的石头长凳上,在我的拍打中哼了一声,转了个身,他肥胖的身子在狭窄的石凳上旋转180度,半个身体悬空,差点掉了下来,我犹豫要不要管他,最后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把他扶住。  我马上为自己这个举动后悔,因为身体一被扶正,他立刻感到了安全似的又陷入昏睡。  十月天北京的温度正适合户
期刊
老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意思谁都懂,作为一个男子汉,你得坚强,不能遇到点事就跟女人一样抹眼泪。这话里明显是前现代主义的思维,后现代肯定要反其道而行的,于是影界劳模刘德华多年前就用粗哑的嗓音唱到: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这首歌不过是一个代表,其实你看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流行歌曲里,男人确实动不动就流眼泪,脆弱如冰晶,易碎易化。或许也可以说,从那个时期开始,男人变得比之前更“多愁善感”起来,至少在文化表达上
期刊
引 论  新世纪以来的底层写作,多数作品是展现底层遭罪者的痛苦、绝望和迷茫。但底层并非天然就属于道德高地,不会犯恶,为此也有众多作家书写底层犯恶者,呈现他们作恶后的内心罪感,这在底层写作中非常流行。纵观作家们笔下的底层故事,人物或遭罪或犯罪,因遭罪而痛苦,也因犯罪而自责。  面对生存问题,面对各种现代的权钱诱惑,底层者的奋斗与攀爬往往也是一个不断陷入罪恶泥潭的过程。因为困苦的成长阴影和现实处境,底
期刊
一  太阳张开了血盆大口,“嗤嗤”地往外吐着热气。大地仿佛是一口大锅,滚烫的开水在空气中沸腾着。学校附近的几家工厂同时传来机器轰隆响动的声音,几辆大卡车载着水泥和砖块驶进旁边的建筑工地,马路上尘土飞扬,蒙在了早已尘土斑驳的写有“星光小学”的木牌子上。一阵阵热浪不时地从远处翻滚而来,又猛然四散开来,几乎能淹没掉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  桥嫚儿站在二零零一年六月四日上午十一点的骄阳下,紧闭着双眼,她感到
期刊
士兵甲又一次站在了十三号树下。他奉命去见团长。团长站在一号树下。本来走直线穿过操场就到了,他却沿着操场外道绕来绕去绕到了十三号树下,并且自动就停了下来,就像有人及时地给他下了“立定”的口令。  不可能有人下口令,满院子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谁有闲工夫搭理他?  这是他的本能反应。  其实他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自打知道了这棵树的秘史,它就成了他的一个“点”,无论是目光还是脚步,到了这个地方就会自动地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