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教学向来都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古人动起来,让山山水水活起来,缥缈之思也能穿越时光,让书前的儿童感同身受。借助现代技术,打通时间的屏障,让孩子与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关键词:现代技术 古诗教学 预习工具 吟唱 诗意画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自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变得更加便捷,这为教育的革新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一、巧借预习工具,抢占学习先机
课前预习是古诗教学的第一环,是“古诗四读”中的第一个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除了常规的“读诗,圈字,组词”预习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小工具能够让预习事半功倍。
(一)巧借手机应用程序,以《爱上课本》为例。
《爱上课本》致力于情境感知教育,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以三个维度作为内核,构筑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爱上课本》针对教材的每篇课文,设计配套的3D课文动画,通过图像、声音、文字达到视听并举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记忆课文。《爱上课本》单册教材视频数量已超过百部,其视频质量可达到“迪士尼”动画标准,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爱上课本》有着3D高清课文动画点读功能,同时包含跟读模式和课文讲解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预习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活动。
(二)合理利用订阅号,让预习走的更远
除了应用程序之外,订阅号也可以成为预习的好帮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用途广泛。如二年级上《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生”字的用法十分巧妙,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始终难以理解与体会,甚至会觉得“升”比“生”更好。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初感诗意,也许会觉得费解,而这种费解恰恰是他们思考的过程,借助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葱,山峦叠嶂,香炉峰也被层层烟雾笼罩,云雾不断升腾,却又经久不散,在阳光的照耀下,烟雾变成紫色,从而学生便也能够初步理解“生”字所体现出来的不断生发、源源不断、经久不息之意了。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能体会到古诗的深层所指与感情色彩。
二、创设多彩环节,夯实课堂教学
(一)朗朗书声,吟诵经典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谐韵,读来朗朗上口,最是适合诵读与吟唱的。古人读诗讲究抑扬顿挫,通过平仄关系、声音的长短轻重来表达情感的变化,这种读诗传统延续了前年,流传至今,是古诗课堂中常规的吟诵方式。可以采用教师逐句带读,重点指导仄声字的读法,也可以通过播放朗诵音频,让学生一遍遍跟读。这种传统教学,能够教会学生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吟诵方法,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知其法、得其趣、悟其神。
(二)余音袅袅,古诗新唱
诗歌,从其源头而言,本就是诗、乐、舞一体的,不仅是书面的文字,还是能够配乐演唱、舞台表演的综合体。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节奏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所在。[ ]
如今,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如火如荼,像《经典咏流传》、《古诗新唱》就为古诗的配乐演唱提供了一种范式,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可资借鉴的教学资料。如在一年级上《江南》一课的教学中,在分组配乐之后的汇报活动中,有一个小组便采用了边说边唱的方式,演绎句式重复的结构特点,很好地表现了采莲的热闹景象。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生动活泼,真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三)形神兼备,诗境重现
为了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动态美,教师引导学生为古诗的内容配上动作,边读边跳,边唱边跳,如《江南》这首诗,句式结构相同,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手做出小鱼儿游来游去的动作,从东游到西,从南游到北,通过手部动作的表达,学生也更能体会鱼儿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为了引导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美的感悟,教师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再辅助以电教手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的情境之中。如《小池》一课,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朗读,并播放满池荷花和浮萍的画面,配以儿童的朗朗笑声,学生便会瞬间被吸引,化身诗中人,一起摘莲蓬。教师再创设语言情境,台上的同学配以诗句,其他学生配上舞蹈动作,再现小池故事情境。
在教师的语言情境和电教手段的画面情境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形神兼备的表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对古诗学习产生美好的期待。
三、心驰神往多回味,唇齿留香滋味长
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拓展的思维空间,那么,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进入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诗意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古诗诗意都已经清晰明了之后,在学生都沉浸在古诗的韵味之中时,正苦于无处表达,诗意化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将这些便捷的电教手段应用到古诗的课堂教学中,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古诗理解力与鉴赏力,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故事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古诗教学更能够启发学生自悟自得,使其在古诗学习中,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江红.“古诗新唱”——让诗歌插上音樂的翅膀[J].实践与反思, 2006(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