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在当前受技术转出方与转入方的利益诉求差异、中介机构的权责不清、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文章挖掘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中介机构四方合作交流的内在机理,提出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意愿、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等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效用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术转移 校企合作 影响因素 效用提升
[作者简介]曹可(1979-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项目管理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及软科学。(江苏 徐州 22114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徐州市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激励机制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C14GX14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8-0108-02
一、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技术转出方与转入方的利益诉求差异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的转出方,其利益诉求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包括对技术成果的成本补偿(科研经费、人员薪酬、管理费等)和额外收益(创收、人员奖励等)。对高职院校而言,当经济效益大于成本补偿时,其技术转移活动发生的概率将增大;额外收益越大,其技术转移的动力也越大。在社会效益方面,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远低于研究性的本科院校,因此,在获得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提升自身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高职院校而言,社会效益的增加,对其技术转移活动有正向推动作用。
企业作为技术的转入方,其利益诉求的核心就是经济效益,主要包括转移成本和商业价值。对企业而言,技术成果是否具备高收益、高利润的商业价值,是其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原动力。当转移成本低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时,技术转移活动既有助于企业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也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技术转移活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差异,往往制约着技术转移的成功率。一方面,高职院校希望获得技术成果的成本补偿、更多的额外收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但缺乏灵敏的市场“嗅觉”,加大了成果的市场化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希望投入更低的转移成本和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但对高职院校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的商业价值仍存疑虑。校企双方的博弈,减缓了技术转移的进程,减小了技术转移的发生概率,减少了技术转移的成功率。
(二)中介机构的权责不清
当前,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超市、技术联盟等,由于他们的组织形态的特点,实际工作成效并不理想。
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一般依托高校建立,虽然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仍要接受校方的监管,核心管理人员均由校方指派或委派,其本身就代表着校方的利益,甚至充当高职院校的对外宣传窗口,丧失了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职能。在技术转移活动中,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校方意识大于服务企业意识,校企双方利益权衡不具公正性,久而久之,势必打击企业的技术转移意愿。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附属品的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虽有中介之名,但无中介之实,不能解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差异的矛盾。
科技超市、技术联盟多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虽然汇集了许多校企双方的技术转移需求,但行政化味道太浓,不定期的对接会、洽谈会,只是机械地将校企双方组织在一起,由双方自由对接洽谈,对技术转移活动的推动力有限,成功率也不高。
因此,没有独立权责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是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三)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
影响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和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等。在技术转移活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不对等性,如高职院校技术成果的社会认可度低、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成果的转移投入风险大,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需要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通过健全外部环境,减少校企双方的不对等因素,拉近校企双方的距离和感情,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才能进一步增强双方技术转移的动力。外部环境的不健全,不仅能影响高职院校和企业技术转移的原动力,也能影响技术转移活动的进程,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也是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效用提升策略
(一)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引导政策,通过对接会等官方行为,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为校企间技术转移活动的发生创造条件。政府部门还可以制定扶持政策,充当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矛盾的调停人,提高技术转移活动的成功率。对高职院校,政府部门可以增加科研项目立项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补偿转出成本,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积极性和成果的“含金量”;对企业,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补偿转入成本,分担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成功转移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声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增加技术转移的概率,推动技术转移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能力
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偏重于应用型研究,其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决定了技术转移的能力和成功率。对内,高职院校可以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某一领域或方向,开展长期的科研攻关,促进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技术成果的价值;同时,对科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在课题申报、立项,以及科研经费的划拨、职称评定、定岗定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增加高质量技术成果产出的概率。对外,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的研发人员,充实研发力量,充分利用企业市场信息敏锐的优势,降低自身技术成果的市场化风险,提高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有助于技术转移的成功率;同时,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了解高职院校科研攻关水平的一种手段,可以降低企业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的风险,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有正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术转移 校企合作 影响因素 效用提升
[作者简介]曹可(1979-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项目管理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及软科学。(江苏 徐州 22114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徐州市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激励机制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C14GX14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8-0108-02
一、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技术转出方与转入方的利益诉求差异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的转出方,其利益诉求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包括对技术成果的成本补偿(科研经费、人员薪酬、管理费等)和额外收益(创收、人员奖励等)。对高职院校而言,当经济效益大于成本补偿时,其技术转移活动发生的概率将增大;额外收益越大,其技术转移的动力也越大。在社会效益方面,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远低于研究性的本科院校,因此,在获得技术转移经济效益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提升自身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对高职院校而言,社会效益的增加,对其技术转移活动有正向推动作用。
企业作为技术的转入方,其利益诉求的核心就是经济效益,主要包括转移成本和商业价值。对企业而言,技术成果是否具备高收益、高利润的商业价值,是其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原动力。当转移成本低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时,技术转移活动既有助于企业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也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技术转移活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差异,往往制约着技术转移的成功率。一方面,高职院校希望获得技术成果的成本补偿、更多的额外收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但缺乏灵敏的市场“嗅觉”,加大了成果的市场化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希望投入更低的转移成本和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但对高职院校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的商业价值仍存疑虑。校企双方的博弈,减缓了技术转移的进程,减小了技术转移的发生概率,减少了技术转移的成功率。
(二)中介机构的权责不清
当前,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超市、技术联盟等,由于他们的组织形态的特点,实际工作成效并不理想。
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一般依托高校建立,虽然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仍要接受校方的监管,核心管理人员均由校方指派或委派,其本身就代表着校方的利益,甚至充当高职院校的对外宣传窗口,丧失了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职能。在技术转移活动中,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校方意识大于服务企业意识,校企双方利益权衡不具公正性,久而久之,势必打击企业的技术转移意愿。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附属品的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虽有中介之名,但无中介之实,不能解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差异的矛盾。
科技超市、技术联盟多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虽然汇集了许多校企双方的技术转移需求,但行政化味道太浓,不定期的对接会、洽谈会,只是机械地将校企双方组织在一起,由双方自由对接洽谈,对技术转移活动的推动力有限,成功率也不高。
因此,没有独立权责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是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三)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
影响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和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等。在技术转移活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不对等性,如高职院校技术成果的社会认可度低、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成果的转移投入风险大,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需要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通过健全外部环境,减少校企双方的不对等因素,拉近校企双方的距离和感情,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才能进一步增强双方技术转移的动力。外部环境的不健全,不仅能影响高职院校和企业技术转移的原动力,也能影响技术转移活动的进程,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也是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效用提升策略
(一)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引导政策,通过对接会等官方行为,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为校企间技术转移活动的发生创造条件。政府部门还可以制定扶持政策,充当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矛盾的调停人,提高技术转移活动的成功率。对高职院校,政府部门可以增加科研项目立项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补偿转出成本,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积极性和成果的“含金量”;对企业,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补偿转入成本,分担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成功转移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声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增加技术转移的概率,推动技术转移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能力
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偏重于应用型研究,其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决定了技术转移的能力和成功率。对内,高职院校可以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某一领域或方向,开展长期的科研攻关,促进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技术成果的价值;同时,对科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在课题申报、立项,以及科研经费的划拨、职称评定、定岗定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增加高质量技术成果产出的概率。对外,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的研发人员,充实研发力量,充分利用企业市场信息敏锐的优势,降低自身技术成果的市场化风险,提高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有助于技术转移的成功率;同时,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了解高职院校科研攻关水平的一种手段,可以降低企业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的风险,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有正向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