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e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渐渐养成了一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惯。在他们看来,教科书上面写的内容和教师课堂上讲的话就是完全正确和绝对权威的,学习中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就是就是掌握教师传授的或者书本上的知识,结果,在课堂上本应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于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消磨殆尽。
  如果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虽然他们也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事实上他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前行着,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教学中,就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进行记忆,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思考“香港和澳门是何时被殖民者占领的”等问题,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其智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而,在歷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大家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才能进入富有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状态。比如说在《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没必要对具体知识进行过多的介绍,而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理解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协作意识。
  同时,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行民主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学习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悦。历史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陈述性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进行一些特定的引导,不能让学生通过自我表现来激发其创新意识,那么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就会变得毫无激情,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因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拓宽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
  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形成了各自的个性和特长。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因而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特长,以达到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师要利用一切外部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身的品质与能力,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要拓宽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拓宽历史知识的外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创造性活动中,总是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其中,在明朗阶段,创造的主体因为受到特定情境下某一个特定启发的召唤,于是创造性的意识就突然出现了,而且之前存在的困惑也能迎刃而解~比如说在《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书本中的知识不太好理解,这时,教师就要补充介绍相关材料,并引导学生来分析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以及太平军反击外来侵略的原因等问题,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以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当然,我们大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渠道介绍历史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构建有利于创新学习的环境,推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让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从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的“职业英语”课程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英语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发展职业英语教学的诸多方法,旨在促进职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我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学德育工作重说教和灌输  中学德育存在着知识化的倾向,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
我国少数民族偏远农村地区,家庭因素(如较低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教育程度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正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童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各家庭因素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高中历史课程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学习的时间其实就只有高一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式,其实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方式,以便更加有效地提高
本文运用实验法,采取各种可能提高中学生对中长跑兴趣的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并记录实验所需的各个测试的成绩,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提高和改善中学生对中长跑
围绕建设高水平的基层领导班子,培育高品味的主流价值追求,打造高素质的基层政工队伍,切实做好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分析氟苯尼考制剂中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检测方法。通过以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乙腈水;进样量:20μL)进行检测。最终得出以下结果:SMM、SM2 检测限:0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其创造能力也逐渐增强,但他们看待问题还是较片面、主观、偏激,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
1970年斐济独立前后,酋长制一直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处在权力核心地位的“大酋长委员会”和管理土著人事务的斐济人事务部共同掌控国家权力。然而,在新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