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陆缘到主动陆缘——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盆地记录

来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交接区的东缘,是发育在华南陆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对其开展中生代沉积、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华南陆块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盆地结构及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平衡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分析了构造演化史和盆地充填史。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为基本不受断裂控制的大型拗陷盆地,在白垩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被动大陆边缘拗陷盆地阶段
其他文献
本文推导了基于傅里叶有限差分(FFD)算子的衰减介质地震单程波波场传播算子,通过空间时间域与波数一频率域之间的转化实现了衰减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鉴于基于接收点波场向下
针对目前地震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高效并行道集排序方法。利用地震数据按线和道多级关键字管理的特点,将数据分块,分发给多个节点同时进行初级关键字排序,利用数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分析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确
OVT域宽方位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是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的配套技术。以方位各向异性分析为核心的OVT域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蕴含的地质信息和流体信息,可更有
在钻井稀少、地震反演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如何明确不同时期三角洲的亚相划分和进积方向是进一步确定勘探目标的前提。本文在三角洲沉积规律基础上,利用高频地震层序的厚度变化对
12月10日至11日,公司2013年物探地质技术成果交流会在外宾宾馆召开。会议总结了公司“十二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广泛深入交流研讨物探地质技术成果,安排部署了“十
本文从逆时偏移成像原理出发,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实现正、反向波场外推。对不同接收方向、不同排列长度及不同道间距所接收的地震数据做反向外推后与正向
地震响应中的低频阴影现象与含油气储层有很大关联,针对含流体储层提出的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较好地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叠前数值模拟与该理论相结合,定量地分析
基于佐普里兹方程精确解的叠前宽角度反演克服了由佐普里兹方程近似式带来的条件限制和近似误差的影响,反演精度高,适用于宽入射角地震资料。但佐普里兹方程描述的弹性参数与反
定位于突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壁垒,并能够被作为唯一平台、长期应用于中国石化的年度勘探部署与优选决策,基于最新的、面向不同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和软件重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