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美术核心素养提出后,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新型美术教师的问题得到美术界的普遍重视。文章主要从美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浅谈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 教师素质能力
2015年我国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华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主要是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奚传绩教授和尹少淳的带领下,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美术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即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在新阶段教育课程以及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培养的重要指标和方向。
一、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1世纪90年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代。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等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教学条件更为优越与先进,从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如今科技发达,各种电子产品对教学的帮助特别大,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范围比较广,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下,对美术老师的要求,既要具备专业级技能和基础知识传授的能力,还要能对学生的美育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需要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较高。
(二)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不全面
新时期美术核心素养提出后,对美术老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教师既要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去传道授业。但是从我国的很多美术教育类的大中专示范高校看,大部分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上倾向于专业技能方面,接触面比较广,但是不够精;而且对美术理论、美术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够重视,理论课程较少,以及缺乏针对当前美术学科教育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使得师范生整体上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影响其对将来在美术教育的教授和引导。
(三)大众对美术学科认识的偏差
现阶段,大部分的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对于美术学科的认知比较偏差,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美术学科是副科,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是主课,使得美术学科的地位比较低,成为可有可无,任意占用的学科。因为美术学科的不受重视,导致美术教师地位也比较低,得不到社会以及学校的认可。由此一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其积极性必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会出现部分美术教师对教育目标认识变得模糊,从而影响美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加上家长以及学校的不重视,也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美术学科并不重要,可学可不学,对美术学科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处于被动而非主动学习。由于学生的不积极状态,也直接影响美术教师的教学状态。
(四)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热爱程度不足和职业怠慢
由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程度不够、职业怠慢等原因,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专业知识素养提升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部分教师美术教师只是上课,下课后没有专研美术课堂的本质,甚至有些美术教师上课也只是走走过程。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严重打击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中小学生讨厌美术,不愿动手画画。 美术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如课堂内容过于简单,空洞等,弥补欠缺的专业知識。美术教书应该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美术专业知识素养。
二、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教师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纽带。中小学教育是个个体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主体。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专业的素养,这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17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强调,教师要做到“四个引路人”,即:“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教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现阶段美术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图像认知能力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图像、影像及其他视觉艺术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当今,生活自21世纪的我们,社会经济科技越来越发达,到处都充斥着图像,如电影,电视,广告,微信,海报,标志等等视觉图像。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阅读都是表象的阅读,图像的识别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图像识别和理解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梳理,在教学上应针对性的向学生讲解和传授新型图像的识读和鉴赏,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阐释,引导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深入理解图像的深意。
(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表现,主要是学会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形式,通过作用于对象的感受、观察。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达到自我精神的表达,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表现方面,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和实践的经验,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媒介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深入;其次,教师在不同艺术语言如:雕塑、版画、剪纸、摄影、陶艺、综合材料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选着不同的媒介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师具备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指学生对美术作品以及其他视觉形式具有独立的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21世纪的我们,我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怎么判断美?成为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培养审美判断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具备自身独立的审美判断。首先,从宏观上对于不同的艺术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当代艺术进行理解和判断。如今的当代艺术和语言是基于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含义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应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和认识,让学生对于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教师应具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指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对于文化的理解,不仅包括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包括对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以及手艺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包含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比如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华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唐期间有着不同作为的13位皇帝。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看到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还要了解历史知识、了解每一位皇帝的背景和功绩。又如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教师授课时不仅要讲画画技术的高超,还要强调作者的生平:自幼聪慧,胸有大志,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就因为这种生活经历才会有如此传世作品。
结语
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基本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素养,还包括知识和经验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变得尤为重要。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掌握业内的最新动态,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广东 肇庆 526600)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 教师素质能力
2015年我国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华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主要是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奚传绩教授和尹少淳的带领下,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美术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即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在新阶段教育课程以及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培养的重要指标和方向。
一、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1世纪90年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代。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等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教学条件更为优越与先进,从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如今科技发达,各种电子产品对教学的帮助特别大,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范围比较广,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下,对美术老师的要求,既要具备专业级技能和基础知识传授的能力,还要能对学生的美育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需要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较高。
(二)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不全面
新时期美术核心素养提出后,对美术老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教师既要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去传道授业。但是从我国的很多美术教育类的大中专示范高校看,大部分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上倾向于专业技能方面,接触面比较广,但是不够精;而且对美术理论、美术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不够重视,理论课程较少,以及缺乏针对当前美术学科教育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使得师范生整体上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影响其对将来在美术教育的教授和引导。
(三)大众对美术学科认识的偏差
现阶段,大部分的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对于美术学科的认知比较偏差,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美术学科是副科,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是主课,使得美术学科的地位比较低,成为可有可无,任意占用的学科。因为美术学科的不受重视,导致美术教师地位也比较低,得不到社会以及学校的认可。由此一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其积极性必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会出现部分美术教师对教育目标认识变得模糊,从而影响美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加上家长以及学校的不重视,也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美术学科并不重要,可学可不学,对美术学科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处于被动而非主动学习。由于学生的不积极状态,也直接影响美术教师的教学状态。
(四)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热爱程度不足和职业怠慢
由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程度不够、职业怠慢等原因,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专业知识素养提升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部分教师美术教师只是上课,下课后没有专研美术课堂的本质,甚至有些美术教师上课也只是走走过程。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严重打击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中小学生讨厌美术,不愿动手画画。 美术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如课堂内容过于简单,空洞等,弥补欠缺的专业知識。美术教书应该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美术专业知识素养。
二、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教师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纽带。中小学教育是个个体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主体。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专业的素养,这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17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强调,教师要做到“四个引路人”,即:“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教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现阶段美术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图像认知能力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图像、影像及其他视觉艺术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当今,生活自21世纪的我们,社会经济科技越来越发达,到处都充斥着图像,如电影,电视,广告,微信,海报,标志等等视觉图像。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阅读都是表象的阅读,图像的识别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图像识别和理解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梳理,在教学上应针对性的向学生讲解和传授新型图像的识读和鉴赏,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阐释,引导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深入理解图像的深意。
(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表现,主要是学会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形式,通过作用于对象的感受、观察。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达到自我精神的表达,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表现方面,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和实践的经验,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媒介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深入;其次,教师在不同艺术语言如:雕塑、版画、剪纸、摄影、陶艺、综合材料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选着不同的媒介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师具备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指学生对美术作品以及其他视觉形式具有独立的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21世纪的我们,我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怎么判断美?成为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培养审美判断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具备自身独立的审美判断。首先,从宏观上对于不同的艺术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当代艺术进行理解和判断。如今的当代艺术和语言是基于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含义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应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和认识,让学生对于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独立的判断。
(四)教师应具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指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对于文化的理解,不仅包括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包括对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以及手艺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包含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比如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华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唐期间有着不同作为的13位皇帝。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看到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还要了解历史知识、了解每一位皇帝的背景和功绩。又如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教师授课时不仅要讲画画技术的高超,还要强调作者的生平:自幼聪慧,胸有大志,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就因为这种生活经历才会有如此传世作品。
结语
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基本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素养,还包括知识和经验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变得尤为重要。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掌握业内的最新动态,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广东 肇庆 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