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临生源质量下降,特别是师资队伍严重老化,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等难题,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发展进入了高原期。为了提升学校内涵,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学校在传承本校“求实”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师生及家长参与,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文化、理念、精神、校训等进行了梳理解读。
在学校文化积淀中
让优质更优质
教育均衡发展抬高了常州基础教育的基准线,信息化、国际化让教育插上了快速发展的双翼,一大批有志、有为的教育人在办学中卓有建树,创办新优质项目等一系列举措更是让常州基础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是对学校办学高位提升的一个契机,学校以“推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筛选与精致机制的形成;培育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自觉改进课堂行为的文化氛围;加强‘敏行’德育特色打造,优化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为抓手,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助推剂。
一、以办学顶层设计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始终把核心价值观的群体认同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提升教师教育境界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与措施,确立各阶段实践主题和优先发展项目,分步落实重点措施,主动积极回应内外需求,推动学校各阶段的变革。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办学目标与时俱进,学校的教育哲学在传承、积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与血脉,一所学校品质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能量的大小。近年来,学校更加重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让它们在有形与无形中作用于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面对新的形势,立足学校实际,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同时,湖中人吸收现代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深刻领会到:“求实”,是一种价值追求,它强调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求实”,是一种科学精神,它强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求实”,是一种工作作风,它强调真抓实干,认真负责。学校将办学理念补充为“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将学校的发展植根于学校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建构于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课程中。
1.挖掘“求实”文化内涵,全面推进文化育人。学校进一步提炼理念文化,完善“求实”文化体系,对“求实”主题文化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分部实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实体达用,躬行实践,建成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系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2.構建“桥韵”课程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在《实践,一种课程的语言》中提出:“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日,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增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因此,2016年学校整体规划、设计了湖中的“桥韵”课程体系,以“文化与课程同行,课程与文化同在”的课程开发理念为宗旨,以“规范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国际课程”为主题,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可供选择的、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求实”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该课程体系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构成,以“桥接未来,贯通中西”的课程理念,实现“核心素养与育人目标的融合、契合、联合”,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延展课程序列化设计,综合课程主题化开展”为课程策略,旨在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二、在教育实践与反省中培养文化自觉
马斯洛告诉我们,更积极的教育应该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自我实现。通过学校教育,让他们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知识丰盈,人格健全。“用行动证明自己”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工作准则,大家每天牢记一个最直接的要求——“敏行”,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未想,并立即付诸行动。
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一种品位,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是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它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践行中不断得到活化和丰富,并逐步转化为全体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这就是学校文化浸润的魔力,也正是学校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办学特色深化中
厚积学校文化
关注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学生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无论从哪个角度,优化课程、改进教学都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核心工作。
一、在提升课程多元性、选择性中积淀课程文化
“桥韵”课程体系围绕“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五个育人标准,从结构上建构桥之引始业课程、桥之墩基础课程、桥之梁延展课程、桥之翼综合课程四阶课程,并从健桥、德桥、智桥、创桥、艺桥五个目标领域开设各类课程,指向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1.开放性的课程空间。教育应与生活相联系,教育的场所不限于学校,学校是一个大的学习生态磁场,以学校为圆心,将家庭、村庄、大自然、社区、校外基地环境都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让环境和学校课程融合、生活与教育合一。学校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利用本土资源、网络资源、上级教育研究部门的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将湖中的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化。
2.多元化的实施形态。学校通过主题化的综合课程(包含德育课程、校园节日课程、民俗传统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学科知识概念等为主题,实现多学科统整、跨学科统整、超学科统整。
二、在课堂转型中积淀课堂文化
教育需要智慧,缺乏智慧的课堂只能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学校依据“求实与智慧”教育,围绕智慧课堂的标准,确立“求实”教学实践的行动策略。
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求实课堂行动策略要求:关怀成长每一个。提倡八个愿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建构“求实”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推进学校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做到“三点三路四练六自”。学校还将通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导学策略的探究”这一项目研究,倡导以丰富的教学情境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有价值问题导学,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青果在线”是常州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基于“青果在线”,从语数外学科开始尝试课堂教学范例,优化教与学方式,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改革,打造“青果课堂”, 将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學模式,达到课堂教学知识的延展与拓宽。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学习;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学习中来,改变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构建一种平等、自主、个性、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充分借助自动录播系统,推进课堂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在德育特色打造中积淀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而这正是学校“敏行”德育所追求的,教育应该回归根本,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自觉,这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
学校是常州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从细节出发,从学生可学、可感、可做的细处落实,以充实的活动为教育载体,打造“全员德育,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开展以“敏行”为特色的多元丰盈的德育活动,并构建“德桥”课程体系即“敏行”德育课程体系,让课程与文化育人,为学生搭建了“笃学善思、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体验舞台。通过多元课程文化的浸润,多元课程的充实开发实践,“敏行”德育课程体系的功用最终呈现在学生个体发展上。
1.健全德育队伍,提升德育水平。加强德育组织领导,利用各种契机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科研,力求德育工作专业化。加强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推广实施副班主任制度和班主任师徒结对,加强对青年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力量培养工作,改革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奖励机制,探索校园网班主任论坛新模式,以及每年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等,在班主任队伍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打造优秀的班主任群体。
2.推进课程育人,坚持文化育人。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为指导,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文化与课程、活动与实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始终追求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严格按照《湖中班主任工作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月考核》《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工作,并在学校网站制订了指导性的年度工作安排。同时学校“敏行”德育课程体系在开好班团活动课、“国旗下的讲堂”等常规德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校园主题月”为舞台的特色德育课程。
3.彰显班级特色,展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湖中“敏行”德育课程要求,突显班级特色,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学校各班的环境布置力求美观、规范、充实、富有个性,“四栏、四板、两角”内容要求新颖齐全。同时学校开通了班主任QQ工作群、班主任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每个班级都开通班级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利用这些平台,班主任和家长都能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全天候信息畅通,协同育人。
4.重视学生心理,培育“阳光心灵”。学校现有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面对生源质量变化、教育任务越来越艰巨的现实,能梳理好思绪,调整好心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指导青少年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对此,我们采用了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家长学校辅导三种形式。
5.完善学生评价,提倡争星创优。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学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立足学生实际,在探索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解读,顶层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相结合,构建了以“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的“五求”标准为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模式。根据“五求”标准又分别设立“阳光之星”“美德之星”“发展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之星”五个类别,进一步科学、系统地完善了学校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总之,学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使师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卓越。立足学校实际,发扬湖中精神,不断进取,将再次谱写湖中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在学校文化积淀中
让优质更优质
教育均衡发展抬高了常州基础教育的基准线,信息化、国际化让教育插上了快速发展的双翼,一大批有志、有为的教育人在办学中卓有建树,创办新优质项目等一系列举措更是让常州基础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是对学校办学高位提升的一个契机,学校以“推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筛选与精致机制的形成;培育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自觉改进课堂行为的文化氛围;加强‘敏行’德育特色打造,优化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为抓手,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助推剂。
一、以办学顶层设计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始终把核心价值观的群体认同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提升教师教育境界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与措施,确立各阶段实践主题和优先发展项目,分步落实重点措施,主动积极回应内外需求,推动学校各阶段的变革。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办学目标与时俱进,学校的教育哲学在传承、积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与血脉,一所学校品质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能量的大小。近年来,学校更加重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让它们在有形与无形中作用于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面对新的形势,立足学校实际,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同时,湖中人吸收现代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深刻领会到:“求实”,是一种价值追求,它强调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求实”,是一种科学精神,它强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求实”,是一种工作作风,它强调真抓实干,认真负责。学校将办学理念补充为“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将学校的发展植根于学校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建构于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课程中。
1.挖掘“求实”文化内涵,全面推进文化育人。学校进一步提炼理念文化,完善“求实”文化体系,对“求实”主题文化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分部实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实体达用,躬行实践,建成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系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2.構建“桥韵”课程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在《实践,一种课程的语言》中提出:“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日,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增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因此,2016年学校整体规划、设计了湖中的“桥韵”课程体系,以“文化与课程同行,课程与文化同在”的课程开发理念为宗旨,以“规范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国际课程”为主题,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可供选择的、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求实”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该课程体系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构成,以“桥接未来,贯通中西”的课程理念,实现“核心素养与育人目标的融合、契合、联合”,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延展课程序列化设计,综合课程主题化开展”为课程策略,旨在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二、在教育实践与反省中培养文化自觉
马斯洛告诉我们,更积极的教育应该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自我实现。通过学校教育,让他们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知识丰盈,人格健全。“用行动证明自己”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工作准则,大家每天牢记一个最直接的要求——“敏行”,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未想,并立即付诸行动。
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一种品位,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是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它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践行中不断得到活化和丰富,并逐步转化为全体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这就是学校文化浸润的魔力,也正是学校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办学特色深化中
厚积学校文化
关注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学生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无论从哪个角度,优化课程、改进教学都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核心工作。
一、在提升课程多元性、选择性中积淀课程文化
“桥韵”课程体系围绕“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五个育人标准,从结构上建构桥之引始业课程、桥之墩基础课程、桥之梁延展课程、桥之翼综合课程四阶课程,并从健桥、德桥、智桥、创桥、艺桥五个目标领域开设各类课程,指向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1.开放性的课程空间。教育应与生活相联系,教育的场所不限于学校,学校是一个大的学习生态磁场,以学校为圆心,将家庭、村庄、大自然、社区、校外基地环境都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让环境和学校课程融合、生活与教育合一。学校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利用本土资源、网络资源、上级教育研究部门的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将湖中的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化。
2.多元化的实施形态。学校通过主题化的综合课程(包含德育课程、校园节日课程、民俗传统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学科知识概念等为主题,实现多学科统整、跨学科统整、超学科统整。
二、在课堂转型中积淀课堂文化
教育需要智慧,缺乏智慧的课堂只能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学校依据“求实与智慧”教育,围绕智慧课堂的标准,确立“求实”教学实践的行动策略。
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求实课堂行动策略要求:关怀成长每一个。提倡八个愿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建构“求实”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推进学校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做到“三点三路四练六自”。学校还将通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导学策略的探究”这一项目研究,倡导以丰富的教学情境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有价值问题导学,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青果在线”是常州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基于“青果在线”,从语数外学科开始尝试课堂教学范例,优化教与学方式,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改革,打造“青果课堂”, 将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學模式,达到课堂教学知识的延展与拓宽。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学习;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学习中来,改变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构建一种平等、自主、个性、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充分借助自动录播系统,推进课堂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在德育特色打造中积淀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而这正是学校“敏行”德育所追求的,教育应该回归根本,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自觉,这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
学校是常州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从细节出发,从学生可学、可感、可做的细处落实,以充实的活动为教育载体,打造“全员德育,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开展以“敏行”为特色的多元丰盈的德育活动,并构建“德桥”课程体系即“敏行”德育课程体系,让课程与文化育人,为学生搭建了“笃学善思、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体验舞台。通过多元课程文化的浸润,多元课程的充实开发实践,“敏行”德育课程体系的功用最终呈现在学生个体发展上。
1.健全德育队伍,提升德育水平。加强德育组织领导,利用各种契机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科研,力求德育工作专业化。加强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推广实施副班主任制度和班主任师徒结对,加强对青年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力量培养工作,改革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奖励机制,探索校园网班主任论坛新模式,以及每年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等,在班主任队伍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打造优秀的班主任群体。
2.推进课程育人,坚持文化育人。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为指导,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文化与课程、活动与实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始终追求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严格按照《湖中班主任工作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月考核》《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工作,并在学校网站制订了指导性的年度工作安排。同时学校“敏行”德育课程体系在开好班团活动课、“国旗下的讲堂”等常规德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校园主题月”为舞台的特色德育课程。
3.彰显班级特色,展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湖中“敏行”德育课程要求,突显班级特色,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学校各班的环境布置力求美观、规范、充实、富有个性,“四栏、四板、两角”内容要求新颖齐全。同时学校开通了班主任QQ工作群、班主任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每个班级都开通班级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利用这些平台,班主任和家长都能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全天候信息畅通,协同育人。
4.重视学生心理,培育“阳光心灵”。学校现有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面对生源质量变化、教育任务越来越艰巨的现实,能梳理好思绪,调整好心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指导青少年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对此,我们采用了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家长学校辅导三种形式。
5.完善学生评价,提倡争星创优。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学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立足学生实际,在探索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解读,顶层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相结合,构建了以“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的“五求”标准为学生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模式。根据“五求”标准又分别设立“阳光之星”“美德之星”“发展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之星”五个类别,进一步科学、系统地完善了学校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总之,学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使师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卓越。立足学校实际,发扬湖中精神,不断进取,将再次谱写湖中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