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文结合化学的教学,探讨了化学学科特点:实验、与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关系,发现由实验引发学习兴趣,由兴趣启动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条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实验来培养: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这四类不同水平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关键词:实验;实验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9-01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过分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以及实际学习效果;过分强调教师如何对知识的整合与传授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从而造成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造成一些学生怕化学、厌恶化学,适应不了化学学习,我认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验、兴趣、自主学习的关系
国内外教育界的统计表明中学生因为喜欢做化学实验从而喜爱学习化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讨,使化学变化呈现出来,实验的成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提升自己兴趣的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卡尔·威特天才的教育法中有一段关于天才产生的论述: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们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其中对某方面的热情即兴趣,可见只要让学生亲身去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可能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志趣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强化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水平,指导、探索和改进化学实验。
三、实验、兴趣、自主学习的关系的应用
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努力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根据实验兴趣水平的高低又可分为四种: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不同水平的实验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区别对待。
(一)调动直接实验兴趣,启动自主学习。感觉兴趣是通过感知实验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兴趣。它们都属于直接实验兴趣,能启动学生观察、操作的欲望,但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要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尽可能多地调动起来,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或验证某个概念中去。例如:在用HCl和NaOH做中和滴定实验时,不仅让他们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还要让他们在滴定前滴定后感触一下锥形瓶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讨论这一变化说明什么?推测并亲自验证H2SO4和NaOH、HCl和KOH有无这一变化,说明什么规律,从而理解中和热之一概念。
(二)培养探究性实验兴趣,添注自主学习动力。探究性实验兴趣是指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属于间接兴趣,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动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让他们从中寻求规律。如做证明氢氧化铝性质的实验时,组织学生设计了制Al(OH)3四种实验方法:铝盐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和烧碱溶液;氨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随后又设计了氢氧化铝分别与氨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醋酸、碳酸反应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积极进行着实验,认真地做实验记录。实验后,经过对实验现象的细致分析,学生不但总结了制取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是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还总结了氢氧化铝的两性表现为既溶于强碱又溶于强的可溶性酸,氨水和碳酸不使它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追索,还发现了相同两反应物间的反应,因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或加入试剂的量的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也不同的规律。这样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主动的认识化学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认识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自主深入的去学习。
(三)养成创造性实验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性实验兴趣,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这种兴趣是实验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最强劲的动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研究性课题和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如家庭能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本地区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钢铁的锈蚀及防护等,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科学研究的几个环节(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论证;3、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方案收集资料5、理论分析资料6、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来完成课题。通过课题的完成,使学生体验到拥有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巩固和培养了学生创造兴趣。
郭卓群先生通过对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初三到高三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跟上述四类化学学习兴趣基本上是对应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利用实验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学习论》刘知新主编 吴俊明、王祖浩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化学教学系统论》刘知新主编 刘知新 王祖浩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4]《化学教学心理学》郭卓群等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5]《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作者江祖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
关键词:实验;实验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9-01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过分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以及实际学习效果;过分强调教师如何对知识的整合与传授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从而造成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造成一些学生怕化学、厌恶化学,适应不了化学学习,我认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验、兴趣、自主学习的关系
国内外教育界的统计表明中学生因为喜欢做化学实验从而喜爱学习化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讨,使化学变化呈现出来,实验的成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提升自己兴趣的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卡尔·威特天才的教育法中有一段关于天才产生的论述: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们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其中对某方面的热情即兴趣,可见只要让学生亲身去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可能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志趣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强化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水平,指导、探索和改进化学实验。
三、实验、兴趣、自主学习的关系的应用
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努力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根据实验兴趣水平的高低又可分为四种: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不同水平的实验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我们应当区别对待。
(一)调动直接实验兴趣,启动自主学习。感觉兴趣是通过感知实验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兴趣。它们都属于直接实验兴趣,能启动学生观察、操作的欲望,但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要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尽可能多地调动起来,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或验证某个概念中去。例如:在用HCl和NaOH做中和滴定实验时,不仅让他们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还要让他们在滴定前滴定后感触一下锥形瓶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讨论这一变化说明什么?推测并亲自验证H2SO4和NaOH、HCl和KOH有无这一变化,说明什么规律,从而理解中和热之一概念。
(二)培养探究性实验兴趣,添注自主学习动力。探究性实验兴趣是指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属于间接兴趣,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动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让他们从中寻求规律。如做证明氢氧化铝性质的实验时,组织学生设计了制Al(OH)3四种实验方法:铝盐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和烧碱溶液;氨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随后又设计了氢氧化铝分别与氨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醋酸、碳酸反应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积极进行着实验,认真地做实验记录。实验后,经过对实验现象的细致分析,学生不但总结了制取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是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还总结了氢氧化铝的两性表现为既溶于强碱又溶于强的可溶性酸,氨水和碳酸不使它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追索,还发现了相同两反应物间的反应,因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或加入试剂的量的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也不同的规律。这样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主动的认识化学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认识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自主深入的去学习。
(三)养成创造性实验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性实验兴趣,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这种兴趣是实验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最强劲的动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研究性课题和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如家庭能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本地区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钢铁的锈蚀及防护等,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科学研究的几个环节(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论证;3、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方案收集资料5、理论分析资料6、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来完成课题。通过课题的完成,使学生体验到拥有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巩固和培养了学生创造兴趣。
郭卓群先生通过对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初三到高三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跟上述四类化学学习兴趣基本上是对应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利用实验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学习论》刘知新主编 吴俊明、王祖浩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化学教学系统论》刘知新主编 刘知新 王祖浩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4]《化学教学心理学》郭卓群等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5]《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作者江祖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