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苑奇才杨德云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艺苑奇才杨德云,一个多才多艺、放荡不羁、朴实无华的“痴人”、鬼才怪杰,一个令人钦佩和感动的客座教授、诗人、书画家、民间文艺家、民族音乐家。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我接到了北京中关村杂志社卫汉青社长的电话,叫我“去采访一位来自云南省昆明的诗文书画家杨德云先生,他很快就要回昆明。”我本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宗旨,当晚就与杨老师联系……次日九时前我即来到了昌平区北京国际经贸研修学院杨老师的临时住所内。
  未见其人,先观其画。在他住地的二楼处,我就被杨老师画在墙上的那一幅高约两米宽约三米的大型壁画所吸引。诗配画:桃李芬芳,诗曰:“登山天地阔,放眼是非清;身心长乐此,万挫不伤情。”酷爱书画的我此时被这幅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色彩清雅、情景相融的作品所震撼。画家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着平远、深远、高远三种技法。画的顶部是五彩祥云中掩映着的一轮红日,红日下面是一座座险峻的高山。几条洁白如雪的瀑布从上而下奔流不息。壁画的下半部是峰峦叠翠的丘陵,山上岭下盛开着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李子花。在小山的山峰上一对男女学生正在抬头仰望着银河似的瀑布……画面简约大气、技法新颖、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火笔书法 天下一绝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轻轻叩响了杨老师的房门。门开了,一位身材高大、略显消瘦的智者向我伸出了一双有力的大手……杨老师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饱满,屡经风霜的脸上却充满真诚和善良,清澈睿智的眼睛中闪烁出火一般的热情与温暖的光芒,诗人的风范、教师的气质融汇在一起,让你感到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杨老师首先向我演示了他的独门绝技——“火笔书法”。他客气地说:“昨天晚上我问您名字的意思就是想让您看看我的雕虫小技。”
  说完之后,他就用一只点燃的藏香在那张四尺的宣纸上轻戳慢写着,香火行走处几丝被火烧尽的纸灰在空中飞舞,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香火挥舞处一幅对联募然显示出:“秋满千屯凭智勇,声驰万里靠才能。”杨老师平静地说:“您看此联中有‘秋声’两个字吧!”
  我和当时在场的几个老师和同学都被他神奇的表演惊呆了,真的是太绝妙了,火笔书法令人惊叹不已。
  杨老师又说:“此联中虽然有您的名字,可我的对联寓意很深,几千年来农民凭借着智慧、勇气和大自然搏斗,春种秋收夏管理,在金秋季节收获了成百上千吨的粮食。同样,一个人要想取得卓越的成绩,他就要勤奋地学习、努力地拼搏最终才能实现他的梦想……”
  杨德云的这项绝技曾在云南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电视台播出过,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和一致好评。不过这只是杨老师众多才艺中的一项而已,随着深入的采访我又发现了他的众多才华和潜能,真是一个难得的奇才怪杰。
  诗人词家杨德云
  杨德云多才多艺身兼数职: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海淀区诗词吟唱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
  他自称“南滇散人”。从七十年代起即开始潜心研习古典诗词格律,几十年来,其在古诗词、楹联方面造诣颇深。他在云南省、北京市海淀区和昌平区的一些高等院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诗词作品被多种刊物收录,辞条辑入《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记》《中国当代诗词家辞典》。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国际经贸研修学院聘他为客座教授,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蒯卫华导师,聘请他明年春天在该校跟班讲授《诗词格律》。北京师范大学是培养高校老师的摇篮,杨老师对我说:“能够在北师大讲课,也实现了我人生中的又一个梦想。”
  杨老师的五言律诗《咏古琴》,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令人寻味:
  抚弹超格调,深爱七弦琴;
  欲诉凌云志,先修豁达心;
  高山迎雅士,流水伴知音;
  一曲身如梦,神思越古今。
  小草在大自然中是最常见的植物,诗人在《咏草》中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它对人类的贡献给予了由衷的赞美:
  不生枝节不争高,何惧狂风野火烧;
  常佐良牛身化乳,能帮骏马志冲霄。
  铺山盖岭连天毯,染岸堆原遍地苗。
  愿为人间增绿色,年年奉献到心焦。
  杨老师的词写得也很有特色,如《西江月·立身歌》写得情真意切,贴近生活现实给人们以强烈的警示作用:
  顺手金银莫取,飞来宝物休贪。横财横祸总相搀,占了倾家荡产。富靠超群能力,钱凭奉献心安。机关算尽自身残,勤恳时来运转。
  杨老师的词《卜算子·养生歌》更是表达出了他胸怀的豁达和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轻蔑:
  常解友人忧,莫记他人恶;粗茶淡饭健身多,勿恋仙丹药。天地阔心胸,且爱山林乐。不因名利惹闲愁,自是云中鹤。
  杨老师不愿墨守成规而善于思索,对于“民间三大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每年在银河边见面的故事,他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是“人间误算”了——天上一日人间却是一年啊,所以他们在天上“一朝一暮”,“携手织耕同路”。多么大胆的想象!多么和谐惬意而浪漫的生活!
  《鹊桥仙·七夕》(秦观原韵):
  浣纱云海,犁田霄汉,浩瀚银河常渡。佳期万世总相逢,共播下繁星无数。
  敬君不悔,尊伊不苦,携手织耕同路。人间误算望年长,在天是一朝一暮。
  在云南的许多风景区里都有很多古代和今天文人墨客创作书写的楹联,杨老师坦言道:“我们云南经常举办风景区楹联的评选活动,北京好像举办的不多。”云南虽然地处边陲,可是几千年来它却积淀着古老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而云南省却有 26个,占了民族总数的一半多。该省经常举办风景区诗词楹联评选活动。杨老师积极参加,并在评选中屡屡胜出。有数十件挂在云南各风景区。下面我挑上几幅,让大家奇文共赏吧。
  云南民族村白族戏台:歌寻南诏千秋梦,舞醉西山一片云。   真庆观老君殿左厢房:道阔胸宽,尽忘喜忧荣辱。德高志远,常存天地古今。
  官渡镇天王殿:此地庄严,尔乃奸贪佞恶,须知业报轮回,缘何来拜我;
  平生清白,自然慧善廉明,修得涅槃寂静,必定可成禅。
  官渡镇观音殿:千手扶民,作恶者难离苦海,一瓶济世,至善人共度西天。
  探索国画新技法
  采访中杨老师向我展示了他下周去长春举办画展的部分作品,共有二十几幅。他说:“我学习传统的国画技法已经几十年了,国画中有几十种皴法,你再画也都是别人的东西。于是我摸索着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简笔画技法,在墨色的自然层次上下工夫。用这种技法画出来的画有天然彩石的韵味,每一幅都不一样。”我说:“杨老师,对您的新技法画家朋友是如何评价呢?”他道:“当然喜欢的居多。对此褒贬不一,这很正常。齐白石大师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种新的技法出现总会引起争议的,我就是想用我的简笔画冲击一下,不过目前有人还专门搜集我的画。”
  用传统技法表现的山水画,北方的山刚劲雄伟,南方的山险奇而灵秀。但杨德云的简笔画则是将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并表现出另一种韵味,空灵、剔透,韵味无穷,巧妙的留白让观众充满了想象……在其笔下,简笔画中的千山万壑似乎又有了新的生命,山峰的纹理、沟壑的脉络异常逼真清晰,与传统的皴法相比,观者会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它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阴柔之美,给人以奇妙、空灵、朦胧、飘渺、宁静的视觉享受……
  我问杨老师:“您的这种画法很有特色,为什么不出一本画册呢?”他说:“这种画我已经画了四五年了,因为朋友和学生们都很喜欢,我的画几乎都叫他们拿走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是我准备去长春时送给吉林省著名画家萧大风等朋友的,他们早就让我去长春……”这就是杨德云给我的初步印象:一个视金钱如粪土,情义值千金的“南滇散人”。
  中国的国画自古以来讲究诗书画印,诗为首,书其次,第三才是画,可见诗和书法的重要。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宝贵传统的东西被丢掉了。我们当代诸多画家的作品上仅有画名却鲜有题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丢失和缺憾。
  但在杨德云的国画作品中,几乎每一幅画上都有题诗。我在他的一幅山水画前停下了脚步,诗曰:一峰一岭自登攀,越尽千辛仍这般;放眼乾坤方识我,心胸原在此青山。画面中,一个人正在一条山中的小道上攀爬着,他的面前是一座座的青山,他的旁边还有瀑布。山清水秀,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在这幅作品中,每个人看了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人的一生不会是平坦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有心胸宽阔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他事业的顶峰。
  他在长春时,有一幅画获得了著名画家大风(即萧大风)的好评。那也是一幅简笔的山水画,画的上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下面则是大面积留白的江水,水中只有一只小船。与高山流水相比,小船显得太小了,小舟上有一个船翁正撑着竹篙在江中划水……画上的题诗很有意思:“雨雨风风船半歪,沧桑几度自徘徊;我心已逐秋鸿去,满纸烟云随梦来。”
  杨老师的印章很多都是自己刻制的,多用自己配制的仿石材料,方便带而且硬度很高。
  博学多才的杨德云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杨德云,我又从百度上获悉:杨德云擅长国画、雕塑、乐曲创作及工艺品制造。曾试制成“鱼洗”和“九龙杯”等古代艺术精品的复制品。并对埙、呜嘟、巴乌等乐器作了研制和改革,特别是对几近失传的上古乐器“呜嘟”做了拓宽音域的改革,创制成功能随意演奏和声的“和声呜嘟”(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得1998年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二等奖)。
  当我问及此事时,杨老师笑着说:“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可惜的是它们至今也没有变成产品。”说完他从厚厚的资料袋中拿出了一本《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云南省颁发的获奖证书。我是一个比较心细的人,我发现他还有一本专利证书,便好奇地说:“我能看看您那本专利证书吗?”他客气地说:“请看吧,我在2009年还设计制造了一种‘多功能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可惜目前仍然没有找到合作的厂家。”
  为了让我了解他研制的“和声呜嘟”,他就从书包中取出来他的宝贝“和声呜嘟”,还为我演奏了自己谱曲的“呜嘟的呼唤”。对于中国古代的乐器我的确是外行,但我确实喜欢听古筝、古琴的演奏,我也听到过埙的声音,但总觉得它的声音有些悲切,而杨老师的呜嘟音色优美,尤其是它的和声部分,柔美而深沉,让人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呼唤……
  我是第一次聆听他的呜嘟演奏这首乐曲,声音古老、苍劲,能触及到你的内心深处,让你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一曲吹奏完了,令人难忘的旋律和声音却还在屋子中飘荡着,似乎有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在我的赞美声中杨老师的脸色却凝重起来,他说:“我研制出和声呜嘟后,希望有单位和个人与我联系能合作制造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合作者呢!”听了他的话我心情也不平静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快,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的父母崇尚西乐而忽视了中国民族乐器的继承和学习。他们让很小的孩子学习小提琴、钢琴的看法上是一致的,我们也在此呼吁期望大家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民族音乐繁茂的民族,考古证明我们的编钟、古琴、古筝等乐器比西方的乐器要早上几千年呢!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杨老师,我还在网上得到了其他的信息。杨老师用他自己制造的一只呜嘟吹出了几十种鸟的叫声,逼真的鸟叫声竟把一些树林中的鸟儿召唤到了一只放在树下的鸟笼子里,惹得孩子们一片的欢笑声……
  杨老师在云南省是知名人物,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具有多方面的天赋和才华。他虽然是南方人,性情温和,但他有着北方人的豪爽,直言快语、坦诚相待。
  杨老师还是一位民间文艺家,在云南他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搜集当地的民歌民俗,那些原生态的东西是很珍贵的。可是当他得知某个大学需要这些材料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几十个小时的录像材料无偿地送给了这个学校。
  他在佤族地区交了很多佤族的朋友,他谱写的佤族舞曲,被他们翻译成佤语传唱。
  杨老师的文笔优美,他写的散文《樱花应是母亲花》,让已经退休的著名央视播音员陈铎老师看到了,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读到感人处,陈铎潸然泪下……
  杨德云收入虽然不多,至今他还是租房子住,但是当他得知有一个学生母亲重病家中十分困难时,他就慷慨地为这个家庭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一万元。
  这就是我采访过的云南艺苑奇才杨德云,一个多才多艺、放荡不羁、朴实无华的“痴人”、鬼才怪杰,一个令人钦佩和感动的客座教授、诗人、书画家、民间文艺家、民族音乐家。
其他文献
二茂铁是多种用途的化工产品,也是发现最早和价格最低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例如,在1962年发现二茂铁对燃料的消烟助燃作用后,近年来这种作用扩大到许多可燃物中,尤其对燃烧生烟
在圆明园的旧址旁有所有名的学校,这就是当年从解放区迁来的北京101中学。在学校的校友册里有人们引以为荣的57届高中毕业生施光南。施光南的一生,堪为人师表。他不追名,不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aspase-3 mRNA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ASODN) on expressions of caspase-3 and it’s mRNA in γ-radiation i
计划是在工作过程中自己造成的,主人公自己把它造成的。我以为不能暗地里告诉主人公叫他该如何作。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生物学上的意志。这些品质是作者将它们由实际里取来
叙述了齿轮双啮综合误差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程序的编制方法。系统可快速检测出齿轮一转中的双啮径向综合误差△F_1″和最大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_1″,绘制出详细
何时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为宜兼子俊男当前对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在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为此最重要的是使血糖浓度保持接近正常。当年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的结
《路》  [美]科马克·麦卡锡著 杨博译   重庆出版社 2009.6   定价:24.00元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为人低调,离群索居。在鲜有的几次访谈中,他就像西部片里的硬汉一样,“我欣赏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生活,没什么比在旅途中见到能置人于死地的动物更有趣了。”于是,路上生活成为麦卡锡的一种写作姿态,生死是他小说永远的主题,而危险与动荡的境地自然成为其中一再出现的场景。  《路》不是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铵)=5∶9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虽是冠心病人熟悉的老牌救心药,其功效确实显著快速。但却不是人人都能用的科学,现将科学服用方法简介如下。1 不但急救,且可预防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它们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种落后呢?又怎样才能克服呢?关于这一点,人们强调我们的作家必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我们的作家所以不描写当前最先进的现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