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金水桥边》开播用细节讲述四合院平民文化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日,52集电视连续剧《金水桥边》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每晚两集连播。该剧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内动荡不安、特务猖獗的局势为背景,讲述了老北京一个小四合院里四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以《四世同堂》为始,京派影视作品在荧屏上自成一派,深受观众喜爱。电视剧《大宅门》、《五月槐花香》、《前门楼子九丈九》、《编辑部的故事》、《奋斗》以及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作品都是其中翘楚。作为又一部有着浓郁京味儿质感的大戏,电视剧《金水桥边》将为观众勾勒出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老北京风貌。谈到与以往一些京味儿作品的区别,《金水桥边》的编剧苏霆表示,“以《大宅门》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凸显的是老北京的‘宅门文化’,《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则展现的是‘大院儿文化’。与这些作品相比,《金水桥边》更想呈献给观众的是最质朴的老百姓生活,希望展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平民文化’。”该剧的艺术总监方天民则表示,剧中四户人家住在一个小院里,体现的正是老北京的“院落文化”。当下,随着四合院和大杂院逐渐消失,这种“院落文化”也正在离我们远去。“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正一点点消失、淡化,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住过这种小院儿的,这种城市文化记忆的东西,我们这一代再不写写,下一代就真没人知道了。”导演刘飚表示,“四合院里的都是一家人,一起乐和,谁家有好吃的一起分享,有磕磕绊绊也相互帮衬。哪怕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摩擦,所有的矛盾也都只限定在四合院里,到了外面我们还是一个院的自己人,大家护着、爱着,有事儿一起扛,这种情感特别的有意思。”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剧中小院里的人们风风雨雨三十载,他们疼过、哭过、笑过、恨过、爱过,但小院永远都在,这份情永远在。老百姓对这片土地的爱,他们面对困难始终满怀希望的乐观精神,是我们通过这部戏最想传这给观众的。”
  电视剧《金水桥边》从1949年一直讲到1979年,这30年恰恰也是新中国变化最为剧烈的30年,发生了诸多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但创作者并没有将目光聚焦于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之中,而是摒弃了大开大合的宏大叙事,踏踏实实将重心放在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腻呈现中,通过大量质朴、温情的细节熨帖人心,捕捉时代,成为一部由细节串联起来的生动的“小人物编年史”。
  为了在细节中构建真实,《金水桥边》的创作过程可谓精雕细琢。为还原出符合时代特点和剧情需要的小四合院,剧组一砖一瓦搭建出了一个真正的院子。剧中所有广播,都是剧组专门查阅了当时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特别邀请专业播音员模仿当时广播播音员的语音、语调专门播报录制的。饰演警察的李乃文,剧中光不同年代的警服加起来就有20多套。除了服化道方面的细致、真实,创作者在老百姓生活的还原上也颇下了一番心思。粱冠华饰演的小院院主关全和屋里屋外蒲崩不离手,每天清早起来头第一件事儿就是喝茶,炸酱面讲究要有十六道菜码,日子多艰难春节都要买肉包上一顿肉馅饺子,生动刻画出一个地道老北京形象。黄志忠饰演的钱有根是一位探案专家,在他的房间内,满屋子贴的都是人体构造、脚印对比等专业知识图片。剧中俯拾皆是的生动细节,构建出鲜活的人物,也构建出作品亲切、真实的醇厚质感。
  在电视剧市场上,破案剧从来都是一块“香饽饽”,但大多数探案戏都止步于“戏说”。电视剧《金水桥边》则以建国初期一系列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为蓝本进行创作,将真实历史与艺术创作融合,在电视剧荧幕上首度起底一批重大案件的侦破过程。编剧苏霆透露:“剧中涉及到的案件都是真的,一个都没生编。我也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看了之后会发现真实的案子比虚构的精彩太多了。像电车厂爆炸案、西单爆炸案等当时都是轰动全国的案件,五十年代的那一辈儿人基本都知道,看到这些故事他们会很感兴趣。”为了将这些真实的历史案件搬上荧屏,编剧苏霆做了大量案头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资料,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甚至拿到了一些“独家资料”。
  与其他“破案剧”相比,《金水桥边》的破案故事更具“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作品并没有着力于展现案件全过程,有些故事甚至只是交代案情一角,却能够从中窥探到案件的繁复程度和当时敌特环伺的复杂环境。剧中,孙光大、钱有根等人通过现场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乔装深入敌人内部,乃至与敌人的几度正面交锋都格外精彩,也真实再现了公安战线的危险,人民警察护卫一方的神圣职责。
其他文献
与其他审讯者不同,史蒂芬斯更擅长施加心理压力。他将“O2O号营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营造了一种诡异的安静氛围令犯人们恐惧。守卫一律穿着网球鞋,从丽肖除唧步声,造成他们随时会出现的假象。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
期刊
民国时期,许多政要高官都很怕老婆,其中,尤以汪精卫、戴季陶、张继三人为甚。汪、戴、张都是国民党元老,政治地位显赫,而他们的夫人陈璧君、钮有恒厘、崔震华更是并称为民国三大“母老虎”,她们的驯夫悍事,是当时政界的笑谈。  一、“雷公老母”陈璧君  陈璧君,原籍广东新会,1891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巨富之家。她从小关心政治,后随母亲一起加入了同盟会。1908年,26岁的汪精卫随孙中山到南洋筹款和宣传
期刊
白薇是北京曲艺团的老团长,退休后,她依然带领老同事、好友,下基层到社区义演,做公益,忙得不亦乐乎。她最小的学生3岁,最年长的89岁,人们都说她有“弟子三千,粉丝千万”。而她却说:“我这是万里长征刚迈步……”  白薇本名崔伟丽,北京人,自幼喜欢唱歌,中学时考进北京艺校曲艺班,师从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赵玉明老师,因赵老师未开山门(不收徒),后又拜在马增蕙老师门下。一路走来,至今已从艺40余年,并坚持下乡
期刊
自从听了曾国藩广开言路的意见之后,咸丰帝的书桌上就堆满了各种奏折,这个结果大出成丰帝的意料。不过,面对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清朝,还有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成丰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对此无能为力,与其垂死挣扎,不如顺其自然。很快,咸丰帝热情消减,对待大臣的上疏,也开始敷衍了事。此后,曾国藩的多篇上疏也都如石沉大海一样,杳无声息。然而,此时的政治形势却发生了急速的变化。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
期刊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曲《四渡赤水》,红军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从青年唱到暮年,打着节奏哼唱这首歌,父亲那高大威武、英勇作战的身影浮现在他的眼前。  一首父亲写的十言诗  罗新安两岁半就失去了父亲,对父亲没有太多印象。小时候,他的朋友圈里大多是革命将帅的子女,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说父亲打仗的英雄故事,一到这个时候,快乐的罗新安马上不说话
期刊
刘大为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小米加步枪》、《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巴扎归来》《人民公仆》等。  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作品集》、《刘大
期刊
齐老百万雷作源自童年经历赵忠祥、史国良妙解玄机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当代绘画史上的一位奇才,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连毕加索都对他赞誉有加!如果谈到二十世纪的中国画,齐老作品的多样性及影响力的巨大都堪称首位!  对齐白石先生仰慕已久的赵忠祥,觉得齐老一生最经典的代表作不能简单说是画虾,但他对虾“情有独钟”、“基本上是跟随了他一生!”原因就是他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农家,从小就下田地务农活,而湖南的农田大部
期刊
谦谦君子 京剧旗帜  京剧大师梅葆玖于4月25日11时在沉睡中离开人世,享年82岁。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今京剧界来说举足轻重,多年来培养了许多艺术传人。  今年春节前夕在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录制现场,笔者曾亲见梅葆玖先生。人,虽已形销骨立,但风采卓然,令满堂生辉。身段、唱腔,一板一眼,丝毫不苟,谁人不争睹,谁
期刊
儿时都被选去为毛主席献花16岁相识、相恋后便再也没有分开  这对夫妻,虽然儿时都被选去为毛主席献花,也不约而同报考中国科技大学,但在被中央戏剧学院提前录取之前并不相识。从16岁相识、相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分开。通过广播、电影、电视,他们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堪称配音主持界的大师,他们的事业与家庭充满艰辛与欢声笑语,他们夫妻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走出了美丽的人生。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
期刊
“内容为王”已经高喊了多年,这口号究竟“落地”了多少,只要检阅近些年文艺创作领域的实绩便不难得出结论。不过,内容让位于形式等“内容为仆”的例子倒是所见多矣。就影视剧而言,这露出的冰山一角尤为触目惊心,比如那些雷剧、神剧、胡闹剧,屡屡“向下”刷新着人们对于从业者道德底线的认识。  如果说“内容为王”,那么,真实生动的细节便有如“王冠”一般。我想这应该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细节之于内容的重要意义。  细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