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制度实质性缺失的理性拷问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末,澳洲成为英国的领地。为了开发澳洲,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这样既节省了英国的监狱,又为澳洲的开发输送了廉价的劳动力。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输工作。开始,英国政府按上船的人数支付运费,至于到了澳洲上岸时还有多少人活着则与船主无关。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而成,船上的设施极其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和药品,更没有医生,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而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载人,又把生活的标准降到最低限度。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是否能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那时从英国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百分之十二,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七,使英国政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
  三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往每艘船上都派了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在船上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作了硬性规定。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低,有些船上的监督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一方面行贿官员,让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官员不听从他们的话,干脆扔到大洋里喂鱼了。结果政府派人到船上,多花费了钱,照样死人。后来政府还想过对船主进行教育培训的方法,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英国政府最后想到了制度,领悟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仅按上船人数支付运费。于是政府决定改革制度,按到澳洲上岸的人数计算运费。改革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的到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从此,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相同的工作任务,在不同的制度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工作绩效。英国政府在计费制度改革前,想过多种办法,努力降低航运过程中的犯人死亡率,但最终均不奏效。究其成因,主要是缺乏制度的有效激励与监管。因为按此时的计费制度,降低死亡率对船主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提高死亡率却能使他们增加效益,所以不论指派官员监督、制订硬性生活标准,还是实施教育培训,引导船主珍爱生命,都无法达成共识,引发情感共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只有内化为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共同价值取向时,才能积极导向与规约而成为有效的制度,否则,必然产生制度的实质性缺失,导致管理失效。联想到学校的德育工作,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启示。上个世纪末传统德育实效低迷,在基础教育领域中首当其冲遭到了如潮的指责。直面德育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加强德育工作的文件频频出台,对于德育地位的强调可谓用尽词汇,德育的体系也是最庞大的,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管理到课堂行为,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各项德育的规定和要求应有尽有。所有学校也确定了“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并采取了十分系统的措施,制订出台了各项德育制度,但是德育始终无法走出低谷。理性审视德育低效,扪心自问,林林总总的学校德育制度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律信念,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了呢?毋庸置疑,学校德育制度的实质性缺失正是导致德育低效的“始作俑者”。那么,如此繁多的学校德育制度又何以会产生实质性缺失呢?
  制度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人的道德成长是德育制度建立的应然旨归。传统的学校德育制度正是在人的发展这一本位价值取向上的迷失,从而导致了德育制度的实质性缺失。首先,审视学校德育制度的制订,传统的学校德育制度是“漠视生本位”的。包亚明先生在其译著《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中曾这样描述规则:“规则就意味着不同的行动者在普遍的程序性方面达成共识,他们彼此履行着既定的规则,这种规则虽然体现约定性,但并非是外部强制、强加的制度。”而学校里所有的德育制度都是学校德育管理者(主要包括校长和政教干部)制订的,具有垄断性、指令性和单向性,并未与学生“约定而形成共识”。即使班级的学生公约,也是由班主任“越俎代庖”。学生根本不可能民主参与德育制度的制订,因为在他们眼里,制订制度是教育者的特权,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接受规约。即便有时学生“应邀”参与学校决策,也是学校出于某种需要的“官样文章”。这种领导设计、制订出来的制度,仅仅机械地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上传下达”,生搬硬套,“成人化”倾向严重,缺乏生本理念,学生道德内需不能满足,因此不会被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由于消极应付,知行脱节也就应运而生。其次,审视学校德育制度的内容,许多学校的德育制度是“压抑人天性”的,德育制度的本身就存在着不道德、不合法的问题。德育的目的不是限制和防范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享受。一些学校将《班级公约》演绎成了《惩罚公约》,对学生实行管、卡、压。一些学校规定学生课间、午间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奔跑,还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午睡期间不得如厕等等,学校过分地强调规范,以规范剪裁学生,导致学生沦为规范的“奴隶”。学生的创造性被泯灭,道德成长也就无从谈起。再次,审视学校德育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许多学校的德育制度是“唯上不唯下”的。人人都知道德育重要,但是认识归认识,行动归行动,在许多学校,素质教育是口号,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学生还是学校“挣分的工具”,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学校制订德育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许多制度花了很多精力制订好后便束之高阁,甚至连学生都闻所未闻。至于德育制度颁布后,学校更是很少去关注执行情况及效果,“雷声大,雨点小”。学校德育制度的形式化,引发了德育潜规则的滋生。学校评比三好学生,仅仅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好替三好”;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同样依据其成绩来实施处罚,这种潜规则无疑告诉学生,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均是“软”标准,而考试成绩才是“硬标准”,焉能不误导学生?此外,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同样存在着实质性缺失,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年度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往往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公开课、教学技能竞赛、学生学科竞赛等条分缕析,赋以具体的量化权值,而对教师的德育工作却没有明确的量化权值,有的只是定性的、含糊的底线要求,往往“干好干差一个样”,导致教师“学科教学倾全心,德育工作凭良心”。因此,传统德育实效低下也就理所当然了。
  教育制度是教育理念的外显。透析传统学校德育制度的实质性缺失,归根到底还是传统德育理念的本位缺失。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建构积极向上的校园道德文化,以文化熏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最终造就学生有道德的生活。而道德文化的培育,需要学校德育制度一以贯之地导航与推进。提高德育实效,必须从德育制度的根本变革开始。时至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以人为本,回归生活”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德育正努力摒弃传统德育“目中无人,脱离生活”等弊端,走进学生的心灵,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改革学校德育制度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应然诉求。
  规则是因为学生喜欢了才会去真正遵守。德育制度只有被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信服时,才会焕发活力而成为真正的道德标杆。让我们更多地从学生道德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少一些天性的压抑,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对话权,真正体现了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积极创生与现代德育理念相匹配的现代德育制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乳脂乳蛋白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乳的品质,还关系到牧场的经济效益,因此稳定与提升牛乳中乳脂乳蛋白含量对于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与牧场效益而言至关
乳房浮肿是乳房浆液性水肿。是由乳房局部、后躯静脉的血液循环障碍以及乳房淋巴循环障碍,致使乳房明显肿胀,其临床特征是乳腺细胞的间质组织出现液体的过量积累,发生肿胀的
滨河小学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25个教学班,78名教职工,1700余名学生的现代化四轨制小学。
针对新桥矿业公司井下-270m中段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采场利用高天井回风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采场和盘区通风巷道布置,提出了一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通风方式,为采矿设计
分析了矿井提升机对电控装置的要求,指出了用PLC改造TKD系列提升机的优点,给出了PLC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和组态,经现场安装、运行,表明PLC系列准确、可靠。
针对南芬露天铁矿多分期多分区开采的特点,把不同分期分区的剥岩相结合,对出入沟标高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近距离低标高运输通路,减少了矿山运营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建校五十年来,全校师生遵循“强学力行”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
北京顺义,荷兰奶业技术中心所在地。10月25日下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行在荷兰外交部长昆德斯、农业部部长戴克斯玛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陈旭的陪同下,到该中心考
河南天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南省焦作市武涉县北郭乡西余会村南.总投资2亿元.占地500亩。2014年4月20号正式投产.运营。该公司以世界先进技术为依托.整合国内外运营资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