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lin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商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为该县的农技推广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16-01
  商水县位于豫东南部,处中原腹地,全县人口113.2万人,耕地面积8.81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8万hm2,旱涝保收田5.2万hm2。近几年,由于政府对粮食生产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并积极促进增产、稳产行动的开展,加之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商水县连续8年获得粮食丰产。商水县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4万t,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1 商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商水县农技推广体系由县、乡两级组成,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有60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31人,其中种植业78人,畜牧兽医36人,农机10人,渔业7人,分别隶属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和水利局,人、财、物由各局统一管理,单独或协调开展业务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有403人,管理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负责管理人、财、物,各县局负责指导业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运行体制亟待完善
  200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基本陷入“线断、网烂、人散”的困境,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目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县级进行业务指导,但主要由乡镇政府进行管理。在人员安排、岗位设置方面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人员多从事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信访稳定以及临时性事务,在农技推广方面人力存在不足,再加上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弱,从而大大削弱了农技推广力度。
  2.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场所环境有待完善,部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除此之外,在农技基础器材方面很不完备,大多数没有配备必要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肥料速测仪以及种子纯度鉴定仪,在电脑等办公器材、教育培训设备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足问题,加之相关人员农技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服务农民的需求,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3 农技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推广力量薄弱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全县农业系统科技人员中,鲜有人员是全日制大专以上文凭,有些是通过函授方式获得的文凭,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推广教育,其含金量普遍不高。二是在人才梯队方面存在严重断层。近10年来,商水县没有录用过农技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全县最年轻的也在30岁以上。三是缺乏培训。农技人员大部分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知识结构老化,掌握的实用技能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4 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商水县财政比较困难,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更是短缺。县级农技部门全年事业费为每人1 000元,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本没有事业经费。县级农技推广经费主要来自于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之中,项目重、经费少,导致工作推进十分困难。因待遇较低,使得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情绪不高、思想不稳,直接影响农技推广的稳步进行。
  2.5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近几年,随着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多数有文化、有体魄的青壮年到城市中去工作、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据2011年数据显示,商水县外出务工农民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约46.3%,剩下的农业生产主体以老、弱、妇、孺为主,因此不仅土地耕种更加粗放,而且在农技推广方面大大提升了工作难度。
  3 建议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补充经费来源
  首先,在体系硬件实施方面做出质的改观。可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是建设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议公共财政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尤其是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硬件方面的资金支持,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所需,提高其工作效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次,补充农机推广机构的经费来源。建议将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经费纳入全年财政预算,并严格按时、足额进行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年度递增[1]。在特殊情况下,省级财政应当适当予以补助。
  3.2 完善管理体制,适当进行管理制度变革
  建议在农技推广机构及人员管理方面采用主要以县级管理为主、以乡镇政府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根据国发〔2006〕3号文件精神,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或者县、乡农技人员进行整合后,再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向乡镇派出相关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真正整合与挖掘,切实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潜能和效能[2]。
  3.3 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后备队伍建设
  根据区域划分,全县建设19个基层农技推广站,每个基层站配备5~7名农技人员,定编定岗。优化人才梯队,补充一线新鲜血液,建议选派一批大学生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选派农技人员到相关大专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与时俱进,获取更多先进的农机知识与技能,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技推广事业[3]。
  3.4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应当不断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创办不同形式的科技企业,不断推动市场化步伐。一是抓好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使他们成为科学种田的带头人。二是加强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建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发挥其社会化服务职能[4]。四是鼓励农技人员建立科技示范场,在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同时,积极开展良种繁育、种苗供应等有偿服务,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
  4 参考文献
  [1] 田国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2(1):38.
  [2] 周福余,吉美林,薛岩.海安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情况[J].中国农业信息,2014(增刊1):203.
  [3] 孙静,胡正文,惠琳.睢宁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后的变化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9):22-24.
  [4] 马旭凤.定西市安定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282.
其他文献
阐述2013年昭通市北闸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的基本情况及技术措施,并分析其取得的效果,为全镇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摘要 从移栽时间、移栽规格、分级定向带土移栽、整地开沟等方面总结了喀斯特地区高粱移栽技术,并简要阐述了其施肥技术,以期促进该地区高粱的高产。  关键词 高粱;移栽;施肥;喀斯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58-01  册亨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降低,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7′~106°12′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站在高峰时段换乘乘客聚集造成的瓶颈,带来的运营安全性能差、效率 低等问题,基于非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以网络总换乘等车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数学模
摘要 分析晚播麦田的生育特点,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導小麦的生产。  关键词 小麦;栽培技术;高产;晚播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6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已由自给性生产向高效商品性生产发展。为此,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已成为重要的战略决策。但是我国
为研究加卸载对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材料损伤状态的影响,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非线性接触理 论和Python二次开发,用全周单向受压弹簧模拟地层反力,建立二维管片一接缝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