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化学;集体教学;个体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77—0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学生已经知道的还要听,听不懂的也要听;已经会做的还要做,不会做的也要做;15分钟就能跑到目的地学生要等待45分钟才能跑到目的地的学生,等待学习,陪同学习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地方屡见不鲜了。它肯定使快得学生“吃不饱”而受压抑,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慢得跟不上,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信心。那么,教师作为执教者,應该怎样去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呢?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群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关系呢?
1.教师在思想上要承认和正视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学生一般是按年龄就近入学,在学校里通过班集体教学的形式完成了小学的学习任务。这些年龄相近的学生由于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在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要求学生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让所有的领悟、感受、认识都统一在标准的答案之下。这就出现了上述这些课堂上的情况。
2.教师要增强关注好差“两头”学生的意识。“一刀切”教学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之间差异的漠视,面向全体学生不等于全体学生齐步走。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帮助、关心和照顾。为学有余力且对教学有兴趣的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和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更好地发展。既要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和群体差异,也要研究各个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途径。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要增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课外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是为基础好的学生设置的,有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为学困生设置的,基础好的学生已经掌握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如:课前预习。像氧气,我设置的预习提纲(1)填空题,一般设置的是基础内容,如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它与碳、铁丝、硫反应的现象等,要求人人必做,这就为学困生提供了用武之地。预习提纲(2)尝试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此题架设了坡度就变为选作题了,为优等生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课时,我经常是有针对性的,在恰当的时刻进行一些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由学困生来回答基础性,铺垫性的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点难度的问题可先由中等生回答,然后由学优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最后我小结和深化。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如课后,我一般是(1)作业要分层练习, 有明显梯度,在质量上有不同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可以细批、精批甚至面批(这一方法尤其适合于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2)考后讲评,发现学困生有进步立即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要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针对有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成功者。如在习题课的讲评教学中,我意识到应让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学生自己暴露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做适度的引导和小结,将“讨论分析,探究纠错,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这条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对于思维不活跃,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学生,如果放手下去,可能不少学生无从下手,不仅浪费教学时间,更不利于思维的形成与问题解决,这时采用“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能引导学生纵横联系,由次问题联想到若干相近或相关的彼问题,由次知识点联想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其他知识点,从而拓展思路。即能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其他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同时快速提取出解决本题的规律,技巧或出错原因,并将他们与“ 知识线”或“知识网”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教师要遵循“立足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增强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力求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差距,减少学生陪同学习、等待学习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时间,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77—0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学生已经知道的还要听,听不懂的也要听;已经会做的还要做,不会做的也要做;15分钟就能跑到目的地学生要等待45分钟才能跑到目的地的学生,等待学习,陪同学习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地方屡见不鲜了。它肯定使快得学生“吃不饱”而受压抑,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慢得跟不上,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信心。那么,教师作为执教者,應该怎样去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呢?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群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关系呢?
1.教师在思想上要承认和正视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学生一般是按年龄就近入学,在学校里通过班集体教学的形式完成了小学的学习任务。这些年龄相近的学生由于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在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要求学生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让所有的领悟、感受、认识都统一在标准的答案之下。这就出现了上述这些课堂上的情况。
2.教师要增强关注好差“两头”学生的意识。“一刀切”教学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之间差异的漠视,面向全体学生不等于全体学生齐步走。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帮助、关心和照顾。为学有余力且对教学有兴趣的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和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更好地发展。既要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和群体差异,也要研究各个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途径。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要增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课外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是为基础好的学生设置的,有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为学困生设置的,基础好的学生已经掌握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如:课前预习。像氧气,我设置的预习提纲(1)填空题,一般设置的是基础内容,如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它与碳、铁丝、硫反应的现象等,要求人人必做,这就为学困生提供了用武之地。预习提纲(2)尝试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此题架设了坡度就变为选作题了,为优等生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课时,我经常是有针对性的,在恰当的时刻进行一些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由学困生来回答基础性,铺垫性的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点难度的问题可先由中等生回答,然后由学优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最后我小结和深化。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如课后,我一般是(1)作业要分层练习, 有明显梯度,在质量上有不同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可以细批、精批甚至面批(这一方法尤其适合于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2)考后讲评,发现学困生有进步立即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要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针对有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成功者。如在习题课的讲评教学中,我意识到应让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学生自己暴露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做适度的引导和小结,将“讨论分析,探究纠错,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这条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对于思维不活跃,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学生,如果放手下去,可能不少学生无从下手,不仅浪费教学时间,更不利于思维的形成与问题解决,这时采用“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能引导学生纵横联系,由次问题联想到若干相近或相关的彼问题,由次知识点联想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其他知识点,从而拓展思路。即能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其他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同时快速提取出解决本题的规律,技巧或出错原因,并将他们与“ 知识线”或“知识网”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教师要遵循“立足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增强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力求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差距,减少学生陪同学习、等待学习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时间,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