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习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鲜明特征,这正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精神。其中组建好课题组并形成合作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目前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步骤,无法迅速地、准确地把未知信息和已有的认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研究起点,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往往具备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使之成为了合作小组中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学困生因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形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未能发挥特长;人员没有优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合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机制。而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协同合作,集思广益,特别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研究性学习中小组组合形式和合作形式要求更高。
二、合作学习的探究目的
通过研究建立有效地、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凸显学生个性,体现学科特色。建立有效的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摸索处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技能的掌握,不断提高探究水平。改变教师的职业观,构建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真理的探究者和追求者。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
1.学习原则。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完成研究任务。以活动式组织为主。 组织方法要从讲授教学为主变以活动为主,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讨论、争辩、实验、练习、思考、观察、制作、等方式手、口、脑、耳、目并用,自主获得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注意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获取,因此要贯彻个别化教学的思想,设置不同程度的课题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按不同尺度进行评价。实现自我反馈。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应立即交给学生结论、答案和研究步骤,不要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自己走。让学生有质疑、反对的权利,让学生自己提方案,并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2.协作互补原则。小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交流讨论中教师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讨论中先学习后协商,先组内后组外,把个人学习变为集体共进、共享,形成合作、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有巩固小组合作的措施。要有小组研究目标,进行集体评价,注意帮助薄弱小组,小结时要包含对协作互助典型事例表彰与鼓励。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差生都获得关照,使优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注意纠正角色固定化,关照消极学生。让学生既要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形成特色互补。
3.意义建构原则。认知结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学习的新知识,通过重新编码和加工,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建立、扩充新的认知结构就叫做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应注意:课堂教学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上。不要面面俱到,巨细无遗都要讲到、学到。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有足够的疑问去进行研究性学习。注意“情景”的设置。在研究性学习中,把教研活动置于一定知识更新背景、场所环境、信息材料的充分准备之中。教学中要联系必要的旧知系统,强调知识的“外化”—即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及时的练习反馈。注意把媒体的选择权利和使用权交给学生,并交给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注意知识的网络化。注意对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使知识形成网络架构。
由于该主题的学习较为复杂,因此该合作学习的安排,从提出问题到提出猜想和假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现象的分析,从结论的得出到反思、拓展和延伸,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每个小组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是全组参与,更扩展到全班参与。不追求一堂课的完美,不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当合作学习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乐趣时,才算得上真正的合作,而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才能有效参与。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
一、目前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步骤,无法迅速地、准确地把未知信息和已有的认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研究起点,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往往具备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使之成为了合作小组中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学困生因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形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未能发挥特长;人员没有优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合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机制。而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协同合作,集思广益,特别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研究性学习中小组组合形式和合作形式要求更高。
二、合作学习的探究目的
通过研究建立有效地、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凸显学生个性,体现学科特色。建立有效的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形式,力求更好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摸索处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技能的掌握,不断提高探究水平。改变教师的职业观,构建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真理的探究者和追求者。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
1.学习原则。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完成研究任务。以活动式组织为主。 组织方法要从讲授教学为主变以活动为主,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讨论、争辩、实验、练习、思考、观察、制作、等方式手、口、脑、耳、目并用,自主获得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注意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获取,因此要贯彻个别化教学的思想,设置不同程度的课题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按不同尺度进行评价。实现自我反馈。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应立即交给学生结论、答案和研究步骤,不要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自己走。让学生有质疑、反对的权利,让学生自己提方案,并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2.协作互补原则。小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交流讨论中教师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讨论中先学习后协商,先组内后组外,把个人学习变为集体共进、共享,形成合作、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有巩固小组合作的措施。要有小组研究目标,进行集体评价,注意帮助薄弱小组,小结时要包含对协作互助典型事例表彰与鼓励。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差生都获得关照,使优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注意纠正角色固定化,关照消极学生。让学生既要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形成特色互补。
3.意义建构原则。认知结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学习的新知识,通过重新编码和加工,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建立、扩充新的认知结构就叫做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应注意:课堂教学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上。不要面面俱到,巨细无遗都要讲到、学到。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有足够的疑问去进行研究性学习。注意“情景”的设置。在研究性学习中,把教研活动置于一定知识更新背景、场所环境、信息材料的充分准备之中。教学中要联系必要的旧知系统,强调知识的“外化”—即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及时的练习反馈。注意把媒体的选择权利和使用权交给学生,并交给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注意知识的网络化。注意对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使知识形成网络架构。
由于该主题的学习较为复杂,因此该合作学习的安排,从提出问题到提出猜想和假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现象的分析,从结论的得出到反思、拓展和延伸,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每个小组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是全组参与,更扩展到全班参与。不追求一堂课的完美,不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当合作学习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乐趣时,才算得上真正的合作,而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才能有效参与。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