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以科技打造品牌,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起来,更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人称“土豆院士”的朱有勇,曾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创新利用热区资源开发冬季马铃薯产业,带领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老百姓脱贫,造福一方。如今转战乡村振兴战场的朱有勇,战斗的武器依然是科技创新。
  “我们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最后决定种冬季马铃薯。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环境等资源条件来定产业,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产业要对接上市场。假设我们能种出来,但卖不出去,农民不能实现增产增收,那就很头疼。”这是朱有勇种植冬季马铃薯的切身体会。
  为了更好对接市场需求,他利用科技手段,培育出冬季马铃薯,通过错季种植,让冬季马铃薯成为澜沧县独特的品牌。“这里有的东西其他地方没有,或者其他地方有但质量都没有这里好,这样产品在市场上才能站住脚。”
  澜沧县,是朱有勇定点扶贫的地方。该地区在地理上是热区,气候与中南半岛相似,没有春夏秋冬,只有雨季和旱季,冬季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充足,同时降雨较少,病、虫害极少发生,又靠近澜沧江,水量充足,适合种植冬季蔬菜;在行政区划上是边境少数民族直过区,土地辽阔,适合大面积种植,但唯一的缺憾是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为此,朱有勇没有选择辣椒、番茄等蔬菜或水果,而是选择了市场空间最大的冬季马铃薯。冬季马铃薯冬天种,春天收,每年2月份到5月份之间上市,而这期间市面上都没有新鲜的马铃薯。
  “我们的马铃薯到5月初就全部卖完了。每亩地农民可以生产三吨以上的马铃薯,前些年3000元一吨,农民一亩地一个冬天就有八九千块钱的收入。边疆土地多,一家人种植10多亩,就致富了。”“科技镀金”后,小小的马铃薯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冬季马铃薯最大的科技創新,就是利用冬季生境特点与冬季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这一关键点进行创新。朱有勇认为,在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利用科技创新打造过硬的地方产业品牌,首先是通过科技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其次是通过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品牌,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云南边疆过去从未种过马铃薯,我们驻村的村民都没见过马铃薯长什么样子。过去他们是能种出什么来就种什么,现在反过来了,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去种什么。”随着国家在农业上的转型,朱有勇的努力也从追求高产转变到了追求高质量。“因为路途遥远,只有优质优价,才卖得出去。如果大量追求高产,质量不好也卖不出去,所以关键是把品牌做好,把质量做好。”
  朱有勇在云南的其他扶贫产业林下三七、林下黄精等走的也都是这条路,有些甚至做成了地理标志品牌。“在乡村振兴中,一定要做最高品质的产品,研发高端品种,生产高端产品,以高质量打造市场品牌。”
其他文献
本发明领域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纳米透湿、透气复贴面料。该种纳米透湿、透气复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透气层和纳米透湿层,所述纳米透气层和透湿层复贴成一体,所述纳米透气层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纳米透湿层表面上覆蓋有透湿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透湿层上有序的排列有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孔径小于50纳米。本发明的纳米透湿、透气复贴面料通过复合,其透气量达5000~8000克/m2,每24小时,耐低温 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考生与高校生自我肯定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自我肯定意识量表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03名全日制高自考生(自考生)和256名普通高校生(高校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①自考生的心理性(t=7.15)、社会性应激(t=4.06)及应激程度(t=4.83)高于高校生(均为P<0.001),生活质量低于高校生(t=6.42,P<0.001);②自考生自我充实和自我封闭2个因
期刊
2021年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本届服贸会将举办“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等五场高峰论坛,193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  今年的服贸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朋友圈”再扩大。2020年,服贸会共有14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报名参展参会。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53个,企业数则比上届增长了52%。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占比18%,
期刊
【村民住别墅开豪车!#北大才子带领全村数字化养猪增收10倍#,有人年入百万】1999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开始卖猪肉,嘲讽声令他道歉:“我给北大抹了黑。”后来,陆步轩加入学长陈生的土猪品牌,在广东湛江官湖村建立养猪基地。通过数字化养殖,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官湖村增收10倍,200多户村民住上别墅,有人年入百萬,90后研究生也跟他下乡加入养猪行列。陆步轩说,希望用知识改变养猪行业。
期刊
9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称南海海洋所)"实验6"综合科学考察船从广州新洲码头起锚,开启首次航行。它将赴珠江口—南海北部海域执行多学科综合观测重要科学任务。本科考航次由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持。
期刊
2021年8月31日,2021世界5G大会在北京亦庄拉开帷幕。在5G建设与产业发展提速之际,2021世界5G大会以“5G深耕,共融共生”为主题,旨在助力5G从加速建设、深化应用到融合发展进程,推动全球5G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创新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产业”“经济”“创新”等关键词,共商全球5G未来发展大计。  據了解,本届大会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1500余位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
期刊
这个时代,每一天,每一年,都是新的。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深度交互,新技术和新产业产生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具有颠覆性影响的科技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又一次为创新发展划出了极为细致的重点。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  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表达这个观点,但这一次的表达让更多平凡的人有了清晰的奋斗方向。  在供求关系日益复杂
期刊
出门不需要带充电器和充电宝,通过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听起来像科幻片的场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变化的规律,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9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主刊。审稿人评价这项工作是“储
期刊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是国家安全的根基。而助力中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杂交水稻,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那么,如何通过杂交水稻育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对于粮食安全,谢华安建议:国家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下阶段性的大目标,粮食要丰产;粮食种植面积要有保证,红线不能突破。  丰产,与年年增产不同,从育种的角度而言,就是要育成生产效率和产量最高的品种,而非产量
期刊
9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公开发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下简称"‘悟空’号")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此次公开发布的是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共99864个事例,以及与其相关的卫星状态文件,共1096条记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