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船舶制造行业是海洋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可以说谁掌握了海上交通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竞争不断加速的环境背景下,各个国家在海洋交通运输领域都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对船舶制造工业进行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前言:船舶制造业是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经济开发等领域深入性研究的基础。结合船舶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生产制造产业成本规划,不仅可以保障产品制造品质,还可以节约建造成本。因此,关于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船舶制造业中的应用探究,将为我国航海技术产业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品质的资本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船舶制造业中,可实现建造成本的科学优化调整。
1船舶制造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1.1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缺失
(1)缺乏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分析船舶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可以发现其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贸易情况紧密相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此外,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行业需求变化难以准确预测,短期内经常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国际贸易活动呈季节性波动,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生产施工耗材、动能投入及环保要求导致建造成本逐年升高,造成船舶制造项目进入微利时代,也对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船舶制造项目需选择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成本管理工具。
(2)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船舶制造项目没有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成本管理工具,也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相关的成本管理体系制度,现有的基本规章制度,如费用审批报销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远远不能满足船舶制造项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需要。
(3)管理粗放,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目前,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数据归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成本费用只是笼统进行归集,未能准确细化区分。比如各种能源消耗、人工成本未能真正实现在单个项目制作过程中实现有效分摊,对精准分析生产投入成本造成困难,再比如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生产性耗材容易混用,缺少有效监督管理,出现不能反映生产成本真实投入情况。
1.2成本管理的应用程序不健全
成本管理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阶段;事中成本控制阶段;事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阶段。目前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普遍重视对制造项目成本的事后核算及分析,对事前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管理关注不够,也没有从项目初期开始重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导致后期目标成本控制费用核算和实际使用费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既缺乏成本支出前的整体规划,也缺乏成本支出后的绩效考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支出前的规划、过程中成本支出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优化路径
2.1 提升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
一要重视人才。新时代船舶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竞争核心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方面,企业要抓住高级管理人才,通过组建高质量管理团队,夯实质量管控基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应对现场复杂的工序流程,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减少现场返工和无效劳动,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另一方面,企业要构建一支具有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生产人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并通过优化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员工质量担当意识和成本节约意识。另外,要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交流活動,融入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控制技巧,促进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一线人员有效沟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共同提高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绩效,从而提升现场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要完善制度。质量是船舶制造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降低船舶制造项目成本,必须将实际的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影响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一,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质量分析技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准确地找出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关键环节和因素,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因素“对症下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整体的船舶制造质量。第二,可以通过质量分析与评定要求的提高,来提高对船舶质量控制的管理程度。通过全面掌握施工人员资质持证情况,优化对施工班组人员的配备,通过传帮带等现代化的人才团队建设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新老员工对于生产质量的自主管理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从本质上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同时节省质量管理成本和制造成本。
2.2 提升船舶制造生产成本意识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仅仅要包括显而易见的生产性耗材、人工成本,还要将企业设备折旧、生产设备利用率等隐性成本纳入到成本消耗中来;同时要加大设计研发人员的成本意识,只有制定了规范的生产技术施工图纸和工艺流程,保证图纸质量,才能达到设计、人力、能源、材料各方面优化配置,降低工人劳力投入和施工强度,促进现场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将现场制造成本降到最低。生产目标成本模式的科学调节,不仅要对船舶生产制造各环节成本进行跟踪性指导,还需在生产成本分析中实行局部而有效的目标控制,及时分析、阶段性总结,按照项目成本目标策划进行适时调整,确保项目制造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2.3船舶制造生产成本分析与具体化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生产中融合,需要合理地进行生产成本的细化解析,增强系统运作的科学性、实用性。一般来说,细化分析的生产成本因素包括: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控制方法、以及后续作业成本考核三个层次。
具体而言,一是在确定船舶本周期生产制造的具体目标后,实行作业具体环节的总结与分析;二是初步核算人工、生产设备、生产物料消耗等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比例;三是将预期作业目标与实际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最终得到船舶生产制造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标。
2.4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展,“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船舶制造项目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优化企业制造成本控制,主动发展信息技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准确提供各项资源、作业、成本动因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
3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研究船舶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有利于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因地制宜进行管理提升,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制造项目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在船舶制造领域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桦.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试油成本管理模式构建问题解析——以BZ井下试油工程作业部为例[J].经贸实践,2018 (20) :178;180.
[2]华闲.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制造业的运用[J].现代企业,2018 (10) :18-19.
[3]杜振英.ERP模式下军工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探析[J].财会学习,2018(4).
关键词: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前言:船舶制造业是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经济开发等领域深入性研究的基础。结合船舶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生产制造产业成本规划,不仅可以保障产品制造品质,还可以节约建造成本。因此,关于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船舶制造业中的应用探究,将为我国航海技术产业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品质的资本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船舶制造业中,可实现建造成本的科学优化调整。
1船舶制造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1.1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缺失
(1)缺乏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分析船舶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可以发现其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贸易情况紧密相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此外,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行业需求变化难以准确预测,短期内经常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国际贸易活动呈季节性波动,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生产施工耗材、动能投入及环保要求导致建造成本逐年升高,造成船舶制造项目进入微利时代,也对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船舶制造项目需选择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成本管理工具。
(2)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船舶制造项目没有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成本管理工具,也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相关的成本管理体系制度,现有的基本规章制度,如费用审批报销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远远不能满足船舶制造项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需要。
(3)管理粗放,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目前,船舶制造项目成本数据归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成本费用只是笼统进行归集,未能准确细化区分。比如各种能源消耗、人工成本未能真正实现在单个项目制作过程中实现有效分摊,对精准分析生产投入成本造成困难,再比如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生产性耗材容易混用,缺少有效监督管理,出现不能反映生产成本真实投入情况。
1.2成本管理的应用程序不健全
成本管理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阶段;事中成本控制阶段;事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阶段。目前船舶制造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普遍重视对制造项目成本的事后核算及分析,对事前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管理关注不够,也没有从项目初期开始重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导致后期目标成本控制费用核算和实际使用费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既缺乏成本支出前的整体规划,也缺乏成本支出后的绩效考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支出前的规划、过程中成本支出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优化路径
2.1 提升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
一要重视人才。新时代船舶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竞争核心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方面,企业要抓住高级管理人才,通过组建高质量管理团队,夯实质量管控基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应对现场复杂的工序流程,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减少现场返工和无效劳动,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另一方面,企业要构建一支具有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生产人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并通过优化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员工质量担当意识和成本节约意识。另外,要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交流活動,融入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控制技巧,促进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一线人员有效沟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共同提高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绩效,从而提升现场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要完善制度。质量是船舶制造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降低船舶制造项目成本,必须将实际的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影响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一,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质量分析技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准确地找出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关键环节和因素,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因素“对症下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整体的船舶制造质量。第二,可以通过质量分析与评定要求的提高,来提高对船舶质量控制的管理程度。通过全面掌握施工人员资质持证情况,优化对施工班组人员的配备,通过传帮带等现代化的人才团队建设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新老员工对于生产质量的自主管理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从本质上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同时节省质量管理成本和制造成本。
2.2 提升船舶制造生产成本意识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仅仅要包括显而易见的生产性耗材、人工成本,还要将企业设备折旧、生产设备利用率等隐性成本纳入到成本消耗中来;同时要加大设计研发人员的成本意识,只有制定了规范的生产技术施工图纸和工艺流程,保证图纸质量,才能达到设计、人力、能源、材料各方面优化配置,降低工人劳力投入和施工强度,促进现场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将现场制造成本降到最低。生产目标成本模式的科学调节,不仅要对船舶生产制造各环节成本进行跟踪性指导,还需在生产成本分析中实行局部而有效的目标控制,及时分析、阶段性总结,按照项目成本目标策划进行适时调整,确保项目制造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2.3船舶制造生产成本分析与具体化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生产中融合,需要合理地进行生产成本的细化解析,增强系统运作的科学性、实用性。一般来说,细化分析的生产成本因素包括: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控制方法、以及后续作业成本考核三个层次。
具体而言,一是在确定船舶本周期生产制造的具体目标后,实行作业具体环节的总结与分析;二是初步核算人工、生产设备、生产物料消耗等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比例;三是将预期作业目标与实际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最终得到船舶生产制造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标。
2.4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展,“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船舶制造项目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优化企业制造成本控制,主动发展信息技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准确提供各项资源、作业、成本动因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
3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研究船舶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有利于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因地制宜进行管理提升,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制造项目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在船舶制造领域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桦.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试油成本管理模式构建问题解析——以BZ井下试油工程作业部为例[J].经贸实践,2018 (20) :178;180.
[2]华闲.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制造业的运用[J].现代企业,2018 (10) :18-19.
[3]杜振英.ERP模式下军工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探析[J].财会学习,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