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变奏(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的诗人可能闷闷不乐,
  平淡无奇、舌头打结地坐在那里。
   ——罗伯特·洛威尔
  童诗拾遗
  大象甩鼻嗡声问:“管理一个公司,
  和给星星开会,哪个更有趣?”
  小猪吧唧吧唧拱食,不肯抬头:
  “一样的,一样的……”
  小朋友忽闪着大眼睛:“星星,星星!”
  小狐狸之忧伤,一会儿肉色,
  一会儿翠绿。它不想回答这问题。
  童诗别册
  童诗,按约定总得有点可爱。
  男孩长面包香长长弯角,
  女孩,清水中洗过的彩虹模样——
  我们,在溪边一起蹲下来,
  看水草根旁细密、晶亮的蛙卵时,
  就不抽象了。更何况越过你
  小小肩头,阳光入水,
  它涌动的手掌,贴着蛙卵,
  像捧起针尖密集的跳动、膨胀。
  孩子们和你我都不可能永远
  抽象。小锡兵,小土獾,
  小弹弓的弧度……一起钻被窝吧,
  水会画梦。水,是梦的血。
  梦中的鹅卵石青蛙一样叫,
  女孩的早餐,爸爸煮嫩白豆浆。
  另一首童诗,另外一首吧。
  夜的迷惑,硬币一样,储存在
  逐渐长大的身体里。直到
  有一天,我们学会了技艺:
  那流水般钉入世界的炸裂、欢畅。
  童诗日历
  兔兔在一根孤零零青草旁,
  不知怎么下嘴——
  她天生小习惯是一吃就吃个满嘴。
  兔兔舌头细腻,却没那么细。
  清晨爸爸用电瓶车载兔兔
  上学。贴紧爸爸后背,
  那里一团将熄的炭火暂时未熄。
  兔兔听到里面一池寒潭
  晃荡的声音、努力冒泡的咕咕声。
  动物园义务教育功力真深厚,
  屋顶覆满纯白貂皮。
  兔兔的好同学有:小鼹鼠,
  小水蛇,小秃鹫,小猫咪……
  “有教无类,勇猛精进”
  校训在作息表上,笔划状如荆棘。
  班主任,丛林围猎学特级教师,
  享用集贤院专家津贴,
  实际上更精于逃逸——
  午餐时间,一根孤零零的
  青草坐餐盘上,兔兔,无从下嘴。
  肚子咕咕叫的兔兔,放学后
  没等来橘色蚂蚱电瓶车。
  暮色渐合。暮色已忘记是否
  吞下了什么,比如兔兔爸爸之类
  ——暮色舌头细腻,却没那么细。
  童诗云图
  雪水沿山坡的一面向土壤里
  渗透,另一面,村落的
  菌群,阳光抚触下撑起炊烟纱帐。
  我们下山时看见的野牛蹄印,
  已不在原来的位置。
  什么力量移动了。小土狗
  埋头学习。尘埃,最安静的微光。
  初春道旁,牵牛花必然绽开,
  缠湿润篱笆上。小土狗
  不太理解:为何花朵喷涌,
  恰好就是村里姑娘画出的形状?
  入夜,向某处奋勇吹响……
  小土狗的神学老师,青瓦屋顶,
  此刻额头的横纹亮堂堂:
  尘世之所并非毫无来由。
  星群,在看似不动中飞速旋动,
  远远地,联结成虚空中
  永远也望不到边的蜂巢形状。
  更多的教育,塑造喉咙。
  小土狗朋友千千万,尾巴都是
  船桨;大忠贞,与小愤怒,
  皆凝成火焰之鞭:“汪,汪汪……”
  雪水,沿山坡一面向土壤里
  渗透,我们下山时醒悟:
  这山,原是梦中耸立起来的月光。
  童诗仿制
  鹭鸶的长腿杆细而又细,
  全因为精确的热情
  收束着她的身体。不是清瘦,
  不是为了探入水田里
  螺蛳壳之涡线微缝,
  而进化出笔直、尖利铁丝——
  或许,强烈的隐秘修士,
  绝不允许随身认识论
  赘余,在宽翅星群般扇动时,
  从腋下,从气流翻涌
  回环中,膨出一丝一分:
  所有气泡,必须一一粉碎。
  似乎没有任何家禽听过
  鹭鸶鸣叫。小鸭的
  嘎嘎声,连自己都觉得胖胖的。
  圆臀部摇摇摆摆呀,
  小鸭和小鸭排成一排去
  河滩觅食,尤其是温暖的。
  摇摆,小圆臀,河风中
  贴着乱草黄石模糊贡献的部分,
  神秘的人性之诗的部分。
  小猫咪,默想鹭鸶之飞
  与小鸭合体,沙发上团着,
  瞳孔里,亮起幽绿的直立松针。
  童诗选修
  树枝颤动,猫头鹰,被一阵
  模糊诗意激灵。身子
  扭一下醒来?不,白日浮泛,
  轻摇适合假寐,不必张嘴轻易换气。
  又清又冽的溪水中,熊爸爸
  帶着两个湿透的宝贝,
  刚刚成功地抓到三条细白鳞甲鲜鱼。
  熊掌上正刺拉拉扭摆呢;
  森林更深处,连骚动都具有
  滚石质地,黑浆果果汁,
  凉丝丝的,粘满麋鹿好看的嘴唇——
  此刻人世,几个边缘诗人
  聚会结束。数个小时,
  他们,忘了向其中一位诗评家
  数月前的好行为表达敬意:
  浓雾缭绕的悬崖上,救下一轻生者。
  他们散去,其中一斑鬓者,
  念及于此,将为此羞愧一阵子。
  从聚会中归家的火焰之唇,
  将看见抱在一团橘雾中的妻子,
  正优雅地忘掉一件事:
  丈夫的体检报告,今天出炉。
  他们曾经语调柔暖地讨论过可能:
  上一次报告中的山河疮痍,
  少许坏习惯,是否会显示加深——
  我们忘掉的参差,氤氲为猫头鹰
  白日睡意。熊宝宝哇哇叫,
  掌上好闻的鱼腥味,种种痛喜
  与水响,正回环成枝头黑浆果的摇曳。
  童诗指纹
  “你有松露之变。我有自由,
  裸身穿斑点绒厚睡袍,
  在自己家地板上,踱来踱去……”
  妈妈,带锁日记本上记录着,
  小囡囡坐客厅地毯,玩乐高积木。
  益智之举,如一滴淡墨汁,
  扩散在看不见的水里。
  嗡鸣。各几何块体,留囡囡指纹。
  囡囡玩积木,时如高人遣兴,
  嘟小嘴细细问:“妈妈,
  可不可以喊这个小鹿‘妈妈’呢?
  她冲我眨眼,和你一样好闻。”
  橙树下的黑松露,连同地下
  粗野的矿石醒来。妈妈
  光锥样照见过,那时,她还是少女。
  “人成年后指纹就僵了,不再
  变化。囡囡指纹是暖的,
  即使在积木块上,它还在长,活的。”
其他文献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材:课程思政:教学建议  1引言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全面修订工作,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开启了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征程。核心素养课题组集体攻关,历时三年并经权威审议,最终于2016年形成研究成果——《中国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1深度学习  物理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让他们全身心积极参与、挑战问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物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4个要素分别是:单元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以及持续性评价。单元学习主题指以某一核心知识为主体进行组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目标,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关键词:中美教材:高中物理;例题:教材比较  1引言  1.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在例题呈现方式上的异同点,例如:在题干中是倾向于直接给出物理模型还是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描述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物理模型?例题是否给出配图以使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例题的难度水平是否一致?另外,例题与习题最大的不同在于教材给出了例题的解答过程,对学生来说,是解题方法的示范,那么中美教材的例题在解答过程中又有
关键词:创新小实验:多媒体技术:习题教学  小实验是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成简单、方便、可见度高的微实验教具所进行的实验。巧妙利用小实验微教具组织物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定性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融合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突破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某些难点。本文以“固液压强的综合计算”为例,阐述创新小实验如何与多
关键词:试卷命制:高考评价体系:四维细目表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标志着高考将进入“无考纲时代”。脱离了考纲束缚的高考物理试题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围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关键词:科学思维:教学策略:测评:研究综述  思维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科学思维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突出了科学思维这一课程目标,由此,科学思维再次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不过,鉴于思维的复杂性、模糊性,一些重要問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否则将会影响科学思维教学的落实。比如,科学思维的内涵和类型、科学思维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材对比;核心素养:人文精神  2020年12月,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开展教研活动,其间多位老师对“牛顿第一定律”一节课进行同课异构。笔者学习后,结合自己与刘老师的同课异构课进行思考,并从教材研析、教学设计、课堂导人、教学内容剖析、史实资料挖掘、实验素材开发等方面对上述课例进行对比,以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艺术性。  1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探讨教材理念变化  学生初
瓦檐水,点点滴。  ——民谚  第一章 上下  要经历什么,才会有如此轻轻地落下  桃花,雨。一切正在上场  又在天空下滑落。春天的桃红  在雨天里一闪。  远处的禅寺,轮廓清晰  求签人,在上坡的路上。  怀抱巨大透明的水滴。  她的身后,炊烟静止  挂在后山上的村寨  正缓缓沉落  春天,一些上升的物事  正无法自圆其说。  飞鼠,划过暮春的湖水  她说,不要作痉挛之舞。  要……亲切地  落
前一段时间,重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技术哲学》(让·伊夫·戈非,商务印书馆)。这本书以技术为对象,讨论了技术的本质及其认识论、方法论,其谈论的触角延伸出当代的一些技术哲学类的专著之外。重读这本书唤醒了早年间我对诗歌的一部分思考的记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诗人应该怎样承接人类从田园生活转向后现代生活的断裂?  诗歌的世界诞生于农耕时代生活的诗意,也诞生于科学技术尚在沉默之时。中国的诗歌尤其如此。“断
诗与巫术  诗最初肯定与巫术有关。因为就是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一首神采飞扬的现代诗中,偶尔窥到它“空穴来风”的神秘本性。只是,当大工业时代到来,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写诗的人像被遣散的神一样,消隐在了各行各业中——这种曾披发跣足的巫性,便因为失却了与原始旷野和露天生存的联系,而逐渐萎顿,几近于被挤对到了岌岌可危的尘俗边缘。现在,诗更多寻求一种理性上的帮助和支持;在一种向内翻转而又永恒局促如斯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