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超
旅德青年钢琴家,古典音乐新贵。16岁以最小年龄获得高松国际钢琴大赛铜奖;23岁获得法国诺曼底欧洲钢琴大赛特等奖:获得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博士学位(Konzertexam)的艺术家。扎实的功底,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奏风格和音色控制力被法国国家古典音乐广播电台誉为“拥有调色板一样声音的钢琴家”。2019年应华语乐坛实力歌手汪苏泷邀请,跨界合作爱奇艺自制综艺《我是唱作人》录制。
王超是谁?在钢琴专业领域和钢琴爱好者心目中,这个重名几率颇高的名字,却是一个让郎朗、李云迪都略微显“老”的闪亮的名字。
粉丝们对他29年的人生经历如数家珍:
4岁开始学琴,18岁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年后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6岁时以最小年龄参赛者获得日本高松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后,又接连赢得了希腊缪斯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法国埃皮纳尔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瑞士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保罗·斯特莱特”特别奖,德国柏林阿图尔·施纳贝尔钢琴比赛第一名;2008年求学德国,6年间在10余个国际级钢琴比赛中获奖,2013年成为欧洲诺曼底钢琴大奖赛首位特等奖得主;2014年以满分成绩拿到硕士毕业证书,继而又拿到博士学位;2016年开启在国内首度巡演……近些年,王超这个名字活跃在世界各地,俨然成为国内琴童和家长心中新的偶像和目标。
4岁那年,爱好古典音乐的父母给王超买了一架钢琴。当时父母并不确定要让王超走专业道路,只是以培养兴趣爱好为初衷,没想到这独木桥王超一走就是20多年。
刚开始摸琴,王超听的是一套音乐故事的卡带,“讲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西班牙花园的故事,配上相应的古典音乐做背景”。每天早上7点多到学校上文化课,中午11点放学回家练琴,练大概40分钟,然后吃饭,吃完饭再去学校,开始上下午的文化课,下午5点放学到家后先练琴,練到6点多吃饭,吃饭的时候如果正好赶上有动画片可以扫两眼,之后继续练琴到9点,然后写作业、睡觉—从此,王超的生活开始周而复始。然而天赋使然,旁人觉得枯燥无味的幼年练琴经历在王超看来并不痛苦,反而充满了乐趣。“长大后我问过我母亲,学琴这么苦,为什么让我走这条路?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总能得奖’。”王超笑道。“我最享受的是在台上演奏的感觉,从小就知道,为了台上那几分钟,在台下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6岁时,王超便开始参加少儿钢琴比赛并频繁获奖,小时候会争强好胜,把每次比赛都当作挑战。小时候王超曾因为一次比赛一个评委把最高奖颁给了他的学生而非自己而在领奖台上对评委怒目相向,长大后拿不拿奖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2008年度过了自己的成人礼后,王超求学德国,考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米歇尔-安德烈斯和法比奥-比蒂尼。两个迥然不同的钢琴家带给了他更多样化的诠释角度,加上受到欧洲文化艺术的耳濡目染,他的演奏更趋于成熟。欧洲求学经历带给王超最大的改变是他变得更加专注了,欧洲的环境艺术气息很强,良好的音乐氛围造就了音乐更加本真,做纯粹的音乐也成为王超所追求的目标。
毕业之后,王超没有急于回国发展,而是继续在柏林艺术大学随名师深造,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又即将拿下博士学位。2016年9月,王超终于把个人国内首度巡演放在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及北京中山音乐堂。
生活中的王超性格内向,从小不爱说话,也不太会表达自己,音乐带给他的除了陪伴,更是一种情绪的出口。日常除了钢琴,王超还喜欢看电影、看画展、看戏剧和听相声,在他看来,现代人在忙忙碌碌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也需要被填补。任何—种艺术形式,都能让人从中汲取力量,释放情绪。
目前除了巡演,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也在筹备之中,整张专辑分为经典、原创、跨界三个部分。身为90后,王超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除了古典音乐,他还是周杰伦和李健的粉丝,心中一直藏着一个跨界梦。不久前的综艺节目《我是唱作人》中,他就应汪苏泷邀请,成为节目中首个跨界亮相的古典音乐家。
“古典音乐在国内来讲还是蛮小众的,不像流行音乐。但热爱古典音乐的人,一爱就是一辈子,跟流行音乐完全不一样,所以怎么能够让已经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听到一些不同的东西,让古典音乐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得到更多认同,是我这几年想要做的事。”一个集实力与颜值于一身的年轻音乐家会给古典音乐带来怎样的新鲜改变,令人拭目以待。
比起天赋,王超更认可自己的勤奋,他更愿意旁人看到他成功背后的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重新站起来,而不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一路顺风顺水的钢琴天才。采访中,他向记者说起了他欧洲求学时的迷茫以及如何走出迷茫。一个已经屡获大奖的、有着光环的年轻钢琴家,甚至经历了放弃原本所有技巧,把自己重新归为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的阶段,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断腕重生之后,王超变得更强大了。
年少时候,王超特别喜欢周杰伦和蔡依林,他记得在一次采访中,有人说蔡依林是“天才”,Jolin回应道:我才不是天才,我是“地才”!
没有人天生优秀,天赋只是噱头,请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