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自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由联想;积极想象;悦纳自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50-03
  【活动理念】
  本课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自由联想和积极想象技术,自由联想可以使潜意识意识化,积极想象则是直接获取无意识的技术,能建立积极的情绪色调。还运用了叙事疗法的建构技术,从叙事的文本中寻找有意义的“亮点”,重新建构生活的意义、体验和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达到搁置“问题”叙事,建构健康叙事。其他还运用了群体动力学理论,符号互动论及积极心理暗示技术。
  本课主要活动过程中的绘画环节和想象故事环节是用了积极想象和自由联想技术,修改故事环节是用了构建技术,开始的热身活动和求助环节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合作绘画环节依据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本课的题目及结尾的诗歌都有积极心理暗示作用,暗示学生用正向信息代替负向信息。过程中也有多次类似的暗示。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自己的方式方法,培养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验自由联想的绘画方式,获得成功的喜悦,加深自我认识,悦纳真实的自己,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联系自我想象故事,建构健康叙事模式,培养积极的自我信念,有问题学会求助。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由联想绘画觉察自己潜意识,加深自我认识,悦纳真实的自己。
  难点:搁置“问题”叙事,建构健康叙事。
  【活动方法】
  自由联想绘画、自制OH卡牌联想故事、两人或三人合作,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A4纸、画笔。
  课前说明:心理课的绘画不要求绘画技巧,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可以。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心手相连
  教师:同学们一起玩一个益智游戏,这个游戏能带给你快乐和力量。先活动一下胳膊。请大家伸出你的一只胳膊,将胳膊当成一条线用,直线或者曲线。和旁边同学的胳膊组合一下,看看可以组成什么图案呢?一个小组的同学胳膊可以组合成什么呢?
  教师关注个别学生、个别组,对组合出的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图案,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强调正向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堂主题。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展示学生组成的美好象征意义的组合,做出示范。
  二、团体转换阶段:绘画阶段
  (一)绘画活动指导语
  现在请你看着你面前的纸,尽管只是一张白纸,不要小看它,请你好好珍惜,它会帮你遇见最美的自己。首先我们要进行一个神秘的仪式,给纸赋予魔力。
  请同学们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慢慢放松,调整你的呼吸,变得缓慢悠长,静静看着你面前这张空白的纸,将左手放在纸上。请在心里跟着老师说,(停顿)我要用你,从无到有创造自己的画,编织自己最美的故事,我承诺,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发现自己内在的美。我会全心全意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也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我也会好好珍惜你,所以请你帮助我遇见最美的自己。(老师慢慢说,要有停顿)现在你是否静下心来,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请保持这种感觉。放下左手,右手拿起笔。
  设计意图:放松训练,用一些正面的暗示信息替换原有的负面信息,从而让学生能够正向积极想象。
  (二)绘画第一阶段:心之轨迹
  1.线条完形:完成1、2格绘画
  将你面前的A4纸按图示,平均分成四格。请带着刚才感觉,迅速在纸上的第一个格里画一条直线,可以是橫线,竖线或者斜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要想太多,不要让感觉溜走。必须是一条直线。然后再在第二个格中,画一条曲线,可以是各种弯曲,各种形状。还是自由画,不要想太多。
  画完之后,先来看看第一个格的直线。一条线只要添上几笔,就可以千变万化。请你看看这条线,你可以赋予它什么样的变化,请你增添几笔,把这条直线变成一件完整的物品。然后看第二个格,这条曲线加上几笔也可以千变万化,当你看到这一条曲线的时候,你最想把它变成什么?也请你也把它画出来。
  画完之后,请你静静地看着这两幅画,你画的是什么?当你从无到有完成这两幅画的时候,感觉怎样?有没有惊讶和意外呢?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呢?
  2.语言表达
  如果以“我”开头,说一句话,用上第一张图,你会怎么说?同样以“我”开头,再说一句话,用上第二张图,你会怎么说?请写在A4纸的反面。
  3.学生画作分享(在同学展示之前,强调尊重、保守秘密等心理课原则)
  展示之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比如问:你喜欢你的画吗?你感受如何?你的快乐情绪、积极思维都可以帮助你成长,都是你内心的力量。
  设计意图:绘画阶段运用自由联想技术,让学生通过一条线的意象,与无意识沟通,任意画出当前想到的物品,使潜意识意识化,有效觉察自我。语言表达环节借鉴OH卡牌的投射技术,帮助学生继续觉察自我。学生分享画作时,教师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引导课堂进程,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积极面。
  (三)绘画第二阶段:心之所向
  1.合作完形:完成3、4格绘画
  在A4纸的第三个格里,迅速画一笔,可以是任何形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要想太多,但是这一笔不能断开。画完之后,与合作的同学互相交换。(可以两人互换,三人互换)现在看看对方的这一笔,你觉得它像什么,或者像什么的一部分。请你增添几笔,把它变成一件完整的物品。画完之后,不要换纸。在手中这张纸第四个格里,任意画一笔,不要断开,这一笔可以是任何形状,交回对方。拿到自己的纸以后,把第四格中的这一笔增添几笔,把它补充完整,变成你想到的任何东西。   2.求助解困
  有沒有觉得有难度无法完成的同学,或者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提出来。(如果有,就问谁能来帮帮自己。然后问求助者是否满意,现在心情如何,你最喜欢那一幅画?然后问帮助别人的人,你心情如何,对自己有什么发现?帮助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优点、力量)
  3.体验升华,分享画作及感受
  请认真观察你的这四幅画,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画?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你感觉它很美?还是它让你心情变好?还是它能让你想到什么美好的事物?
  4.教师点评
  从你的画中,可以看到你心之所向,所思所感。你的理想、你的爱好都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都是内心的力量。
  设计意图:互助合作绘画环节依据符号互动论,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求助解困环节借助团体力量,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最后的分享及点评环节,积极暗示学生重点关注自己内心积极向上的一面,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所在,遇见最美的自己。
  三、团体工作阶段:心之诉说
  1.编织我的故事
  如果以“我”为开头,用上这几幅画,编一个简短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写?可以打乱画的顺序,也可以加上其他的情节人物,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要有衔接,让别人能听明白。
  2.整合我的故事,讲述我的故事
  以“我的 ”或者“ 的我”为题,给故事起一个题目。(比如说我的性格、我的一天,我的梦想、我的朋友等,或者有理想的我、最美的我、考试结束的我、去海边玩的我、创造的我等)
  3.改编我的故事
  谁对自己的故事或者题目不满意,(或者编不出更好的故事,想不出题目)可以求助。谁来帮他更好地解释一下?
  4.教师结语
  在你的故事里,可能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物,有的让你开心,有的让你有点郁闷,不管有什么,都请你坦然接受,因为这都是生命所给予你的馈赠,它们会帮助你发现自己积极的力量,有机会遇见最美的自己。
  设计意图:运用自由联想及“OH”卡牌投射技术,帮助学生继续觉察自我内在的需求和内在疗愈的力量、治愈的因素。运用精分理论的自由联想技术和叙事理论的构建技术,从学生的故事中寻找有意义的“亮点”,改写或者重新创造有生长点的故事,重新建构健康叙事。
  四、结束阶段
  1.完形练习
  完成句子:今天,我遇见 的自己。
  引导语:在本节课的活动中,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才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什么样的内在美?
  设计意图:用积极心理技术暗示,帮助学生觉察自己能力的拓展,悦纳自己。
  2.请欣赏李敖的诗《我将归来开放》
  设计意图:诗歌具有隐喻作用。暗示学生创伤和压抑都会过去,积极发现当下自我内在的力量,未来可期。
  【活动反思】
  这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潜意识强大的力量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暴露自己的情结而不自知,自由想象之后,人又会不知不觉地开心。所以学生绘画故事创作之后,会兴奋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课后,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为触发内心创伤,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格外强调心理课尊重、保密等原则,格外关注整体快乐氛围之下创伤被触动的个体,在个别学生卷入较深时,老师不仅要做到看破不说破,还要把沉浸其中的孩子拉回现实。
  为了避免整体出现此类问题,本课在设计上,教师运用七次积极心理暗示,建立正向基调。题目就是第一次暗示遇见“最美的自己”。热身活动是第二个暗示,教师关注学生组合出的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图像,给予肯定和鼓励。活动引导语是第三次暗示,不管你画得如何,画的是什么,展示的都是最美的自己。关注自己最喜欢的画,是第四次暗示。众生都有喜怒哀乐,我们要扩展自己积极的一面。对自己的画和故事不满意进行求助,这是第五、六次暗示,利用团体动力,帮助个别学生重新构建健康的叙事。最后的诗歌欣赏《我将归来开放》,是最后一次暗示,破茧成蝶,未来有光。
  即便老师格外小心处理,在课堂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学生潜意识暴露太深的现象,比如个别学生分享时的哭泣,有的学生的故事是“做噩梦的我”,完成句子是“遇到一个悲伤的我”等,这就需要教师共情支持,积极进行内容及情感反应,帮助学生接纳情绪,示范学生学会求助等。所以本设计在实际运用时,需要老师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专业的心理知识,避免学生潜意识暴露后处理不当的二次伤害。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其他文献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对策,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层面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
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施坦全面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理论,进而否定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考茨基对“和平过渡论”既批评又调和,主张通过“议会道路”进行“渐进的彻底的社会变革”;列宁全面深入地批判了改良主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时期应抓住革命时机,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宁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争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历了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四个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定目标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抓住重点又注重高质量发展、实施正确方略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我们取得胜利兑现承诺的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的成就。
在知、情、意三种意识行为之间存在着至少三种奠基关系。所有意识行为都是意向行为,可分为客体化(直观、表象)和非客体化行为(情感、意欲)。由于非客体化行为无法构造客体,因此须以客体化行为及其构造的客体为前提或基础,在此意义上非客体化行为奠基于客体化行为之中。意识流有其最初的起源和逐步展开的流程。最初的起源是非意向的意欲,而后是非意向的情感,最后是意向的表象与思维。发生在后的意识活动须奠基于发生在前的意识活动之中。除了上面两种结构的与发生的奠基关系,在东方的佛教唯识学传统中还可以发现在知、情、意的意识行为之间存
郭沫若在新诗创作初期提出了“内在律”的诗学方案,对新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造社成立百年之际,既要看到其不断解放诗歌自由内质、唤醒诗歌内在活力等进步性,又要发现其容易松散漫乱、“伪内在”等不良趋向,从而扬弃内在律。故需要重视“内在律”带给我们对于诗歌内在性和自由性的思考,从而促进诗体建设和诗歌健康发育。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高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满足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把创新思维作为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基本指向若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渠道,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缺乏一定的活力,也使语文教育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
中国文学翻译家山口慎一在翻译作品的同时还积极写文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文章的数量在同时代日本人中是最多的。他的评论活动与翻译活动同样,深受创造社、太阳社作家的影响。在与中国作家的交往中近距离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卷入中国左翼文学的内部之争,在文章中站队创造社、太阳社成为其评论活动的最大的特点。他的翻译、评论活动不仅为中国左翼文学在日本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重新认识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
恩格斯晚年公开赞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进行和平斗争的策略,被西方部分左派学者理解为恩格斯转向改良主义的标志。这种观点割裂了暴力革命与和平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造成了对于恩格斯晚年革命观的错误看法。重新探讨恩格斯的革命观及其现实意义,从辩证把握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辩证把握革命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环节、辩证把握唯一真正的历史权利三个方面,否定恩格斯与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应对“新冷战”时,应正确理解恩格斯的革命斗争方法阐述,正确处理好对话和对抗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合作;教学设计;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47-03  【活动理念】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从短期来看,团结合作对于学生处理良好人际关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从长远来看,团结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学生对合作并不陌生,但是怎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理性认知  中圖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53-04  【活动背景】  “望子成龙”虽自古皆然,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当今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为迫切。这样的心理驱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过高。高期待诱发高焦虑。当下家长吼叫怒骂孩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备受关注。哈佛医学院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