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的故事——纪念父亲百年诞辰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子京剧情rn很难考证,我父亲这个河南人是如何迷上京剧的.想比之下,母亲续磊从小就跟着外公续范亭将军进戏园看京戏,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小戏迷.在延安鲁艺上学时,她还参加了鲁艺平剧社,并登台演出.rn据母亲回忆,1947年她随鲁艺工作队到达东北后,分配到《东北日报》工作的第一天,就听到隔壁有人在唱京戏,令她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人竟然是她鲁艺文学系的同门师兄,写过名篇《雁翎队》的大记者穆青.从此两人结下一生的姻缘.
其他文献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其对《四库全书》书目的梳理利于研究者直观便捷地熟悉这一知识体系,还能呈现出当时校勘、考据和辨伪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提要》中对不同文献的归统和措辞浅析这一朝代馆臣们学术思想上的价值取向及艺术批评观念。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学;艺术批评;文献提要;四库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
【摘要】美术教育赋予学生对艺术学习经验的多重体验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认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全球境遇与本土关怀的相互关切中获得文化自信。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带来交流、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发人们对文化感知和身份认同的多维阐释,视觉化表征方式下的图像潮流中,学生面临跨学科的宏阔视觉视野的提升,围绕多元核心的阐释与表达,抑或形式与思维的创新,成为混合教学模式下美
穆青生于1921年3月15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學。在由著名回族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  1933年  穆青在河南杞县大同中学读书。  1937年12月  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  1938年8月,  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  1939年5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7月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心智障碍儿童数量已高达2000余万,心智障碍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及对环境适应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不能正常进行社会活动。体态律动的训练兼顾儿童的心理、身体、行为、社交的种种方面,对他们的康复训练起一定干预作用。本文拟从速度训练、听觉反应、合作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心智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心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动作能力、社会行为等,从而达到有效地康复训练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地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是当今时代一个大地发展趋势。为了顺应时代地发展,体现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运用微课进行高师声乐教学已经是一个必须要采取的方式。因此,本文将对微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师声乐美育教学;微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081-03  【本文著录格式】罗成
2021年3月15日,是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百年诞辰。这位中国新闻界的泰山北斗,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同庚,他的光辉业绩、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教育和激励后人。  我长期追随恩师穆青,却只能望其项背。2009年11月13日,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新任参事、馆员聘任仪式。当我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书时,时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向总理介绍:“这是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穆青的大弟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旗袍秀艺术实现了旗袍文化与模特艺术相结合,传统韵味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中国元素与世界潮流相结合,培育气质与美体塑形相结合,静态审美与动态展演相结合,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的实践与发展,是民间旗袍秀艺术的一个缩影,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现代舞台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以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为例,从旗袍秀实践意义、文化审美、艺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这当中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蒙学”作为古代儿童启蒙的读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
《唐传奇》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是一部研究唐代女性生存状况的短篇小说集,《谢小娥传》更是被编入正史《新唐书》.我们在唐传奇各篇章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与儒释道相关的内容.
1981年,中国男排北大同学在“3.20之夜”彻夜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为中国男排3:2战胜韩国男排取得历史性胜利而欢呼。随后,这一振奋人心的口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  30多年过去了,有关当晚游行的过程已有许多当事人十分详细的回忆。然而,这句口号为什么会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至今却鲜有人知。  3月20日那天是周五。第二天我从北大回家后在饭桌上作为一个趣闻向父亲聊起了此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