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朗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潜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忽略了对语文朗读的教学,从而致使语文课堂枯燥,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现象。因此,将朗读引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朗读 高中语文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05
  最近央视大火的一个节目《朗读者》,或多或少都给了在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感受。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師,我们都能感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那作为学生,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的时间的分配,相比数理化来说,要少的很多,那语文成绩不高,这是普遍老师反应的情况。而我们作为语文教育者本身,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把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课堂变得了然无味?为什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是我们的教学过程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从朗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以及朗读技巧的培养两个方面展开。
  一、朗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不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而是过分的注重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而言是没有办法体会到文章美妙之处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出现拼命记忆的现象。长久如此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眉飞色舞,而学生昏昏欲睡。这是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而朗读就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朗读不仅能够改善课堂效果,也能让同学认知文字,感受律动,体味词句、领悟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重要实践活动。朗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十分有益处的。
  (二)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基本已经失去耐心,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长久如此,学生就会疏远语文这门学科。但将朗读加入课堂教学中,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让老师教的轻松,也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有参与感,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时,学生就不会觉得课堂是无聊枯燥的,反而会更加愿意参与进来,表现自己,这样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长久以来,学生就会喜欢并习惯这样的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放《朗读者》中李亚鹏读的这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袄,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就留下来了。”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想象在车站分别的画面,并让他们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悟朱自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女儿的爱,表达的如此细腻、淋漓尽致。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技巧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俞平伯先生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只达到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读或吟诵,才能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因此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以情动情,让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的效果。例如:在讲朱自清的《匆匆》时,可以先放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渲染一种岁月不等人,时光飞逝的氛围,然后再去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呢?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段的朗读,给其他学生以真实的感受,通过对燕子的迁徙,树木的枯黄到又绿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时光的飞逝,青春岁月的一去不复返,让学生在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当下的青春岁月,鼓励其他的学生跃跃欲试,珍惜现在的时光。又如:朗读古文《垓下之围》时,先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体味音乐意境,再配乐泛读,最后让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这样就不需要教师过分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如诉如泣、使人热血沸腾的琵琶曲中,感受到这场战役的紧张、激烈以及一代枭雄项羽在战场最后厮杀的悲壮。
  (二)教师示范,有效指导朗读
  正如一句古话,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精彩示范,是最能够唤起学生朗读欲望的有效手段,这就打破了学生不愿参与进来的局面,而如何朗读出感情,怎样表情达意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示范并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范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因素的范读,目的是使学生注意文章语言的因素,另一个是对内容的范读,目的是更好的表现朗读材料的内在思想和感情。教师在朗读示范时,要注意标点符号,语气的把握,对文章感情变化的掌握,以及对文章关键词,关键场景的描写,这都能够更好的升华情感,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
  三、总结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要重视语文朗读的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是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这就更加需要一线教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因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朗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这些综合能力。目前的高中教学课堂,迫切需要将朗读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两点,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入点。
其他文献
信用货币与中国经济中国货币机制的演变我刚才大致介绍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转变,现在,我们用这个货币假说来解释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所有实物货币制度经济一样,在中
四、让语言和精神在感悟和运用中同构共生 促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根本途径。言语实践的方
英语语法知识是初中英语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店长之家QQ群(号码:2165830)创建2年多来,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与厚爱,大家已经习惯并喜欢用群邮件的方式,将自己在日常工作遇到的疑问说出来向群友请教,一个问题常常都能得到数十个
深圳眼镜同业公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年产眼镜近2亿副,占全球眼镜市场的60%。从贴牌加工生产到培育自主品牌,深圳眼镜业一改“只占份额不占利润”的尴尬,一批自主品牌开始崛
物理可以说是建立在数学和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许多物理理论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实验的检验。而在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教师不应忽视的一种方
数学作为一门学理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更好地提升自身的
初中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初始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都已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学,所以只要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培养学
“高原现象”是高三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其对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身心疲惫,心理压力较大;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欠缺;复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在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中,对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日益成为每个化工企业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