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提供的观察、讨论、探究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质疑形成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 观察 讨论 探究 问题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创新。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近代著名的教学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这些至理名言中,我们不难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笔者以教材中提供的资源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十分注重观察,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教育他的学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科学家非常善于观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培养人的问题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涉及了非常丰富的观察活动。例如,在“地面上的植物”一节中,教材上设计了6个观察活动,即“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桃”、“观察马尾松”、“观察贯众”和“观察葫芦藓”。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合作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活动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校园里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仔细观察植物叶的结构(叶的颜色、形态、质地,叶脉的分布状况,叶缘的性状及叶表面的绒毛等)。接着,让学生说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众多有深度、原生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为什么有的植物的叶是红色的?为什么叶片正面的颜色比反面的颜色深?到了秋天,叶为什么变黄?秋天为什么会落叶?为什么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学生提问之后,笔者没有直接给学生奉上答案,而是在学生中征集答案,如果遇到不能解答的,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解答或者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去探究学习。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很多学生已经逐渐开始留意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一些事物,同时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以前比较容易忽略的生活现象了。很多学生也已经能根据观察中发现的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渐渐产生了问题意识。
  二、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问题
  好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但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设问必须新颖而恰到好处。问题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讨论就无法深入下去;问题太易,三言两语了事,就会缺乏思考的余地。同时,问题要有梯度,使学生的讨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内都设置了相应的讨论环节。例如,在“动物的生殖”一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卵生动物如何进行生殖的,教材上安排了相应的“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和讨论活动。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观察实验,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卵生动物是如何生殖的。此时,笔者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一些有思维分量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①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成的?②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获得?③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从哪里获得?④鸟卵的哪些结构有利于它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产生了许多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如,我们平时吃的鸡蛋能孵化出小鸡吗?我们怎么判断鸡蛋是否受精呢?双黄蛋是怎么回事呢?…乘学生思维正浓时,笔者再次把问题抛回学生,让学生二次分组讨论,尝试解释理由。
  教学实践表明,在设计课堂环节时,教师普遍喜欢设置讨论活动。但在讨论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不随意批评学生的不同见解,而是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指数,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意外”财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问题
  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列为一种课程理念,并要求将探究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恰当好处地以探究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苏科版生物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经典探究”活动。例如,“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笔者设计了2个活动。活动1:课前准备。由于这个实验需提前一天进行,因此,课前安排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前一天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第二天对天竺葵进行遮光处理并放置阳光下照射3~4h。活动2:分组探究。课上学生分组实施脱色、滴碘酒等探究过程。由于等待天竺葵绿叶脱色的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内,笔者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实施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你们对实验过程有哪些疑惑?学生纷纷提出了许多问题:①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叶片为什么要遮光处理?③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几片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处理?④为什么要把遮光处理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3~4 h?⑤酒精有什么用途?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⑥漂洗叶片的目的是什么?⑦碘酒是用来检验什么物质?问题抛出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随着生生对话的步步深入,学生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肤浅或偏离教学轨道。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选用天竺葵为实验材料?为什么要用黑纸片进行遮光处理?为什么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夹紧?…这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指导他们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能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丽君.问题发现思维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7.
其他文献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报印刷厂、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中心CTP系统正式合作签字仪式于5月25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隆重举行,解放军报印刷厂一次从
在图像印刷中,图像扫描输入可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且以反射稿为多.但如今随着印前扫描、电分技术和设备等不断更新发展,透射稿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因此,掌握其输入和印前制作就
【正】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争论很久了,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哲学和自然
河南省某地铝土矿矿石中Li2O品位为0.26%,锂主要赋存在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为确定铝土矿伴生锂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铝土矿浮选工艺试验和富锂精矿的提取试验研究
9月1~2日,由上海包装印刷职业培训中心主办的印后工艺专题培训班在上海圆满召开。来APP、南京爱德、张家港精工等知名印刷企业的生产厂长,主管及技术人员等数十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正】 人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必须选题。选题集中地体现着研究者的科学思维、理论认识、实验能力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科学史表明,选题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只有“
【正】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他最早从事文学活动,也同鲁迅一样,是从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开始
(Coca Cola消息)可口可乐公司最近宣布,它正在努力制造一种100%用纸制成的饮料瓶,目前,可口可乐正与丹麦的Paboco公司等合作,研发第一代可回收的纸瓶,暂未宣布何时投入商业生
当今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需要国际化,同时,教育也要坚守自己的民族特色。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谈到中国的建筑时曾说过,“我们不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