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礼义与角色伦理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学的礼义思想阐释了新的角色伦理,规范了角色伦理的新原则,在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传统原则基础上,强化了五伦双向关系伦理,并超越传统提出了忠恕之道的普适伦理。
  【关键词】儒学礼义;角色伦理;亲亲尊尊;五伦关系;忠恕之道
  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对于礼的义理阐释,强调礼的伦理之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儒学礼义思想阐释了新的角色伦理,规范了角色伦理的新原则,开辟了礼学新境界。
  一、亲亲尊尊
  礼学研究中,原始礼教被认为是一种神道设教。周朝取代商朝,制礼作乐,建立新的礼教制度。商朝统治者遇事必卜,祭祀祖先的次数极为频繁,所用牺牲甚多。周朝的礼则是更重人事,强调以德配天,对祖先的颂歌更具人文精神。孔子特别重视周礼,认为周礼有创新,所以说“吾从周”。但孔子传承周礼是“敬鬼神而远之”,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礼的伦理之用。《论语》中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现代新儒家代表梁漱溟认为:“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故而,孔子对于民众的鬼神信仰也不反对,而是视之为一种教化民众的手段,一种可以令“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的设制。这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百姓以为神,君子以为文”。
  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讲求天人之道,其实处在讲人道。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所以,孔子传承古典礼教的“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原则,成为儒学传统。《礼记·大传》里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明确表示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而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原则并不因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亲亲是基于家庭血缘关系的相互亲爱,尊尊是后人对祖先的尊敬,长长是晚辈对长辈的恭敬,男女有别是行为的节制。
  孔子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正名,维护孝悌恭敬节制的角色伦理。君臣父子各有角色,都应该遵循各自的角色伦理。君要体恤惠爱下属,臣要忠心尽职;父要慈爱子,子要孝敬孝顺父。自然,传统礼制是一种宗法制,也是一种身份制度,角色伦理讲究上尊下卑,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孔子的正名是正本分,也讲究等级秩序。儒家伦理源于家族宗法社会,不免有保守和落后的一面,尤其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和传统,排斥女性成员的社会地位。《礼记·郊特牲》言:“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的“三从四德”,体现出了宗法制度的落后性。从整体上看,儒家伦理立于人伦关系之根基,是现实的、合理的,并且,儒学礼义思想有开新的方向,阐释了角色伦理的新内涵。
  二、五伦关系
  在中国礼文化中,人伦观念和人伦关系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六亲”“九族”横贯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五伦”。“五伦”是五项社会人伦关系,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相互关系,《尚书·尧典》就有了“五品”“五教”之说。儒学禮义思想秉承传统,尤其强调了“五伦”的角色伦理关系。《礼记》中有记载孔子关于祭祀礼的形式和内涵的讲解:“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其后,孔门学人开出了“五伦”角色伦理:“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在儒家看来,五伦大道是人类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儒家伦理中,五伦的要求与义务是不平等的,但是有对等性,即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所以《论语》中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孟子》中说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都是强调五伦规范的双向对等性、角色伦理的对等性。其道理在于,既肯定“上尊下卑”,又否定“恃强凌弱”,走一种中和路线。可以说,五伦规范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制度原则,是宗法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表征。侯外庐曾指出,中国氏族公社解体和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不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而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作‘社稷’”。国家混合于家族之中的宗法礼制社会,为中国社会的五伦伦理提供了现实根基。
  历史地看,分工合作是社会的起源和基础,也产生出了等级制度,社会就是在等级制度中发展的。可以说,文明的基础就是等级制,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形态体现出不同形态的等级文明。中国传统的礼制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而儒家的礼义思想所表达的是一种等级和谐的社会理想,规范了角色伦理的新原则。《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纲领性地表达了礼治之核心精神是“和”,是人伦之和、家国之和。
  三、忠恕之道
  中国古代的礼文化,包含身份制度、伦理规范、社会礼仪等多重内涵。孔子传承礼文化,最核心的在于以仁释礼。孔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礼的规范性,被视为守礼的保守主义者。但孔子明确表示:“殷因于夏礼,其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所损益,可知也。”也强调了礼义的发展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仁释礼,是把仁作为礼乐的价值内涵,为传统礼义注入了人本主义理念和人文主义精神。
  孔子以仁释礼,主张“仁者爱人”,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对等互助。仁的思想渊源,是来自原始的氏族公社,当时人们的关系靠血缘关系维系,在氏族内人们是相亲友爱的。所以仁是从父子兄弟的关系开始,是从“亲”中来的。后来孟子说的“仁之实,事亲是也”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自己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认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实现仁的根本。如何为仁,孔子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自己想站得住,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能做得到这一步。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叫作“忠恕”之道,也就是“仁道”。仁道思想重构了传统礼义的思想内涵,开出了角色伦理的新境界。
  学者蒙培元在《情感与理性》“全书提要”中认为:儒家理论重视情感的共通性、普遍性,并与理性实现了统一,是情理主义的。所谓情理,乃是指人类共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同时是与理性统一的,故称之为情理。只有承认人类有共同的情理,才能建立起来共同的和普遍的价值理性。孔子的忠恕之道,体现的正是情理主义逻辑,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己及人,爱己及人。也可以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理。忠恕之道的道德道理升华了传统礼义思想,是超越等级、人人平等的伦理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的普世伦理。
  【参考文献】
  [1]孔子,孟子,曾子,等.四书五经[M].陈戍国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2.
  [2]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其他文献
1.让学生有一个创新的意识.2.创新能力的培养.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演示作用,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4.要强调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一个学习阶段规定一
<正>被称之为"低洼之国"的荷兰,是世界上唯一领土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国家,靠填海筑堤向海洋拓展国土,铁路发展和火车站建设因此受到极大的制约。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内河网交
<正> 1.the instant (that)=as soon as表示“一……就”。如:1)I sent you the news the instant(that)I heard it. 我一听到这消息,便立刻通知你了。2)I staytad the insta
火车是人类的交通工具。尽管詹天佑有"中国铁路之父"的美名,但最初火车并不是中国设计发明的。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原理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加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多要求。目前初中数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运用以及意义展开了探究,旨在提升初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所
三、台北市交通发展课题(续前)(2)打造自行车友善环境台北市最初将自行车定位为休闲游憩的交通工具,并从1997年起推动河滨自行车道建设。之后因应环保意识、节能减碳带动自行车风
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及其他领域的进步正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带来巨大的机遇。为实现这些效益,美国政府确定了制造研发未来重点领域,即氢制造技术、纳米
【正】2009年10月20日,高交会电子展(ELEXCON)新闻发布会在深圳马可孛罗酒店隆重召开,数十家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展会主办方创意时代向出席会议的各
【正】2009年12月9日,达索析统(DS)宣布推出Isight4.0,其拥有市场领先的仿真过程自动化和设计优化解决方案。Isight提供给工程师们一个开放的平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