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评价方式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多多。在此前提下,笔者提出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提升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职课堂 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在国家政策导向之下,秉持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指导思想,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以及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黑板 粉笔” “黑板 PPT”组合的教学模式,借助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黑板、一节PPT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难以得到激发。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市场变化速度很快,教师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指导。然而当前很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忽视市场发展环境的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很多学生存在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够理想。因此,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多采用终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测评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學评价方式下,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变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用这些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1]。中等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学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设置。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可以适当缩小理论课程教学所占有的比例,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技能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适当整合人际沟通、礼仪修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各类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
同时,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融入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创新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做合一”。
例如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出适当的操作项目,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或者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如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多在课堂中完成,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新课程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开创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建筑专业可以加强对建筑施工、装饰施工、招标投标以及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相关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实操需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满足实践实训教学的需求[5]。
同时,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一次成绩而认定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活动。
1. 实践与理论结合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模式下,可以将考试比例进行协调划分,比如学生总成绩的30%为理论课程考试成绩,70%成绩为学生各项实践检测成绩以及综合实践应用检测成绩等。
2. 仿真与现场结合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下所得的成绩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的成绩相结合。
3.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既要有新产品尺寸合格、功能正常的操作性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修正性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等职业院校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为中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平台,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 新阶段 新起点 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20):33-38.
[2]席東梅.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1(10):15-27.
[3]余秀琴,李术蕊. 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 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0(01):9-26.
[4]肖玉荣. 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培养有用人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08):33-34.
[5]刘红. 以竞赛促进全面改革 以改革助推内涵建设——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2(22):39-55 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职课堂 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在国家政策导向之下,秉持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指导思想,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以及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黑板 粉笔” “黑板 PPT”组合的教学模式,借助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黑板、一节PPT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难以得到激发。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市场变化速度很快,教师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指导。然而当前很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忽视市场发展环境的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很多学生存在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够理想。因此,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多采用终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测评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學评价方式下,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变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用这些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1]。中等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学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设置。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可以适当缩小理论课程教学所占有的比例,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技能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适当整合人际沟通、礼仪修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各类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
同时,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融入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创新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做合一”。
例如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出适当的操作项目,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或者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如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多在课堂中完成,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新课程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开创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建筑专业可以加强对建筑施工、装饰施工、招标投标以及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相关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实操需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满足实践实训教学的需求[5]。
同时,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一次成绩而认定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活动。
1. 实践与理论结合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模式下,可以将考试比例进行协调划分,比如学生总成绩的30%为理论课程考试成绩,70%成绩为学生各项实践检测成绩以及综合实践应用检测成绩等。
2. 仿真与现场结合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下所得的成绩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的成绩相结合。
3.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既要有新产品尺寸合格、功能正常的操作性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修正性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等职业院校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为中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平台,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 新阶段 新起点 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20):33-38.
[2]席東梅.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1(10):15-27.
[3]余秀琴,李术蕊. 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 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0(01):9-26.
[4]肖玉荣. 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培养有用人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08):33-34.
[5]刘红. 以竞赛促进全面改革 以改革助推内涵建设——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2(22):39-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