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讨工程伦理的渗透式教育方法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活动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新时期高质量工程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自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来,许多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讨和实践不断推进,创造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本文拟对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进行探讨,以提高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工程伦理 渗透式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启动以来,许多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讨和实践不断推进,呈现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教育方法方面,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显性的主渠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将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工程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另一种模式是隐形的渗透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式教育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探讨工程伦理的渗透式教育的载体与途径,使之与显性教育互相弥补、形成合力。
  1 加强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必要性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指在理工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期望能够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人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去寻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答案,厌恶单一的理论灌输。因此,只有当他们真正从心底认可这一观念时,才会心悦诚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则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改变,迫切需要与改革的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式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要求。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的需要。渗透式教育以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为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独立、平等、自主的个体参与进来,被灌输的意识自然淡化了,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不在课堂,而是在校园里,在亲身参与、关注的社会实践中,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尤其是在不良的工程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反思中。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出工程伦理的价值。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采用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较好,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2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
  渗透式教育具有与渗透式教育的互补性,将渗透式教育融入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寻找有效发挥渗透式教育的载体,挖掘渗透式教育资源,是当前实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契机。
  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优势,改革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在显性教育中的注入渗透式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肖平教授指出:“工程伦理学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①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基于此,工程伦理教育应渗透于学生所修的所有课程,并贯穿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不同学历、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的伦理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趋向性、连贯性的引导和教育。例如,专业概论课至少应该把工程责任感等内容作为重要部分来讲解。在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除了通常包含的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内容外,应增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更应安排特定的章节做工程伦理专题教育。教师也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工程伦理的内容渗透到各门政治理论课中。
  及时开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工程伦理教育。徐匡迪在谈到工程师的培养问题时指出:“新一代工程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新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重视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工程師不仅要改造社会的物质面貌,而且必须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②近来,关于路桥的坏消息接连不断。从江苏到浙江,再到福建、黑龙江等地,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多起桥梁坍塌事故,损失之惨重,让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工科院校理应就此重大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并展开工程伦理的大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工程师的重大意义。
  培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渗透式教育,旨在构建陶冶式的教育模式。所以,校园文化在隐性的、间接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到校园建筑、亭台雕塑,小到一草一木,上到校长教师,下到每个学生,都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优化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一个载体,是我们在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传媒。学校的校园传媒,包括校园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LED屏幕等,具有传播快捷、受众集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这无疑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发挥校园网的工程伦理隐形教育载体功能的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才能使校园内网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自愿浏览校园网页的规律,采取措施,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入眼、入耳、入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效果。
  总之,在有效发挥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开创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论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ER2011-C53)
  注释
  ① 肖平.工程伦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2-33.
  ② 殷瑞玉.工程与哲学(第一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5-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理论学科,揭示教育之一般性规律,对教育实践发挥指导和调控功能。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教育原理”的教学应结合学科性质、功能和此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研究生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教育原理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原理”是教育类各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它的课程内容
期刊
摘 要 自国家课程计划把班团队会作为固定课时列入了课程表作为全体少先队员的必修课程以来,我们的教学经验表明少先队课程建设的现实路径有三:一是精心实施班团队活动课程,注重道德教育实效;二是广泛开展红领巾社团课程,打造品牌特色活动;三是积极构建少先队文化课程,发挥组织教育优势。  关键词 少先队 课程 教学 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精心实施班团队活动课程,注重道德教育实
期刊
摘 要 学风建设一直以来是高校学生工作建设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大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否与学校学风建设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些年,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诸多高校在学风建设上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东北农业大学结合学校特点,建立了引导-教育-检查-监督四维学风建设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即为学生在受教育过
期刊
摘 要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统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入自主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互助合作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对学生地位的忽视,其客观原因是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的。本文认为高校教学改革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科研当中,构建一种师生同生共进和谐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理性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关心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学困生,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班规符合民意、教育循循善诱、教学因材施教,如和风化解坚冰,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温暖,快乐地踏上成功成才的道路。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如何让他们走出“困”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困生 班规 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与特征,及建设高职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剖析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教学团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
期刊
摘 要 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文章提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状况 实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近期联合对该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期刊
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把红色资源运用于南昌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之中,是我们变红色资源的“原生价值”为“教育价值”、发挥南昌市红色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南昌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城市,有着别的城市无以企及的红色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将红色资源运用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当中来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校本课程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 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关注的焦点,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为例,通过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对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结构不均衡,粮食波动对价格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四种解决途径,以保证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并由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关键问题 对策解析 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