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工作者常有一种尴尬。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引以为豪的得意门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却不及班上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社会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成功企业家小时候的成绩都不怎么样。国外也是如此,美国的历任总统中,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几乎没有,成绩倒数的倒有好几位——人们发现,在工作中表现最出色的人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往往是那些成绩稍逊色,但各方面能力均衡的学生——这就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的“第十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第十名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司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司腾伯格把智力分为呆滞智力和成功智力。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力是呆滞智力,它所展示的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它包含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而实践性智力中的成功智力却又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于成功智力,司腾伯格曾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两个男孩走在森林里。男孩甲,老师、父母都认为他聪明,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得过许多获奖证书。男孩乙,学习成绩一般,各方面勉强合格。当两个人行进在森林中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一头巨大、凶猛的灰熊向他们扑了过来。男孩甲马上计算出17.3秒后灰熊将追上他,于是大惊失色,回头看男孩乙。男孩乙正镇定自若地穿跑鞋呢。男孩甲对男孩乙说:“难道你疯了?我们怎么跑得过灰熊呢?”男孩乙答道:“没错,但我跑得过你。”故事中的两个男孩都很聪明,但聪明的方式不同。男孩甲分析了问题,但他的能力到此为止。而男孩乙不仅确定了问题的存在,还得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显示了成功智力。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
应试教育长时间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于等待标准答案,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听,教师是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记忆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上去了,但实际分析能力却很低,形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角,要求教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思考,教师主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享誉全国的泰兴市洋思中学要求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年到洋思中学取经的学校都很多,但却没人敢真正学习他们的做法。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太多的放不下,教师有太多的话要去说,经常是一堂课40分钟全用完了却还意犹未尽。尽管教师、学生都很累,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依然得不到提高。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
创新意识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否立足,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关键是看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中,一个成功者,应善于捕捉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唯师是从,不唯书是从,不唯优是从,对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化的方法。用简便方法和普通方法解题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培养出来的人的发展前景也不会一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提高学习成绩的含金量。
实践是检验成功智力的唯一标准
实践性智力的应用是将分析、思考的结果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操作方法去加以实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无形思想的一个物化过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一物化过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享受”成功。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题,使教学更好地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但这种实践课却被大家所忽视,大都坐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动手操作,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一些最后的结论。本市有一年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考查了“步长”的含义,这是实践课里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学生只是记忆了“步长”的计算公式,并不知道“步长”的真正含义,导致该题成为该次考试得分率最低的一题。“成则王,败则寇”,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是成功智力,行不通的则不是成功智力。
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协调、平衡时,智力会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在只重视学业智力的情况下,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很难说其成功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解除“第十名现象”的魔咒,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建设者。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英雄小学)
美国心理学家司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司腾伯格把智力分为呆滞智力和成功智力。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力是呆滞智力,它所展示的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它包含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而实践性智力中的成功智力却又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于成功智力,司腾伯格曾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两个男孩走在森林里。男孩甲,老师、父母都认为他聪明,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得过许多获奖证书。男孩乙,学习成绩一般,各方面勉强合格。当两个人行进在森林中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一头巨大、凶猛的灰熊向他们扑了过来。男孩甲马上计算出17.3秒后灰熊将追上他,于是大惊失色,回头看男孩乙。男孩乙正镇定自若地穿跑鞋呢。男孩甲对男孩乙说:“难道你疯了?我们怎么跑得过灰熊呢?”男孩乙答道:“没错,但我跑得过你。”故事中的两个男孩都很聪明,但聪明的方式不同。男孩甲分析了问题,但他的能力到此为止。而男孩乙不仅确定了问题的存在,还得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显示了成功智力。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
应试教育长时间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于等待标准答案,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听,教师是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记忆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上去了,但实际分析能力却很低,形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角,要求教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思考,教师主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享誉全国的泰兴市洋思中学要求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年到洋思中学取经的学校都很多,但却没人敢真正学习他们的做法。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太多的放不下,教师有太多的话要去说,经常是一堂课40分钟全用完了却还意犹未尽。尽管教师、学生都很累,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依然得不到提高。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
创新意识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否立足,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关键是看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中,一个成功者,应善于捕捉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唯师是从,不唯书是从,不唯优是从,对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化的方法。用简便方法和普通方法解题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培养出来的人的发展前景也不会一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提高学习成绩的含金量。
实践是检验成功智力的唯一标准
实践性智力的应用是将分析、思考的结果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操作方法去加以实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无形思想的一个物化过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一物化过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享受”成功。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题,使教学更好地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但这种实践课却被大家所忽视,大都坐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动手操作,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一些最后的结论。本市有一年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考查了“步长”的含义,这是实践课里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学生只是记忆了“步长”的计算公式,并不知道“步长”的真正含义,导致该题成为该次考试得分率最低的一题。“成则王,败则寇”,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是成功智力,行不通的则不是成功智力。
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协调、平衡时,智力会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在只重视学业智力的情况下,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很难说其成功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解除“第十名现象”的魔咒,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建设者。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英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