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特别重要,我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又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还有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一名教师,我都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我经常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们说:“乐乐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孩子们产生了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三、潜移默化中鼓励“自信”
  要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要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如“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平时,我要求家长也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信心以及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工作中,我发现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而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了信心。所以教师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一个孩子的优势比另一个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發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自己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教师与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教师,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从幼儿园升入小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全体幼儿的生命安全,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安全管理,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由“被动”转向“互动”,由“专线”转向“联网”,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单干”转向“合作”。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管理 模式 研究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全体幼儿的生命安全,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当前新闻媒体接二连三的幼儿园事故报道,确实触目惊心,给幼儿园园长和教职工敲响了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
期刊
智障儿童是指由于大脑有缺陷或受器质性损伤,智力明显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儿童。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儿童可以經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这样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对象有了全新的面貌,对待学生便有了新的要求。当代学生知识见闻增广,信息反馈迅速,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增广见闻、开拓思维的作用。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差,却有很强的模仿性。  新形势已向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新的挑战,班主任必须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角色正确定位是班主任工
期刊
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能力、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已有比较完整的发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成人化、社会化,已有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一般外界较难改变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另一方面,他们认识能力的个体差异也很大,较多学生对具体问题存在认识误区,例如学习观、人生观、男女观、价值观、朋友观,可以说能够正确把握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教师如何正确、适时地介入,就需要进行一些思考与研究。  一、有效的沟通源于对学生
期刊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与科任老师配合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为了做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古诗,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不朽名篇,过去的古诗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方法单调、呆板,这样就把古诗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分解得支离破碎。《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无论是观点上还是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教学古诗,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
期刊
摘 要:面对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一块通往大学的“敲门砖”,更是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发展可能性。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良好的素质。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素质的高低与所任班的班风、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新时期 班主任 角色转变  面对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教育的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也是最艰苦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苦而又漫长的育人之旅。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懂得“己不正,焉能正人”,唯有教育者具有足够的人格力量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献出自己的爱心,做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