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向神坛的李希贵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又将诞生一个新式伟大的教育家,而他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又是那么令人心动:取消班主任、取消班级、缩小班级规模、师生平等……而他的光环又是那么耀眼:中学老师、著述不断、极富天赋和魅力、与学生打成一片……
  其实,李希贵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放弃“苏式教育”,回到杜威的“美式课堂”,而我们这些年来如此多的教育家涌现,问题恰恰在于“现实太精彩了”。说句实心话,教育不需要创新,需要常识和良知。改革,包括李希贵的改革,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值得称颂的。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能否推广,是否需要推广,是否需要这样的推广。
  李希贵的改革实质是“全盘西化”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李希贵从高密四中、高密一中,一直到高密教委、潍坊教育局、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十一学校的前期和后期的历史,就会发现,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是和他能够接受的美国教育信息和美国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最早的高密四中,李希贵的实践仅仅停留在双向选择的管理思路,到了高密一中,李希贵进行了另外一种实践,那就是教师分级管理。
  直到李希贵担任高密市教育局局长,高密成为课程改革的试验田,全国各地形成“高密一中热”,这个时候,李希贵的改革还基本上停留在课程改革方面。在此以后的一些年,李希贵开始研究教育改革,而美国教育是绕不开的一个结。
  直到李希贵来到美国,看到了美国的基础教育的作业,才真正启发了李希贵的教育,从此才可以称为“教育改革者”。
  一切改变也许发生在李希贵考察美国36天以后。李希贵所考察的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恰恰是美国最好的教育学院,又恰恰是杜威教育结成正果的地方。
  李希贵所受到的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美式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以后,北京十一学校也变了一个样子。今天被媒体所宣传的:小班制、实验室进课堂、走班制、选课制、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师生平等,几乎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翻版,在对于李希贵教育改革的吹捧文章中总是提到美国校长说美国也不敢进行的改革李希贵做到了,具体是哪些呢?是美国人的表达,还是翻译出的问题?至少我在汗牛充栋的十一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所看到的基本举措,都是在我女儿所在的美国高中每天都能见到的。
  李希贵的教育改革措施几乎是照搬美国课堂,也许可贵就可贵在他在中国把这件事情做成了,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反思李希贵正在走向的神坛,并不是否认李希贵的改革和他所做的事情,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走向神坛的过程,看我们中国国民性中对于教育的不利之处。
  李希贵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所有改革举措背后反映出来的,都是美国和全世界教育中的“普世价值”。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所体现出来的尊重、规则、制度、平等、关爱、理解、自立、独立、自由、诚实、公平、公正、宽容、回报、感恩、公民精神等,不正是我们很多“无良媒体”天天批评的“普世价值”吗?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所做的尝试,也都体现这些精神,可贵的是,他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找到了体现这些全人类共识的“中国出路”。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和做法,也丝毫没有超出杜威的教育思想范畴。尊重学生,教育体现社会、课程、教育目的等,李希贵所采用的几乎就是杜威课堂的翻版。而杜威培养的学生,杜威本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已经100年了。
  还有一点其实是一般为媒体所忽略的,那就是班主任、班长、班干部、辅导员、团委这些中国特色的职务占据着巨大教育资源浪费的领域,李希贵也尝试进行改革,目前的资料看来,至少班主任和班干部等应该无法存在了,这些教育的进步很难说是创举,然而这些国际教育的常识的回归,确实对于中国教育意义重大。
  李希贵如何做到的也许更值得讨论,然而李希贵因“全盘西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10大著名教育家”,也是因为中国教育“太精彩了”,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几乎倒数的中国,居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伟大教育家和“样板戏”:魏书生、李希贵、黄冈中学、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等等。他们演讲的次数比教学多,出书的数量比改作业多,接待参观学习的次数比接待家长多!
  事实上,一个总是诞生圣人的地方,或许是一种灾难,一个总是诞生教育家的地方,就一定有愚昧。我突生一个想法,中国教育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中国足球的问题在足协,中国科技的问题在科技部,中国教育的问题存在于哪里呢?如果“全盘西化”,为什么不学美国?教育领域到底要不要“全盘西化”?
  可是,非常多喜欢李希贵,寄希望于李希贵,不希望我质疑李希贵的人,抱着一丝希望:李希贵是圣人,能够找到推广中国教育的改革之路。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不去改变教育的根本体制,不去改应试的目标,不去动教育行政的奶酪,甚至与教育行政部门一唱一和,寻找一条改革也能成功的路径。
  十一学校可以复制吗?
  国内零星的关于李希贵和十一学校的质疑在于,十一学校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回答十一学校模式能否复制,就要看十一学校的历史。十一学校官网上一点也不避讳:十一学校原先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92年,十一学校改变成为国有民办,这一件事情,其实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先河。在这之后,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民办学校运动。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开创国有民办先河的十一学校后,先后在十一学校取经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关停了这种模式。原因何在呢?
  而在中国所有的当年的国有民办学校中,十一学校既可以享受国有的生源、资源,政府教育支持,又可以享受民营的自主,也算是绝无仅有的,至少从这一点上,不仅全国,全世界包括十一学校所联系紧密的美国高中校长,也是望尘莫及的。
  美国也有类似的“国有民办”学校,尤其以加州为甚。然而,这些学校原本都是公立学校因为经营不下去或者生源质量太差而成为政府的包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特许学校”诞生了,其核心就是发挥民间资本和社区的力量,政府补贴教育不变的情形下,让特许学校走个性化道路,其中2012年联合国几十个标杆学校中,就有美国的几所这样的学校。   然而,让美国同行想不到的是,十一学校当初几乎是在享受了北京最优势的教育资源:生源、经费、场所、教师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国有民办学校的,说白了就是“马太效应”,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再集中一些优势。让美国同行同样不能复制的还有十一学校的超级学校的超级规模。美国很少有这样的4600人的超级学校,这里指的是公立学校,而私立学校很少有规模上千人的。
  翻开十一学校一个版本的官网,这还是几天前没有更新的网页,里面称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45人,博士44人,硕士120人,省级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国骨干教师和校培训班成员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7人。
  就在写文章的前后,学校的网页更新写到:“现有特级教师 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69名。”
  十一学校从公开资料上看,学生规模没有增加太多,然而教师规模据我估算应该增加很多,这点十一学校应该澄清是否有特殊的政策,是谁允许这样做。而几十名博士,占了十一学校教师的20%以上,特级教师将近30名,平均不到100名学生就有一名特级教师,也就是说,如果把博士和特级教师加上(当然会有少量重复),30个学生就有一名博士或者特级教师任教。而我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也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是2009年北京教育资源相对雄厚的朝阳区的数量,而正是2009年,朝阳区力争用5年时间达到特级教师100名。
  北京十一学校有60名博士、120名硕士,应该占到十一学校教师的6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呢?这是一个神一样的数字!如果全国的完中教师全部达到十一学校的水平,那么就要培养博士100万名,硕士250万名,按照10年达到十一学校的水平,就需要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年龄,无论是否是官员,10年内的博士全部进入初中和高中;而250万名硕士的规模需要中国全部的硕士和专业硕士10年内不允许进入其他行业!这里,还没有包括小学、大学。
  此外,所谓的走班制、小班制,美国也走了50年,没有教师、没有校舍,拿什么去建立一种能够被推广的改革?而全国趋之若鹜的考察,难道没有简单算一笔帐:十一学校的钱哪里来的?
  (说明:本文改编自魏忠先生的《质疑十一学校模式》系列六篇文章)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指导者和掌舵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不仅在教学中,还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影响并改变着学生的行为.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乃至人生观、
期刊
哪个女子能忍住不溺爱自己的男子?即使再怎么高举独立、大女人招牌的女性,还是会在小地方流露出对他的溺爱,例如不经意的帮他按摩,或是要决定看什么电影时顺着他的意。但是如果你顺着他,他会同样对你这么贴心吗?如果你为他精心下厨,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吃完以后会帮你收拾洗碗吗?爱情当然不需要斤斤计较,但是施与受之间还是要有一定的平衡,永远只有一方付出会造成两方的紧绷,以下的测试可以衡量出你对爱情付出是不是
期刊
期刊
Entrepreneur goes online to publicize the Chinese community’s presence in Africa WHEN Dai Wenjun accompanied his mother to South Africa,he loved the new countr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分诊台是医院面对患者的第一个服务窗口,分诊台护士则是患者就医流程的引路人。
目前,针对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绩效低下、质量堪忧的问题,众多学者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改进之策.本文找到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将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经典的SCP分析模型应用于独立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