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马铺土楼第一村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就听说马铺乡杨美村倩影飘扬的芳名。单单听它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字眼,就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盛夏时节,一帮文朋诗友来到慕名已久的杨美村访古,满怀惊喜地撩开它隐约朦胧的面纱,近距离领略它的神秘与美妙。
  站在高坡的水泥路上,朝着东南方向眺望,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青山亲昵地环抱着一马平川中的杨美村。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村前溪流晶莹清澈,村后翠竹松柏长青。正是荔枝成熟季节,红艳艳的珍珠缀满枝头,蜜柚的枝杆点缀一只只绿色灯笼,龙眼树悬挂一串串米粒般大小的幼果,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醉人的芬芳。
  沿着一条绿荫匝地的幽静小径徐步缓行前往杨美村,在知了青蛙鸣唱声里,一畦畦扬花吐穗的稻田,好像细腻柔软的绸缎绵延起伏铺展到天际,长满青草、飘摇浮萍的莲塘,戏水的小鹅鸭呱呱欢叫,时光仿佛倒流到童年的情景,让我们不禁产生天真浪漫的遐想。
  杨美村曾经是漳州云霄著名的瓜菜鱼米之乡,缙绅商贾群居此地。杨美村是在什么朝代建村的,不得而知,没有编辑村史,现存的部分旧家谱又不记载年代,所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不过,根据老辈人的传言,从现存或拆除的旧建筑物,从村里生长的那些古榕树,我们可以判断,杨美建村至少在千年以上。
  陪同采访的马铺乡干部告诉我们,杨美村现有1898人口,424户人家。杨美村令人骄傲的地方是它的土楼,这些布局严谨、功能完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古民居,也是杨美村文化、财富、地位的象征,它见证杨美村的成长轨迹,荣辱兴衰。
  听村中老人何锦条介绍,杨美村的鼎盛时期,人口将近八千,土楼28座,虽因时间久远有自然倒塌的,有被人拆除的,也有战争时期被炮弹炸毁的,但现在全村仍有七八座土楼,这是杨美村不同其他地方的显著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过去的杨美村不只个别家庭富裕的,而是经济发达者为数众多,才有条件盖起成群结队、醒目壮观的土楼群。
  杨美村的土楼错落有致,千姿百态,圆型、半圆型、水桶型、四角型、月牙型等。当初,不知它的拥有者,是想炫耀资金雄厚的家财,还是彰显自己超凡脱俗的个性?
  凡是到过杨美村的人,都会被杨美村的土楼所折服和倾倒!可以这么说,我们大胆放飞思绪去想象,当年的杨美村,精美典雅的建筑,壮观宏大的规模,威严震撼的气势,任你怎么比拟都不会过份的!
  杨美村有岭头坪、旧寨、新寨、顶楼和中楼五个自然村。我们从顶楼开始步行观赏,经中楼到新寨先后采访几个自然村,路上随处可见土楼留存的清晰或模糊的踪迹。
  顶楼的乐善楼有200多年历史,它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是云霄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土楼。乐善楼形如雨伞,俗称雨伞楼。它是一座坚固结实的三层圆楼,楼顶还有走马道,圆楼大门开在左侧,门顶的石匾上刻着“乐善楼”,3个楷体大字。圆楼连厅共有21个房间,中央是大厅,厅门石匾上悬着“善逑堂”的牌匾,门柱下面放置一对石鼓,门窗屏风全是金丝楠、紫檀等珍稀树材制造的精彩木雕。
  旧寨自然村的莲花楼建于清朝末年,站在村边的高地上俯看,这座土楼好像一朵飘浮水中盈盈盛放的莲花。莲花楼的地理位置非常玄妙,西北的一条山溪顺流而下,忽遇东南冒出的小山丘挡住去路,轻盈柔曼的小溪绕过山丘继续向前流淌,而妩媚多姿、亭亭玉立的莲花楼恰到好处地建在这座天然形成的山丘之上,成为乡村土楼中的一处胜景。
  沿着岭头坪村边鹅卵石铺砌的小径转到村庄的后头,清溪环绕,果蔬满坡,青山翠绿,百鸟啁啾。岭头坪有一棵几百年的桂花树,据说是建造岭头坪土楼“交椅楼”的老嬷罗樾手植。听说,罗樾老奶奶年轻的时候是马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美人,她心灵手巧、纯朴善良,当初仰慕追逐她的后生成百上千,有一位痴情的富家公子对她爱恋得神魂颠倒,竟然委身到罗樾姑娘的家中做半年的免费长工,但也无法如愿以偿。最后不贪图荣华富贵的罗樾姑娘看中岭头坪一位相貌英俊、才华横溢的医生。这棵芳香扑鼻的月桂是她嫁到杨美村从娘家带来的嫁妆,可以作为他们美好爱情的象征,世代相传。
  新寨的祖祠刚经过修缮,面貌焕然一新,大门前竖立着两支青石旗杆,映衬着杨美村昔日的尊贵和荣光。祖祠門口是一个青砖大埕,大埕左前方建筑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庙,门楣上镶嵌匾额,镌刻“寿德日天”,笔画遒劲有力,古朴典雅。该庙墙体坚实厚重,顶端苍苔斑驳,透露出岁月沧桑的印记。
  人们说,祠堂、祖庙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和缩影。一座祠堂就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一座祖庙,就是一册生动逼真的人物传记。显然,祠堂祖庙的深处就是流金岁月的重要储藏,人们从中可以窥探一个村庄的发展轨迹。
  杨美村至今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虽然经历时空变幻,依旧焕发光彩。笔者曾在杨美村寨仔洋的“莲花楼”和“怀远堂”面前流连忘返。欣赏那些充盈诗情画意的联句题咏,我们领略到遥远时空里深邃绵邈的意境。如:“书斋月满星辰丽,翰墨春融雨露多。”透出的是浓郁的书卷气息;“山明水秀清华远,霞蔚云蒸瑞气浓。”描绘的是一副清新、悠远的自然景色;“宝地增辉光闽域,元灵聚气惠斯民。”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愿望。这些富于启迪、引发省悟的佳题妙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一种坦然从容的风度和淡定达观的胸襟。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学艺术的兴盛,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天南海北的名流精英踏进这些蕴涵深厚的院落,为它挥毫泼墨、增添光彩。
  杨美村土楼内的民居大都砖土结合构建,它们有富丽堂皇的琉璃碧瓦,有呈燕尾状的飞檐翘角,还有精美绝伦的镂空木雕,造型别致、金碧辉煌,那些残存着明清时代古韵遗风的艺术人物至今仍然呼之欲出,那些生动逼真的禽鸟翎羽依旧历历可数。
  在这里,你信步走进一座楼房,就会触摸一个朝代的脉搏,你随便踩到半块砖石,就会翻开一页历史的心跳。   在杨美中楼自然村,有一座被称为“绿野修身斋”的砖石木结构的深宅大院,最为著名,给观赏者带来愉悦养眼的感觉。这座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土楼,设计巧夺天工、神秘莫测,它拥有55个房间、108个门窗,里面机关重重的堂中堂、巷中巷、门中门、屋中屋,更是环环相扣,处处相通。土楼房屋的建筑布局灵巧微妙,造工精细,檐、梁、柱上镶嵌着花鸟虫鱼、龙凤麒麟,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意蕴深邃,为雕刻艺术中的精品,还有古朴素雅的诗词、书法、绘画,这些绽放艳丽色彩的艺术作品互相交融、映衬,更使得整座楼房在古色古香中透露出浓厚深邃的历史韵味。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从知晓曾经发生在这座土楼内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只能留下念想、猜测和蛰伏往日重访探究的愿望。
  走进杨美村,仿佛置身清爽宜人的福地洞天。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蜿蜒曲折的青砖小巷和古朴民风把明清文明延续到现在,让我们回味咀嚼“马铺土楼第一村”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绚丽旖旎的风光。
  土楼特色鲜明的建筑是科学和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文化。杨美村先人用他们的财富、智慧,别出心裁地建造一个庞大显赫、富丽堂皇的山村。遥想当年的杨美村,端的是威风的山寨,美丽的围城,童话中的古堡,梦幻中的仙界。环顾周围的十里八乡,难道还能再找到第二个这样充满无限魅力的村庄吗?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心里反复揣摩,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杨美村聚拢这样超然旺盛的人气。某个星期日,第二次到杨美村核实材料,村领导派来介绍情况并充当向导的老奶奶庄大买一脸自豪地为我解开疑惑:“天地自然生成的好风水,自然人气旺。”我相信慈祥老人真挚坦诚的话语。
  当天上午,在新寨自然村旁边清流湍急的溪岸上,为了犒劳我们三位远道而来的采访者,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的老人特地两次攀爬树上采摘将熟未熟的龙眼让我们尝鲜解馋。返回的路上,我们闲聊到杨美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優势,乐观开朗的庄奶奶索性吟唱:“喝了矾山水,长寿又健美”的顺口溜让我们大开眼界。
  中午用餐时,我和同桌几位朋友谈起杨美村庄大买奶奶85岁的年纪看上去就像60多岁一样年轻,瞧那敏捷活泼、干练利索的身手,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结伴同行的一位耄耊老者,接过话题的陈医生不禁感慨:充满梦幻色彩的杨美村真的传奇迭出。
  据说,在明末清初,杨美村进入它的鼎盛时期,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明末清初杨美村有八千多人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测,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数百年前,杨美村应该是一个山青水秀,溪水淙淙、草木繁盛、风调雨顺、林茂粮丰的小山村,按照古人讲究迷信的说法,它是一块佛祖庇护的风水宝地,套用现代的术语叫做“宜居城市”,所以杨美村才吸引聚集四面八方的绅士富豪来此定居。
  听说一则关于杨美村的民间故事:在峰头水库北溪上游杨美村寨仔洋对面,有两座气势非凡的山峰,耸立在左边的叫狮山,好像雄狮作伏地形状,依稀可见张开两脚:右边的叫象山,犹如猛象稍微低头垂鼻,人们称它们为“狮象把水口”。这个由雄狮与猛象把守的地形,古代称为“擒龙神谷”。意思说,狮象两山镇住水口,好比大将军当关,哪怕蛟龙由此经过,也要束手就擒。见多识广的庄大买老奶奶向我们叙述:清朝末期,闽南农民起义,战争的烽火在马铺乡一带燃烧,官府派一批军队来杨美村围剿起义军,当他们经过“狮象把水口”时,伴随着阵阵激烈的号声鼓角,狮山忽然吼声震天,象岭瞬间鼻伸万丈,仿佛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带兵的将领害怕得浑身发抖,惊呼:“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如此险要的地势,我们从这里进去,送死而已!”最后,吓破肝胆的官兵只好绕道而行,从此,杨美村的威名远播四方。
  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杨美村曾经诞生过一批文武举人,因为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后辈的人再没有机会朝仕途的方向发展、提升。杨美村的衰落,大约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国这段时期,因为,村里上年纪的人讲起杨美村的历史,叙述最多的是杨美村财主们的故事。杨美村财主之多,也是令人惊奇不已的。从老人们充满自豪和炫耀的谈吐,知道杨美村有十八大财主。这说明杨美村到清朝末年和民初时代,再未出现过杰出的政治人物,只是后人们利用先辈留下的钱财经商,解放初杨美村仍有一些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做买卖。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虽然,杨美村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千百年来,先辈们的创业奋斗、追求卓越的故事,以及他们精心构筑的几十座风采昭然的土楼杰作,都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
  杨美村的旺盛兴衰,仅仅是社会变迁的典型缩影。由盛而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规律,封建时代威风八面、权倾天下的皇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村庄呢?挥手告别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忍不住回首眺望暮霭沉沉、炊烟笼罩的杨美村,一股淡淡的惋惜和惆怅悄悄涌上心头,随后,又缓缓地复归平静。
其他文献
我提着梦影在走  其实不过 是在染缸里又走了一回  其实 裁缝也在云想花想  画饼画不成的圆月  我提着一只鹿腾空而越  邮电已成电邮  无信一身轻的邮差  再也无需担忧——  言语会把轮胎压爆!  缭乱着一种声音的直逼  缭乱着子虚乌有的乌有  当孩子的谎言光鲜起来  我只好蜷缩在颠倒的时空  梦影如是阳光下的肥皂泡  如是舊时光的再次侵蚀  返照着被挖空心思的冷眼  趁月色还在 提梦影行走  
期刊
艾草,气味芳香,又称香艾,有祛湿散寒,温血活血等功效。我喜欢用艾草泡脚,每次泡脚时,闻着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一次农忙时节,村里来了几个收购艾草的外乡人,他们用大喇叭每天喊着:“艾叶一斤五分钱!艾叶一斤五分钱!”艾草长满田间地头,村民们都动起来了。但大人们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这赚钱的机会就落在了孩子们身上。每天放学,我都提着个大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艾叶。没几天,村庄附近的
期刊
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味着桃李的芬芳,观赏完灿烂的樱花,漫步在南湖湖畔的小道,蓦一回头,骤然发现绿荫草坪上那醉人的黄花风铃木,更让人一饱眼福。  黄花风铃木,据说,它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前我國自南美巴拉圭引进栽种。  黄花风铃木,一听这名字,就已令人醉,它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又是春天来临时的指标花卉。百花丛中,它与众不同,先花后叶,落落大方地盛情绽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
期刊
向来喜欢两件事,一喝茶,一看书。有说像着了迷,有说是入了神,而我只是觉得,一切习惯了而已。书香与茶香,是生命中最理想的依托。  网上戏称福建人,一天到晚都在喝茶。似乎说得挺对,尤其我们诏安人。早起有早茶,下午喝个下午茶,晚上就更有理由喝茶了,若是饭后没有一杯茶,从口腔腹腔到心里,都会变得寡淡无味。岩茶的大气端庄沉稳内敛,八仙的清冽甘醇粗犷淳朴,红茶的厚重浓郁婉约细腻,都能在诏安找到知音。而我是不讲
期刊
南国的小城,又到了入冬的时节。  每天早晚,走在热闹或清冷的小街,会觉得有了些寒意,只想快快回家或躲到上班的地方去。匆匆地走着,忽听到后面有人唤我一声“小菁”,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即刻回头寻找那熟悉的久已不见的身影,我知道,这是我漳州一中的老师或同学在叫我。  “小菁”这名字,我把它留在了伴我度过六年初高中生涯的一中校园里。那年九月,我带着期盼,走进这座至今已历经110春秋的学校的校门。长长的校
期刊
踏过火盆,迎面伸来一双手,稳稳接住了我。抬头一望,一双带笑的眼,慈祥的面容,干净利落的短发——是爱人的妈妈,我的婆婆!  这双手是那样地厚实、有力,牵着我走进红幅高悬布置一新的厅堂,紧张的心渐趋平静。妈的嘱咐犹然在耳:“孝敬公婆,当个好媳妇。”  寒冬傍晚,下班踏進家门,婆婆望着我,眼里满是心疼。  “嘴唇又冻紫了,手伸过来下。”  又是这双大手,将我的手拖了去。瞬间,暖流传导至全身,所有细胞活跃
期刊
晾台上种植的迎春花葱茏青翠,远方吹来的一缕缕寒风越过防盗金属网摇曳着花枝,枝头含苞欲放的红色、金黄色蓓蕾轻轻晃动了起来,那是迎春的舞姿;立春节气天空中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春暖乍寒是花的守候;蓝天下的云彩裹着阳光缓缓移动,那是流年的红尘,潮来潮去;花开花谢,辗转着不息的轮回。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窗帘外,行道树上刚刚悬挂起来的一盏盏红灯笼,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营造出了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年,越来越近,心
期刊
品尝着母亲从乡下捎来的农家自产小麦面粉,故乡就近了。  去年春暖花开时,正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我们一家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时光飞逝如电,母亲得知我们国庆节要回家,竟兴奋得一夜未眠,她早早地守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眼巴巴地望着迎来送往的车辆,生怕遗漏掉什么。  家里的晚餐很简单,包水饺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这道美餐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了,那皮薄肉嫩的水饺分明是母亲的味道。
期刊
很多人对于孤独的定义就是:独来独往,独自一人去餐厅,去图书馆,去逛街等等。这种人在那些活泼外向、合群的人看来,是一种病态,因为他们不合群,似乎也没有什么朋友,你看到他们的样子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误解。事实上,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孤独是一种常态,每一个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在面对孤独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所带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好友
期刊
关于红树林,我记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传说,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了,在南部的深海中,潜伏着一只乌龟,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修炼成精,没事时就爱到海上冒泡,刮起狂风巨浪,把住在海边的渔民搅得永无宁日,没法生活下去。天后娘娘见此情景,派遣天兵天将抓拿龟精,并从自己头上拔下几根青丝,玉指一弹,几根青丝立刻幻化成红树林,在海面上平铺开来,蔓延得越来越广,从此一望无际的红树木便成了海洋的守护神,再大的风浪在它面前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