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求你别再骂我了!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常轻巧地对孩子说“骂你是爱你”,可——“骂”真的是爱吗?
  如果你了解挨骂者的感受,看到暴风雨后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这其实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你还会满嘴是爱,却又面目狰狞吗?
  电视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幕深深刺痛了我。
  一个女孩控诉妈妈:“你怎么总拿我跟其他同学比?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她妈妈冷冷地回应:“我要一直不断地打击你。因为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女孩边抹眼泪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总被打击。但妈妈固执己见:“当你强的时候,我觉得要拍你一下;当你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女儿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说,都无法说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这一幕很快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表示,看到这个女孩,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是啊,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的。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打击式教育”,常见的话术有:
  你看谁谁多懂事!你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高香了!
  就你还想干XX事,算了吧,我看你就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
  这声声打击的背后,不知藏着多少孩子暗暗流下的泪水。
  孩子篇:
  这逻辑就是——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你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马晓华,某高中二年级学生)
  我宁愿一屁股坐在仙人掌上,也不愿父母对我冷嘲热讽。因为身体受的伤至少可以看见,而责骂带来的伤却是无形的——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无人在意。
  我小时候在家族聚会上唱歌,被我妈当众嘲笑“难听”,从此我再也不愿当众唱歌。后来我试图跟我妈沟通这件事,刚说起自己当时的受伤心情,她便教训我:“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混!”
  这逻辑就是——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你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打击就是打击,根本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当行为找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罢了。
  我特别羡慕自信的人。因为他们就是错了,也有勇气坚持。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因为我怕自己真的错了。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就是这样,会极度自卑,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明明房间已经很干净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干净;明明事情完成得很好,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好;任何时候,只要出一点错便惊慌失措……
  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只在我听话时对我微笑。当我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他们便会告诉我:不要骄傲,因为有人做得比你更好。你的这点成绩,根本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长大后我才知道,这对我的伤害居然贯穿了岁月,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心头,始终无法拔出。
  我有个好友也很不幸。她两岁时,爸爸抛弃妻女一走了之。之后,她的生活就成了地狱。她妈妈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因为她长得像爸爸,她妈妈心情好的时候,说:“你长得这么像你那该死的老爸,以后会不会和他一样没良心?”心情不好的时候,说:“你怎么不去死?天天在我面前晃什么,看到你就像看到你那个死鬼老爸!”
  她说,她现在已经不会正确地表达情感需求了,因为当她表达情感需求时,得到的从来都是否定的反馈。更让她难过的是,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像妈妈,正不断地用妈妈伤害她的方式去伤害爱她的人。
  她还说,许多精神病患者在生了孩子之后,状况都会得到好转。因为她们把自己精神上的痛苦宣泄到了子女身上,她们解放了,而子女遭殃了。
  一想到此,我就觉得人类居然不用考试就能为人父为人母,真是太可怕了。
  家长篇:
  孩子发展得好不好,生活态度积极还是消极,决定因素很可能全在父母的言语之间
  (尹玉凤,某公司职员)
  我刚怀孕的时候,得到邻居张姨的很多帮助,所以我时常和妈妈一起去她家坐坐。
  一天,我和妈妈又去张姨家,我妈给张姨的女儿琪琪买了一双新鞋。当时,琪琪正睡午觉,被张姨心急火燎地喊起来,估计起床气正浓。张姨说:“你穿上试试。”琪琪穿上。“转个身。”琪琪转身。“动动脚,合适吗?”“还好吧。”“颜色呢?”“还好吧。”“款式呢?”“还好吧。”
  看女儿这样敷衍,张姨的火“噌”就上来了。“你是死人,没点自己的主见吗?”琪琪听了,低下头。“别人送你东西,你喜不喜欢呢?哑巴,说话啊!”张姨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戳着琪琪的头,“我在跟你说话呢,听到没?”琪琪的眼眶红了,狠狠地白了张姨一眼,走回自己房间,“啪”地關上了门。“还甩脾气!教都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这种蠢货?不会说话,又不懂礼貌,难怪读书那么差!”
  在张姨的责骂声中,我和妈妈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从那以后,我们很少再去张姨家。
  其实,琪琪上小学时,成绩并不差,有中上水准;后来随着张姨的恶言恶语,她的成绩慢慢下滑;再后来,琪琪连学也不愿上了。
  我这个旁观者清楚看见了心理学所说的暗示效应——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是怎样转化为“内在的声音”,留在了孩子的心里,哪怕后来批评者不在了,孩子也依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孩子发展得好不好,生活态度积极还是消极,决定因素很可能全在父母的言语之间。
  如今,我的宝宝不到一岁,我常把他抱在怀里夸奖,夸他长得好看,夸他吃奶有劲,夸他哭声响亮……因为我不想犯张姨犯过的错误。
  老师篇:
  语言虐待,看不见伤痕,留不下证据,然而它的伤害可能比身体虐待更加严重
  (魏宁,某重点中学老师)
  美国爱荷华大学有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的。一天下来,孩子平均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只有30多条。   父母想当然地认为,教育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如果孩子连几句批评都承受不住,那他就太脆弱了!他们甚至不相信语言会伤害孩子,觉得这有什么啊!
  这类父母对语言虐待缺乏科学的认知。其实,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
  1.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
  当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时,其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极为相似,神经系统完全能够体验到任何相同级别的疼痛。也就是说,父母辱骂孩子时,孩子心灵遭到创伤的疼痛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不相上下。
  2.語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大脑为适应环境会发育出“求存模式”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所以很多童年过于贫穷和不幸的人,成年后即便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其思维模式却很难改变。这说明,过早地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心理素质,反而会让人变得拘谨、胆怯,而这种改变难以逆转。
  除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外,语言暴力还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把内在的愤怒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2014年,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虐待和暴力伤害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某少管所的少年犯接受采访的镜头。他们从小被父母辱骂——“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在辱骂中长大的他们暴戾、心狠手辣,抢劫赌场、开枪杀人……
  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这些父母不仅断送了自己孩子的未来,还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深重灾难。
  有人说,这些孩子手里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去的。此话未尝没有道理。
  专家篇:
  当你做到了非暴力沟通,就会发现春风化雨的教导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
  (张华,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肯定、认可。所以,如果父母能够体会孩子的感受,对他多一些接纳和爱,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为父母们提供了一种和谐、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法可以分四步操作:
  1.观察孩子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详细观察,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说,不要一上来就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如,得知孩子没交作业,不要一上来就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如果父母一上来就批评孩子,必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种客观的询问,会让孩子说出真实原因——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这样,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了。
  2.聆听孩子的感受
  不少父母急于求成,从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如,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磨磨蹭蹭,有些父母就不耐烦:“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可能只是想偷懒,却被贴上无能的标签,这对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时,父母可以先说出让孩子这么做的理由,因为你快住校了,我希望你赶快提高自理能力。然后,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胡乱指责。
  3.了解孩子感受背后的原因
  父母听孩子说了不中听的话后,通常会有三种反应。比如孩子说:“妈妈,你做的饭不好吃。”妈妈听后第一种反应是愤怒——“辛辛苦苦地做饭,你还嫌难吃!”第二种反应是推脱责任——“那我不做了,你来做吧。”第三种反应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的需要,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不是,就认真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
  父母不意气用事,才能够发现孩子内在的真正需求。
  4.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父母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怎么做。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说:“你快点,每次都磨磨蹭蹭的,让人等。”这就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变相的批评。孩子听到这些,通常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不会快,反而更慢了。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该说:“快到点了,咱们五分钟后就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好的父母从来都是好好说话的。在育子过程中,如果你做到了非暴力沟通,就会发现,春风化雨的教导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我有位闺蜜是特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很有一套。她曾跟我说,有些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最大的原因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授的知识他们大部分都“接收”不到。如果家长一开始就帮助孩子纠正这个坏习惯,孩子的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儿子刚上初中时,就因上述原因,成绩不佳,正是在我和这位闺蜜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坏习惯得以及时纠正。去年,我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省级重点高中
快下班时,我接到女儿班主任微信语音留言:“友妍家庭作业没完成,还有无数个借口……我希望你重视这个问题……”  看来女儿“爱找借口”的毛病已经影响到老师对她的看法。联想到这段时间女儿物理成绩退步,因为“是否找家教”的问题一直跟我闹别扭,我决定回家好好说说她。  一回到家,我就看见女儿绷着个脸。询问之后她愤愤地说:“放学时间被老师留下,真让人发疯。”我说:“肯定是你做错了老师才留你,怎么不留别人?你再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运宝徐浩程    策划人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江苏也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深刻的体认。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沿海,江苏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却在沿海。面对长三角“杭州湾化”的趋势和江苏向“浅内陆省”演变的事实,尴尬的江苏正从1996年“海上苏东”的教训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一度被自己忽视的千里海岸线。  对江苏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经济战略的转移,更意味着既有的发
借调,尤其是在大机关借调,是一个“当孙子”的历史。当然,会当孙子也是本事,否则也就难以当成大爷,正如美国的一句名言:“背不起十字架,就戴不起皇冠”。    我是个“老借调”,分别在一个国家机关四个单位借调,有些部门是一次,有些部门是两次;有些是专项工作,有些是日常工作。应该说,我对借调生活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不过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还是我在第一次借调后,向校长复命,校长问及我的感受时的回答:
每个人都曾自卑过,或自卑于出身卑微、外表普通,或自卑于学识浅、财富少、能力弱。因此,如何走出自卑阴影,活出自信,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上课时,我最怕老师提问,上英语课的时候更怕,怕我蹩脚的发音引起哄堂大笑。那些调皮的男生,嘲笑起人来根本不留情面!”  17岁的小齐是珠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女生。她学习成绩拔尖儿,年级总共840多名学生,她上学期期末考试名列第23名。这样的成绩让父母喜不自胜,但小
一    杜丘对官场不熟,但从市属机械厂,一夜之间,被下派到临近一个县去做副县长了。市里考察来得非常突然,说选拔企业干部到党政机关任职,是新时期干部的要求……总之理由很多。虽然按照任职条件经过了民主推荐,符合资格的也不下十来人,偏偏杜丘出乎意外地以相对稍高票脱颖而出。  杜丘在县政府七名正副县长中排名最后,因此后来便有人戏称他杜老七或杜老幺。不过,他的任命还需要经过县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这次会议被
策划人语    8月22日,2006中国市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如何管理好城市再次成为400多位与会市长关注的焦点话题。按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城市化进程就进入成长关键期,成长关键期的“年龄特征”是躁动、可塑性强、结构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而当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好比一辆正在加速的列车。中国的城市犹如一个个“大工地”,鳞次栉比的吊塔成为每个
政府如果能在突发事件的早期、中期和高峰期,都有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方案,才能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紧急处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案例回放]  现代版“杞人忧天”  河南杞县利民辐照厂位于杞县城边,利用钴60辐照,使蔬菜灭菌并保鲜。钴60放射源平时放在6米多深的水井里,辐照室外面配有6层防护装置。6月7日,由于货物突然倒塌,导致放射源卡在了井口。随后环保部门现场确认了放射源处于安全状态,没有对环境造
孩子厌学,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研究显示,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是社会、教育制度、家庭、个人心理四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许多值得家长反省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邢昊荣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家长的“恐惧营销”是一种负面暗示,容易使孩子出现沮丧、消极和逆反等负面情绪,进而不自觉地厌学  袁新跃(15岁男孩的爸爸):儿子不肯用功学习,我和妻子操碎了心,
晨宇之所以成为“巨婴”,完全是父母、奶奶联手,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把家庭教养模式分为三种:权力型、权威型和放纵型。从晨宇的成长经历看,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典型的放纵型。  放纵型家庭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父母或养育人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娇惯宠溺,其结果必然是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身体一天天成熟,但心智和人格却滞留在儿童状态——退缩、任性、脆弱和不